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柏 唐文彰
摘要:《孙子兵法》全书共13篇,包含孙子的军事科技思想、自然科学观和技术方法论,还蕴含意境、音律、逻辑的表达之美,展现了哲学思想、用语艺术和修辞手法,铸就了流传千年的兵家圣典。
关键词:《孙子兵法》;科技思想;表达艺术
中图分类号:E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4-0-02
先秦时期,一部分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著书立传,宣扬自己的思想。相关的典籍中包含了哲学思想、科技思想和文学思想等博大精深的思想。作为先秦兵家的代表人物,孙子被后人尊称为“兵圣”,其代表作《孙子兵法》不仅论述了其军事理论,还蕴含其科技思想和文學价值。
1 《孙子兵法》蕴含的主要科技思想
1.1 《孙子兵法》蕴含的军事科技思想
《孙子兵法》蕴含丰富的军事学思想。孙子出生于齐鲁大地,受到齐鲁兵家文化的熏陶,在充分吸收姜尚、管仲和田穰苴等齐鲁兵学大家的军事理论的精髓后,创造了《孙子兵法》。《孙子兵法》论述了军事战略筹划、战前物资准备、谋略高超的战法、军事实力建设、军事实力的调配与运用、军事实力强弱优劣的状况、两军实战经验、灵活多变的战术原则、因地制宜的行军宿营、复杂纷繁的军事地形、变化莫测的自然手段和不事鬼神的军事情报等十多个方面的内容。
《孙子兵法》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包括大量的数词,如一、三、五、十、千、万等,以及日、月、年、乘、钟等量词。孙子根据不同的主客观条件在战争中的不同地位,使用序数词进行排序,以区分其重要性,如讲五事用“一曰道,二日天,三曰地,四日将”等序数法表达。加、减、倍数、分数等基础的数学运算法则,已经在《孙子兵法·作战篇》中有所体现。如“百姓之费,十去其七;丘牛大车,十去其六”“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孙子兵法》十分注重军事科技的重要作用,将当时最新的军事器械用来装备军队,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孙子兵法·作战篇》主要论述了战争的准备环节,包括调集车马、准备器械、运送粮草、节约费用等方面。《孙子兵法·作战篇》中提到了“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孙子兵法》中提到的“驰车”“革车”“胶膝”等器材均是春秋时期车骑步兵的装备。《孙子兵法》还根据两种战车材质和功用进行了区分:“驰车”主要指一种轻型战车,而“革车”则指重型战车。“胶漆之材”是一些用于战时制造和维修战车、甲胄和弓箭等战争器械的物质材料,“车甲”泛指各种武器装备。《孙子兵法·谋攻篇》中介绍了几种攻城的战争器械,如“修橹轒辒,具器械”。其中“橹”是楼橹(楼车),是一种建有瞭望楼的前线侦察车辆。“轒辒”是一种保护人员运木填堑、进行攻城的运兵车辆。
《孙子兵法·作战篇》中有关于头盔甲胄、长戟盾牌、弓弩等武器的描述,如“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牛丘大车”。《孙子兵法·势篇》介绍了一些远程武器,如“势如彍弩,节如发机”中的“弩”。通过这些具体的物资器材,可以看到孙子已经充分地认识到了技术装备在军事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1.2 《孙子兵法》蕴含的自然科学观
《孙子兵法》中蕴含了以阴阳五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观。《孙子兵法·计篇》对“五事”中的“天”进行了详细论述:“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认为“天”是昼夜、阴阳、寒暑、四时等气候、季节方面的自然现象。而“阴阳”则具体指昼夜、阴晴等不断变换的自然现象。《孙子兵法·势篇》中对“奇正”进行了总结:“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孙子以日月出没、四季变化来形容“奇正”,具有明显的阴阳思想色彩,体现了先秦阴阳学说的“消长往复”与“循环变化”的基本规律。
先秦时期五行的思想已基本成型,出现了五方、五色和五帝等思想。孙子深受五行思想影响,《孙子兵法·虚实篇》直接认为“故五行无常胜”,金、木、水、火、土5种物质间的相克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并将五行思想外延形成了以五行为基准的多项对应系统。《孙子兵法·势篇》中体现了“五声”“五色”“五味”及其变化的五行思想,如“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
