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渗透

2021-05-06 14:29周孟云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21年4期
关键词:智慧交通城市道路智慧城市

周孟云

【摘要】智慧交通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各地的城市道路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中。以南京浦口区光明南路二期建设工程设计为例,从促进城市道路设计科学合理化发展、立足于城市发展实际来增加人文关怀、重视道路附属设施的设计工作、智能公交、保障安全,论述智慧交通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渗透。

【关键词】智慧交通;城市道路;智慧城市;智能信号灯

城市道路交通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基础性设施建设,同时也是保证城市经济发展和促进人民生产生活的关键性因素。好的道路交通能够在满足交通运输的同时为人们带来好的观赏价值。但是,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过程中存在着众多问题,对城市道路结构和未来长远发展产生了极大的阻碍作用。因此,迫切需要改变这些问题来使道路交通设计适应当前城市发展的需要,进而提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交通道路管理层次。

1、城市道路交通布局与规划的现状

城市交通道路布局与规划是影响城市道路功能和建筑的关键性因素,也是重要的城市建设依据之一。在城市交通道路布局与规划中需进行小区与广场等公共设施建设工作,首先需进行符合城市交通道路布局与规划的整体工作,因为这是城市整体交通道路布局与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目前许多城市的交通道路布局与规划中,并没有根据城市的建筑物进行相应的设计工作,随意化程度较高。个别单位为了压缩建设成本和建设时间,在城市交通道路布局与规划中没有进行详细的规划工作,只对建设单位的速度方面进行了分析,未做好相应设计规范和标准的明确工作,在最终难以实现城市道路交通布局发展要求和实现其功能。另外,设计部门更多关注城市道路的业绩与经费,未充分认识到设计和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对于质量方面的把握不够严格,使城市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经济自由成为了负担。

2、智慧交通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渗透

2.1促进城市道路设计科学合理化发展

当前,我国城市道路设计中存在很多设计不合理和道路与城市整体交通不匹配的问题,针对此问题,为了切实提高城市道路设计与原有城市交通系统相匹配,促进道路交通结构更加合理,设计人员在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时,应当加强对道路设计成品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相融合的重视,并要根据道路所在区域周边的实际环境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从而促进城市道路设计整体的功能性与原有城市交通系统结构更加贴合,增强彼此的匹配度。同时,设计人员在进行实际设计时也要充分结合“系统论”相关观点来对实际道路建设进行合理规划,从而保证目标道路的设计与城市整体道路系统之间的关联更加密切,以此来提高城市道路交通设计系统性和全局结构的合理性。

2.2立足于城市发展实际来增加人文关怀

在当前的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应当改变传统设计理念,在实际开展道路设计工作时要充分地将实践经验与现代化的设计理念相结合,以此来保证道路在后期应用过程中满足城市实际发展需求和人民意愿。同时,在对目标区域进行道路施工设计时,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所在地区的环境条件和经济承担能力,从而能够对目标道路设计区的发展进行合理定位,并在极大程度上为这一区域未来的发展明确方向和划定目标。另外,在对市政道路进行设计时,应当以人文关怀和道路的稳定性为设计理念,保证道路在投入应用中满足车辆行驶要求,从而避免后期道路重复修建而对城市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设计人员应当立足于城市发展实际和居民意愿来对城市发展动态进行合理研究,以确保科学合理的道路设计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2.3重视道路附属设施的设计工作

在市政道路的设计中,除了做好线路布局、车道规划外,还需要关注道路附属设施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道路两旁的绿化带或中间的隔离带,在美化城市环境、吸收汽车尾气和固定粉尘等方面均发挥了一定作用,是道路附属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道路绿化设计时,应保证主干道路的绿化率不低于50%,而支路的绿化率也需要保持在30%以上。②交叉路口的红绿灯在保障道路交通畅通、维护行人安全方面作用显著。在道路附屬设施设计时,应结合各个道路的车流量、人流量以及车道数量、路口宽度等,进行交通信号灯的时间设置。③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采用双排排水设计,行车道的两侧需要对称设计排水口,提高路面的排水能力。

2.4智能公交

随着“公共出行,绿色交通”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公共交通作为主要出行模式,因此公交站台作为候车的重要场所,是特定的公共设施,公交智能化是公共交通发展的必然模式,它对减缓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有着重大意义。目前我们大部分一线城市现在都已经实现了公交智能化。智能公交站有如下特点:及时信息发布、实时显示公交车站到站预报、移动智能监控、信息采集与显示转换自如、多媒体信息服务平台、公交站台显示屏人机交换信息传递、以及智能站牌应用窄带物联网NB-IoT、4G网络。目前南京市正在实施智能公交系统,新建道路必须实施智能公交,而老城区正在分批次改造中。光明南路二期设置了一对智能公交站台,分别在临近浦虹路交叉口与浦云路交叉口。本项目是次干路,根据要求在设置了候车亭、站牌、候车棚、休息凳、照明、信息服务、垃圾箱等设施,也增加了报警求助系统。每个站台长度控制在35m,采用“三大两小”形式,即三块广告大牌、两块路线信息小牌、一块智慧中牌布局。

2.5保障安全

为了保证安全,交通稳静化是十分重要的技术手段,控制通行的速度也是最为直接的技术手段,需做好人流量密集地区的机动车的行车速度,采取一系列的物理、人工措施进行相应的控制。如可以采取人行道抬高、行人过街抬高,使行人通过整体性和连续性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做好机动车车速方面的控制,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危险;设置减速带也是十分重要的措施,可将整体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降低,设计速度从36.4km/h降低至24.4km/h;设置小型环岛的设计,保证在无信号灯的区域有效控制,做好有序的车流引导工作,保证行人与车辆的安全。在人流量密集地区通常需设置好30 km限速区。任何等级的道路都需进行相应的控制,在此过程中通过速度方面的控制,使得步行者、公共交通的比例大幅度提升,一定程度上保证交通安全性。设置行人过街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行人过街的安全性,在城市交通道路布局与规划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设置过街安全道,为行人提供暂时的安全保护区,避免因为视线遮挡出现安全问题。(2)需缩短信号周期,降低人员清空的时间,提升整体交通效率,一定程度上保证行人安全性。在法律法规方面进行明确规定,当人行道大于16m时,就需进行中心线附近和分隔带的二次过街安全岛设置工作。(3)增设行人过街信号灯,做好整体过街过程的秩序指导工作。确定好安全视距,也是十分重要的安全保证工作。在 CJJ152-2010《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规定平面交叉口的视线范围之内进行障碍物的清理工作,做好区域内的扩展工作,保证进行通透式的绿化,也保证好交叉口的交通安全性。停车区域也需进行通透式的设置工作,保证做好及时的修剪和控制,减少因为绿化过高而产生安全隐患。

结语:智能交通实际上是交通产业的智能化升级,“智慧的路”是为道路进行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等方面的建设。通过智慧道路的建设,全面提高道路的安全性能和应急能力。路和车协同全面提高道路的安全性、提升自动驾驶能力及出行效率。人、车、路协同技术必将成为未来交通发展趋势。因此,城市道路在设计阶段甚至更早,就应该全面考虑智慧交通。

参考文献:

[1]刘文杰.对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几点认识[J].中国公路,2020(13):30-33.

猜你喜欢
智慧交通城市道路智慧城市
城市道路施工期间交通安全管理分析
百度Apollo平台
宁夏银川:创新驱动“智慧交通”
智慧城市视野下城市规划创新探究
一种基于像素分析的夜间交通路况侦测方法
基于无线组网的智慧公交站点信息系统研究与实践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交通大数据应用创新研究
城市智慧交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及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