马荣荣 刘志红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占据全世界死亡原因首位。近十年来我国冠心病发病率有明显升高趋势,有调查显示[1],2013年我国因冠心病死亡的人数为139.4万,相比较于1990年上升了90%。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血液中脂质物质沉积在冠状动脉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冠状动脉管腔变窄甚至完全闭塞,导致心脏缺血、缺氧甚至是坏死而引发,归类于缺血性心脏病,可分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心绞痛是冠心病中较为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与年龄有关。在45~65岁人群中,心绞痛年发病率约为1%,但在75~85岁人群中,年发病率达到了4%[2]。心绞痛可根据其发作情况和发病机制进行分型,可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变异型心绞痛3种,其中变异型心绞痛比较少见。此病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急剧性心肌暂时缺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患者常伴有濒死感,其中稳定型心绞痛常见的诱因有体力劳动和情绪激动等[3]。恰当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预后,但往往会忽略患者因疾病产生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因此本研究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中医情志护理,观察对其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医院2019年2月—2020年1月收治入院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为65~84岁,平均年龄(74.47±3.88)岁;病程1~10年,平均(5.14±2.04)年。对照组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为65~85岁,平均年龄(75.20±3.71)岁;病程1~11年,平均(5.40±2.33)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 2014》[4]中稳定型心绞痛相关诊断标准:①胸骨后或左胸前出现压榨性、紧缩感或烧灼感疼痛,或胸闷有窒息感,可放射至颈部、肩背部、左臂和腹部等,一般不超过10 min;②常在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情况下发作,停下休息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以缓解,有不同程度活动受限;③发作时心电图出现相邻2个及以上ST段压低≥0.1 mV,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冠脉CTA显示至少有一条冠脉管径狭窄≥50%;④临床症状稳定出现≥1个月。
1.2.2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胸痹“气虚血瘀证”相关诊断标准:胸部绞痛或刺痛且部位固定,痛可引至肩背或臂膀,胸闷心悸,神倦气短,面色紫暗,舌淡紫,脉弱且涩。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西医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②符合上述中医胸痹中气虚血瘀证诊断标准;③年龄65~85岁;④心绞痛严重程度分级在Ⅱ~Ⅲ级;⑤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①近3个月内发生过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功能衰竭等;②存在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基础疾病;③高血压控制不良者,治疗后收缩压仍≥160 mmHg或者舒张压仍≥100 mmHg;④存在失语或精神疾病无法有效沟通者。
1.5 方法2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相同的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出入院及病情宣教、病情监测、用药指导和制定休息与活动计划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中医情志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移情易性法:即通过进行一些患者感兴趣或能使患者感到开心愉悦的活动,达到转移患者对自身躯体注意力的目的,从而起到缓解不良情绪的作用。当患者出现焦虑情绪,担心心绞痛发作时,可以询问患者个人喜好,为其播放轻松幽默的小品、舒缓轻柔的音乐戏曲和有趣的文章视频等,鼓励患者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多参与户外活动,增加日常乐趣。②情志相胜法:即通过加强一种正面情绪去调节患者不良情绪。根据中医“七情”理念中“喜胜忧”的指导[6],当观察到患者为自己病情感到忧心或思虑较重时,可以指导患者多关注回想一些可以让患者感到开心愉悦的事情或回忆。同时也可以鼓励患者家属多多陪伴,和患者谈论可以让患者引以为傲的事情,如事业成就或子孙满堂的话题。③说理开导法:与患者积极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有无出现不良情绪,有效做好患者的思想疏导工作,帮助解决各种消极因素,重新建立良好的情志状态。④解疑释惑法:患者可能会对自己病情心存疑虑,或者对疾病本身了解认识不够充分,护理人员要积极进行宣教和指导,解释患者心里疑惑,说明真实情况,消除患者对病情的误解和疑惑。⑤暗示法: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语言、行为、情绪表达等方法给予患者暗示,使患者相信病情已经得到控制或有所好转,帮助患者解除精神负担,增强患者面对疾病的勇气和信心。⑥发泄解郁法:可以通过谈话、倾听,或者提供一个较为私密的环境,帮助患者吐露心声,发泄出心中郁闷和恐惧,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此外,护理人员需要注意自己的职业修养,在护理工作中要保持微笑,语气平和,动作轻柔,给患者营造整洁、安静、舒适的病房,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2组患者均进行为期3个月的护理,并观察效果。
1.6 观察指标①中医证候评分:观察患者胸痛、胸闷、心悸、气短乏力、夜不能寐的症状,并让患者根据自身症状情况进行打分,每项按严重程度由轻到重分为1~10分,满分50分。②使用SAS焦虑评分量表和SDS抑郁评分量表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SAS量表分界值为50分,SDS量表分界值为53分,分数越高,患者不良情绪越严重。③使用QOL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包括身体、心理、角色、认知和社交5个项目,评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
2.1 2组患者护理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不同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不同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 (例,
2.3 2组患者护理前后QOL评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不同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护理前后QOL评分比较 (例,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尤其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引起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血流量减少,平常状态下仍然可以维持心肌的供血供氧。但当情绪激动时,患者心跳加速,心肌需求增大而供应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进而引起患者胸骨后或心前区的疼痛[7]。心绞痛患者需要长期用药控制病情,而且病情经常不定时发作,发作时因剧烈疼痛和胸部憋闷不适,会伴有濒死感,这使得患者在心绞痛有所缓解之后,常常会产生焦虑、担忧甚至是恐惧心理,给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影响。患者在生活中出现不良情绪以及欠佳的生活习惯,同样也是诱发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采用的常规护理措施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效果并不显著。近些年来,有研究指出[8],因情志而诱发的疾病需要采用个性化护理方式,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尤其是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保证患者保持良好稳定的情绪和心理,积极接受治疗。
中医情志护理主要是指护理人员通过自身语言、行为、表情和态度等方式的影响来改变患者的情绪,帮助其解除焦虑和忧郁,通过疾病知识宣教和病情指导来缓解患者恐惧心理,从而增强患者面对疾病的意志和信念。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绪在中医里称为“七情”[9],是人神经活动的外在表现,当一个人由于外界或自身因素影响导致其中一种情绪持续时间过长或者程度过重,会导致人体气血不和,经络阻塞,阴阳失调而发病。《素问·经脉别论》[10]中说到:“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著而为病也。”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恐惧和担忧心理,往往会促使或加速病情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反过来说,保持心情舒畅通达的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抵御外邪,提升正气,促进疾病向好的方向发展,同时还有利于降低心绞痛发生频率。
在本次研究中,2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措施,产生了不同的护理效果。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了中医情志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疼痛、胸闷、心悸等症状。如上所述,患者情志失调会导致气机不和,经络阻塞而不通,不通则痛。因此,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有利于患者心绞痛症状的改善。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医情志护理可以通过对患者的心理疏导、疾病知识宣教等措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减轻对疾病的恐惧程度,帮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绪;观察组患者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医情志护理通过改善患者病情症状和不良情绪,进而减轻疾病对生活造成的影响,改善了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综上所述,中医情志护理对于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以通过缓解病情发作时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不良情绪,进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下一步可开展多中心研究,进一步验证本次结论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