1.3 《孙子兵法》蕴含的技术方法论
春秋末期,各种技术初步发展,在战争领域的应用十分有限。水、火作为天然存在的自然之力,在介入战争时能取得明显效果,甚至改写战争的结局。孙子十分重视水、火两种自然之力,提出“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的理论观点。
春秋时期水攻频繁出现且杀伤力太大,考虑到水攻的巨大危害性和不可控性,《孙子兵法》重点论述了为将者在河谷地区避免遭受水攻的注意事项。《孙子兵法·行军篇》详细讨论了水滨河谷地区的军事行动,包括行军、驻营、渡河等诸多方面。而火攻可以控制进攻的时间、对象、范围、进程,将攻击范围局限于战区,因此《孙子兵法》重点介绍了火攻这一自然手段。
适合的天文气象条件是展开火攻的自然条件。因此,《孙子兵法·火攻篇》中更加具体地阐述了“天”的概念:“天”即具体的天气,“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珍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利于火攻的天时是指天气干燥,有利于火攻的日子指的是月亮运行经过箕、壁、翼、珍4个天体的时候,凡是月亮运行经过这4个天体的位置的时候,就是起风的日子[1]。只有根据自然天气的变化,及时调整火攻的方式和时机,才能取得效果。
2 《孙子兵法》科技思想的表达之美
2.1 文约理丰的意境美
《孙子兵法》以13篇、6000余字的篇幅论述了军事战略筹划、战前物资准备、谋略高超的战法、军事实力建设、军事实力地调配与运用、军事实力强弱优劣的状况、两军实战经验、灵活多变的战术原则、因地制宜的行军宿营、复杂纷繁的军事地形、变化莫测的自然手段和不事鬼神的军事情报等十多个方面的内容。语言简洁朴素、寓意深刻、言简意赅、不落窠臼是其最大的特点,但这种简洁的结构有极大的容量。
《孙子兵法》全书以说理为主,较少言事。《孙子兵法》不拘泥于具体战例剖析论证,运用大量军事用语和数量词对具体问题进行高度概括,并从朴素的阴阳五行自然科学观和朴素辩证法的哲学角度,探讨战争的普遍规律,摆脱了对战争过程和细节的描述。以抽象的理论代替了繁杂的叙述,以较短的篇幅阐述了深刻的规律,丰富了该书的内涵。
2.2 辞如珠玉的音律美
《孙子兵法》流传千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行文中蕴含独特的音律美。《孙子兵法》成书时代较早,而当时的文学体裁样式简单、多受民间歌谣的影响,孙子借鉴了《诗经》等一批先秦文学著作,将诗歌独特的音律融入军事理论,赋予《孙子兵法》音律美。《孙子兵法》控制文字的数量,把握朗诵的节奏,诵读时极富音乐的美感。如《孙子兵法·计篇》中的“五事”:“一日度,二日量,三日數,四日称,五日胜。”以及《孙子兵法·势篇》中关于势的描述:“势如弦弩,节如发机。”“这些语句,如珠落玉盘,玲玲盈耳。既简洁凝练,反复开阖,流转自如,又极顿挫之妙,充满音乐的美感。”[2]
《孙子兵法》是诞生于先秦时期的古典军事学著作,其军事理论突出了质朴平实的特点。《孙子兵法》中多方面论述同一军事理论时,往往使用叠句和排比,使之语言凝练,内容丰富,有较强的节奏感。“为便于展开对事理的剖析,《孙子兵法》以散句为主。但在句群组织上,却时时有意将相同的句式安放在一起加以重叠,使缺乏韵律的散体句式整齐划一,从而创造出特殊的节奏美。”[3]如《孙子兵法·势篇》将阴阳五行的变化用“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来叠加排比论述。
2.3 阐幽发微的逻辑美
《孙子兵法》逻辑明确、条理清晰、布局合理、结构精密。孙子从宏观抽象的军事理论和微观具体的军事经验两个方面对全书内容进行了细致的组合编排。《孙子兵法·计篇》统摄全书,堪称全书总纲,阐述了军事研究在战略层面的“五事”“七计”;《孙子兵法·作战篇》则对战争物资准备进行了说明;《孙子兵法·谋攻篇》阐述了争取“全胜”的谋略;《孙子兵法·形篇》《孙子兵法·势篇》与《孙子兵法·虚实篇》讲述了军事实力的强弱对比、军事实力的调动;《孙子兵法·军争篇》与《孙子兵法·用间篇》分别讲述了两军实战经验、灵活多变的战术原则、军队行军宿营、军事地形、火攻与水攻、军事情报等具体实战问题,构成了一个完整而缜密的古典军事学术体系。在行文结构上,《孙子兵法》借鉴了阴阳、奇正的思想,将全篇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先总论用兵的一般规律,后分说具体的应对方法。
3 《孙子兵法》科技思想表达的艺术特色
3.1 设喻反衬的哲理推演
孙子受先秦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颇深,在分析战争性质和战争规律时,《孙子兵法》在研究战争经验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极其丰富的矛盾变化,此消彼长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和循环变化、整体发展的五行思想。
