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贺磊,梁丽,杜书章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脑卒中,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已有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升高的现象,伴血Hcy ≥10 μmol/L 的高血压称作H 型高血压[1]。近期有关H 型高血压患病率调查研究显示,原发性高血压700 例中595 例为H 型高血压,H 型高血压发病率占85%[2]。H 型高血压患者往往合并高胆固醇血症,两者并存时可共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具有协同效应,所以对于这类患者不仅需降压治疗,还需降脂治疗以降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3]。国内外关于高血压患者用药现状研究主要集中于降压药物使用频次,联合用药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且不同地区的关于高血压患者用药情况的研究所得结果存在不一致性[4-5]。某院始建于1928 年,其中药学部是建院时最早成立的专业科室之一,设有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中医药库房、临床药学室、制剂室等部门,通过药物监测、药物基因检测项目等技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持。基于此,本研究依托于某院药房对H 型高血压患者的含降脂药物处方进行统计分析,旨在全面掌握某院H 型高血压患者降脂药物使用情况,为更佳合理使用降脂药物提供参考 依据。
收集某院2018 年10 月—2020 年10 月H 型高血压患者降脂药物处方1 876 张,患者年龄40~78 岁,平均(57.43±15.72)岁,男性996 例,女性880 例,合并2 型糖尿病963 例,合并冠心病601 例,具有吸烟史712 例,具有饮酒史310 例。纳入标准:均诊断为H 型高血压,调查期间至少服用1 种降脂药物。排除标准:任何严重或对生命造成威胁的疾病,如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等,存在严重语言交流障碍、精神障碍、认知障碍的高血压患者;拒绝配合本次研究者。
高血压诊断标准:不同日3 次检测结果显示,收缩压≥140 mmHg 和(或)舒张压≥90 mmHg。H型高血压诊断标准:符合高血压标准且血浆Hcy ≥ 15 μmol/L。
对患者疾病、药品名称、用药量、用药时间、用药费用、不合理医嘱进行统计。采用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 DDD)、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 System, 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rug utilization index, DIU)评价药物利用情况。DDD 以陈新谦的《新编药物学》[6]中推荐成人平均日剂量为准;DDDs= 该药总用药量与该药DDD 值的比值,DDDs 越大代表该药使用频率越高;DIU=DDDs 与用药天数的比值,主要用于对该药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评价,DIU>1.0,代表日医嘱量高于DDD,用药量不合理。
收集的H 型高血压医嘱中,含降脂药物的共 1 876 例,主要包含6 种,医嘱数最多的药物为阿托伐他汀,其次为瑞舒伐他汀片,各降脂药物医嘱构成比详见 表1。
表1 H 型高血压患者降脂药物医嘱分布
阿托伐他汀的DDDs 及用药金额均居于首位,详见表2。
表2 H 型高血压患者降脂药物使用DDD 及DUI 分析
1 876 例医嘱中,不合理医嘱83 例,由高至低依次为普罗布考片、血脂康、普伐他汀片、辛伐他汀片、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片,医嘱问题中用法用量不当所占比例最高,详见表3。
表3 H 型高血压患者降脂药物使用不合理分析[n(%)]
本次调查中H 型高血压患者中,以46~80 岁患者用药居多,同时男性患者用药医嘱数也多于女性患者,见表4。
表4 不同年龄及性别的H 型高血压患者用药医嘱分析
H 型高血压患者单一用药构成比高于二联、三联及以上用药,见表5。
表5 H 型高血压患者用药方案及构成比
高胆固醇血症性质不同于H 型高血压,但两者均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进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血压升高可增加血流剪切力,从而使动脉血管壁处低密度脂蛋白沉积增加,氧化应激反应可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增强炎性反应。而血脂升高可损伤血管内皮,引发血管炎症,血管平滑肌增生,血管壁脂质沉积,使动脉粥样硬化加重[7-8]。已有明确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高血压患者采用降压与降脂药物联合治疗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9-10]。欧洲最大规模高血压一级临床预防实验中,以至少合并3 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降压基础上随机给予安慰剂或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显示,与单纯降压治疗组比较,降压降脂联合治疗组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致死性心肌梗死等终点事件发生率减少36%,脑卒中等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减少27%,认为降压与降脂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心血管预后。可见高血压患者积极控制血压的同时进行降脂治疗能使终点事件发生风险显著降低,并额外获益[11]。但近年来关于单纯针对H 型高血压患者降脂药物的研究报道较为少见,具体到地区的研究更为少见。