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
2019年11月29日,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的气温降了好几摄氏度,天更冷了。开完脱贫攻坚部署会后,黄诗燕因多日带病坚守工作岗位,骤然离世,年仅56岁。
心系百姓,心牵脱贫。8年5个月零4天,黄诗燕走过辖区千山万水,访遍千家万户,想尽千方百计,脚踏泥泞,俯首躬行;他是荆棘丛中的拓荒者,他是脱贫路上的“老黄牛”。
2011年6月25日,47岁的黄诗燕来到炎陵担任县委书记。当时的炎陵,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全县农民人均年收入2970元,分别只相当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的52.8%、38.8%。2011年,炎陵县被列入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范围,成为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主战场之一。
带领20万老区人民脱贫摘帽奔小康,成为黄诗燕的第一任务。他向全县人民公开承诺:“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但脱贫功成,务必在我。”他一头扎进贫困村蹲点调研,访贫问计。短时间内,他先后走遍了全县11个乡镇(场)、54个贫困村。
策源乡梨树洲村是炎陵最偏远的村之一,全村25户85人,住在海拔1400多米的山区。黄诗燕沿着蜿蜒的溪流考察,脚下一溜,滑进了水里,全身湿透。他上岸后在村民家借了一件不大合身的大红T恤,穿着拖鞋在村里走访座谈,摸家底。為村民想办法、找对策。
经过调研,黄诗燕了解到,梨树洲村最宝贵的资源是生态,拥有酃峰、次生林、冰臼群和白水瀑4个“湖南第一”。但该村是长株潭地区唯一不通电的行政村,长期以来,村民们靠微型冲水式发电机发电,时常烧坏电器,村里也没有手机信号,发展旅游受到制约。
“再难也要让梨树洲村通上电!”黄诗燕当即拍板,从村民最期盼的路、电、水、通讯入手,把梨树洲列入炎陵县七大景区之一,开发这片旅游地。
耗资近200万元,2013年9月12日,梨树洲村通上了电,手机有信号了,进村的道路修好了,农家乐办起来了。每到夏季,游客如潮,村里每户收入少的四五万元,多的超过20万元,一些村民还发展竹笋加工产业。“没有电,哪有我们村的今天。”村支书伍英华说,当年黄书记考察摔倒的地方,如今也修起了旅游栈道。
访贫问苦摸家底,对症下药开良方。黄诗燕的日程表上,到偏远的山村去,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他工作的常态。黄诗燕说:“没有实地调研,就没有发言权。”
密集的调研走访,黄诗燕提炼出炎陵“四老四地”的特点:老祖宗安寝福地、老人家革命圣地、老天爷生态宝地、老百姓宜居乐地。当脱贫攻坚的战鼓擂响时,他提出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三大产业,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描绘出炎陵脱贫的蓝图。
家徒四壁的贫困场景,黄诗燕也经历过。他出生在攸县农家,“再也不能贫困下去”的愿景,打小就在心底发芽,他对贫困百姓始终抱着拳拳之心。
2016年4月,黄诗燕到炎陵县霞阳镇大源村走访。村里有条大坑河,建档立卡贫困户钟建军的家就在河边。这是20世纪40年代的土坯房,当时正遭遇洪水,房顶漏雨,父母带着小孩只得借住在县城。黄诗燕了解到他家的贫困状况,与有关部门商量,对他家进行公益岗位安置、教育扶贫、大病救助等政策帮扶,并将他家列入易地搬迁扶贫计划,彻底改善了他的生活状况。
随后,黄诗燕在村里走访发现,因为河堤太低,沿岸的十几户村民家,都被洪水浸泡。他当即召集县水利等部门负责人座谈,研究解决办法。两个多月后,沿线300米左右河堤完成改造加固,村民摆脱了水涝之苦。