《孙子兵法·势篇》中以比喻的方式阐述军事战争的变化规律,认为“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孙子兵法》用“天地”“江河”“日月”与“四时”这些自然现象的变化来比喻用兵如阴阳一样,彼此对立转化,生生不息。
《孙子兵法·势篇》中的“势如彍弩,节如发机”在体现孙子科技思想的同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用彍弩、发机等形象具体的技术装备来说明势的变化,将深刻抽象的理论通俗化,生动而深刻。“充满着物理学上动能和势能所体现的速度感和节奏感,充分展示了文学笔法的生动与丰盈,孙子将深邃的哲理融入于生动的形象之中。”[4]
3.2 曲尽其妙的用语艺术
《孙子兵法》全书不到6000字,但所涉及的军事理论和科技思想内涵丰富,用词精准、内容凝练。该书在说理的同时,采用了丰富的是手法来对相关概念和事物进行形象的说明,使深奥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纵横反复,曲尽其意,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
《孙子兵法·势篇》为了形象具体地说明“势”与“节”这两种概念,用水和鸟这些自然物进行了比喻:“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湍急的水流能使石头漂起,猛禽在短时间内发起攻击,孙子借助比喻从侧面迂回阐释了“势”与“节”的含义。
《孙子兵法·虚实篇》中为了说明用兵的各种情况,将用兵之法比作自然界的水:“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借助水的流向说明了用兵时兵力集中和分散的一般规律。
3.3 绚丽多姿的修辞手法
《孙子兵法》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孙子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与抽象的理论概念结合在一起,从而深入说明其科技思想。《孙子兵法》中古代辩证法的特点显著,存在大量对比修辞手法,如《孙子兵法·火攻篇》中将水、火两种不同物理属性的自然力量进行对比,指出水攻与火攻的各自特点:“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孙子在说明其阴阳五行发展观思想时则更多使用排比的手法,如《孙子兵法·火攻篇》指出了5种不同的火攻方式:“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比喻手法的应用使《孙子兵法》兼具形象性与逻辑性,客观上增加了该书的艺术特色。《孙子兵法·虚实篇》中用“势如彍弩,节如发机”这两个比喻对“势”和“节”进行论述,将“势”比喻为拉满后的弓弩、将“节”比喻为扣动扳机,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在增强文学性的同时,使该书更加通俗易懂。
4 结语
《孙子兵法》将军事理论、科技思想和文学价值相统一,运用形象化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色,使科学、文学和艺术融为一体。全书13篇包含了孙子的军事科技思想、自然科学观和技术方法论,还蕴含意境、音律、逻辑的表达之美,展现了哲学思想、用语艺术和修辞手法,铸就了流传千年的兵家圣典。
参考文献:
[1] 何平.论早期朴素自然观对《孙子兵法》的影响[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02):19-24.
[2] 万怀玉.《孙子兵法》的文学成就[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2):38-40.
[3] 余炳毛.论《孙子兵法》的语言文学特色[J].武警学院学报,2005(04):83-85.
[4] 魏东.《孙子兵法》的文学价值[J].滨州学院学报,2008(01):14-16.
作者简介:宋柏(1996—),男,湖北钟祥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科学技术与社会。
唐文彰(1965—),男,广西桂林人,博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科技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