因此,本研究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中心展开研究,期望了解本市H 型高血压患者降脂药物用药特点,为本市的H 型高血压患者药物规范化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降脂使用最广泛的药物,该类药物能有效阻止胆固醇合成,降低细胞内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活性显著提高,数量显著升高,促进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快速清除[12-13]。某院药房统计结果显示,某院H 型高血压患者降脂治疗医嘱中,阿托伐他汀出现率最高,这可能与阿托伐他汀价格相对适中,且疗效确切有关。对DDDs 和用药金额统计以分析药物利用情况,结果发现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片和辛伐他汀片居于前3 位,提示这3 种降脂药物为某院最常用血脂调节药物。DUI 可反应药物剂量应用合理性,瑞舒伐他汀片、普伐他汀片、普罗布考片和血脂康DUI 均低于1,提示这4 类药物的使用在剂量上是合理的,而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片DUI 高于1,提示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片在剂量上使用不合理。在表3 降脂药物使用不合理分析中,也发现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片用法用量不当比例较高。
纳入研究的医嘱中,7.20%的医嘱出现使用不合理现象,主要包括用法用量不当、联合用药不合理、不良药物相互作用和选药不当等4 类。其中用法用量不当所占比例最高,主要分为单次超剂量用药、用药频次不当及与其他药物合用剂量过大。他汀类药物剂量越高,引起肌病的发生率越高,所以应对该类药物用药剂量严格控制,保证用药安全。处方开药根据《处方管理办 法》[14],一般不能超过7 d 用量,急诊处方不能超过 3 d 用量,对于老年病、某些慢性病及特殊情况,医师注明理由后,可适当延长,但部分医嘱开具量超过慢性病30 d 用量。另外,在用药频次方面,他汀类降脂药宜晚上服用1 次,但部分医嘱开具早上服用,每日2 次甚至3 次。在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如阿托伐他汀与环孢菌素合用,最大剂量为10 mg,但有医嘱开具阿托伐他汀20 mg/次,晚间服用,环孢菌素6 mg/次,早晚各1次。在提高血脂达标率的同时又要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往往会联合应用不同类别降脂药以控制病情,如他汀类与烟酸联合使用,他汀类与胆汁酸螯合剂联合使用[15-16]。本调查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与贝特类联合使用的医嘱有25 例,虽能达到显著降脂效果,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也相应提高,属于联合用药不合理现象。不良药物相互作用占药物使用不合理的24.10%。如阿托伐他汀+西咪替丁/酮康唑,西咪替丁、酮康唑均属于CYP3A4 抑制剂,与阿托伐他汀相互作用会产生不良作用,又如阿托伐他汀+地塞米松/苯巴比妥,地塞米松、苯巴比妥均为CYP3A4 诱导剂,可使阿托伐他汀代谢加快,血药浓度降低,疗效减弱[17-18]。选药不当医嘱例数较少,主要为特殊患者用药不适宜和禁忌证用药。如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开具瑞舒伐他汀,患者合并肝损伤,开具阿托伐他汀。综上,某院H 型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情况多数基本合理,但依然有部分患者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因此应加强某院医生的相关专业知识培训,掌握最新版用药指南,提高用药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另某院医护人员还应认真履行职责,对所负责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掌握患者的用药方案,根据其具体病情动态调整用药方案,督促患者按医嘱服药。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本次调查中H 型高血压患者中,以46~80 岁患者用药居多,同时男性患者用药医嘱数也多于女性患者,且患者以单一用药治疗居多。高晓峰[19]等人对阳原区H 型高血压患者用药现状进行调查,结果也显示男性用药医嘱数高于女性,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张丹薇[20]等人对我国西南地区高血压患者用药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男性患者低于女性患者,与本研究结果略微不同,推测其原因可能与调查药物种类不同有关。中老年患者作为H 型高血他的高发人群,其原因与人体生理因素有关,但本研究中仍有部分45 岁以下患者也存在高血压,提示高血压可能存在年轻化趋势,推测其原因可能与饮食习惯、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以及缺乏适当的运动锻炼等因素有关。故临床除需规范化患者用药外,还可从饮食、运动等方面给予患者指导。
综上所述,某院药房对于H 型高血压患者主要采用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且存在一些用药不合理现象,针对用药不合理现象,某院医师应仔细查看药品说明书,而药师应在某些情况下给予合理化建议,实现合理用药。此外,可建立医嘱点评工作小组,每周随机抽取医嘱进行点评,以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全院药学水平。但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仅为单中心研究,同时未对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这也是下一步拟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