炎陵县霞阳镇天坪村的张朝秀,是1960年入党的老党员,1979年从县检察院退休回到家乡,热心公益事业。家门口一段700多米长的公路,坑坑洼洼,30多年来,他就成了这段路的义务养护员,风雨无阻。
黄诗燕得知张朝秀的先进事迹,到他家看望,拉着老人的手坐在长凳上聊天。随后,他组织在老人家里召开座谈会,邀请张朝秀给村里的党员上党课,号召大家向张朝秀学习。
2016年11月,95岁的张朝秀去世。生前,老人拿出珍藏的一套《马克思传》,用牛皮纸亲手封好,再三嘱托儿子送给黄诗燕。书的扉页,夹着一张张朝秀的照片,粘贴着他在2014年写的一首诗《最美书记》:“县委书记黄诗燕,炎陵百姓好喜欢。当官不摆官架子,不耻下问真青天。”在这位老党员的心里,只有黄诗燕这样优秀的党员干部,才配得上这珍贵的礼物。
“你对群众有多好,群众对你就有多亲!”黄诗燕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成为他和群众鱼水情的最好写照。
炎陵县霞阳镇大源村贫困户廖成运,是黄诗燕对口的扶贫联系户,黄诗燕不知走访了多少次。70多岁的廖成运体弱多病,儿子廖建文劳动能力也不强。在黄诗燕的帮助下,廖建文到离家不远的九龙工业园企业上班,每个月有近4000元收入,全家也住进了全新的安置房。搬进新房,黄诗燕见他家空荡荡的,连吃饭的桌子都没有,又安排有关部门买来桌椅板凳。去世之前,黄诗燕再次到村里调研,还嘱咐村支书留意,帮助廖建文介绍对象。
听到黄诗燕去世的噩耗,憨厚的廖建文在家痛哭,反复念叨:“我要去看黄书记,我等着你们带我去看黄书记。”追悼会现场,廖建文哭成了泪人。
炎陵中村瑶族乡,黄桃树枝虬叶尽。阳光穿过云雾照耀开来,枝头的冰霜慢慢融化,渗入土地。村民说:“来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可惜黄书记再也看不到了。”
2010年,炎陵黄桃种植面积仅5000亩,市场前景并不被看好。黄诗燕调研后发现,炎陵气候独特,花岗岩风化土壤透气性好,具备发展优质高山水果条件。经反复论证,全县上下形成共识:打造生态休闲农业风光带和特色水果、有机茶叶、无公害蔬菜等八大“农字号”特色产业,鼓励村民“量体裁衣、宜养则养、宜种则种”。2011年,全县重点推广锦绣黄桃,财政每年投入500万元扶持种植户,此后,黄桃种植面积、产量快速增长。
种苗选择、包装设计、市场营销、品牌推广,黄桃产业发展全过程,他一一把关过问。一次,黄诗燕到炎陵石子坝村一处黄桃基地考察,发现挂果的桃子品相差、产量低。一问,原来并非县里统一推广的品种。“不能坏了炎陵黄桃的品牌。”他当即要求对品种进行改良。
在他的主导下,全县砍掉劣质黄桃苗,培育5个优质高效示范点,扶持171个科技示范户;建立“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模式,及时提供良种苗木、技术培训、农资供应、销售渠道等服务。
每年的桃花节、黄桃大会,黄诗燕就站台吆喝,北京、广州等地的供销对接会,黄诗燕现场促销,销售季节,黄诗燕要求有关部门两天报告一次黄桃销售情况。黄桃保鲜期短,两三万吨的桃,一二十天内要销完,否则影响果农收入,他着急啊!
有人好心提醒黄诗燕,县委书记为产品站台代言,不妥,容易招来非议。他理直气壮地说:“为老百姓脱贫站台,我怕什么?”
通过九年如一日的常抓不懈,如今全县8000多户,种植黄桃8万多亩,近6万人进入黄桃产业链,近60%贫困人口通过种植黄桃稳定脱贫。“大黄抓小黄,抓出金黄黄。”成为炎陵群众的顺口溜。
不仅是黄桃,炎陵的扶贫产业多点开花,3.52万亩茶叶、220万只炎陵白鹅、29万亩油茶、30万亩笋竹林等等,让老百姓搭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
“产业发展有周期。如果不是当年黄书记坚定地发展黄桃,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炎陵县要在2018年实现脱贫摘帽,是难以想象的。”县长文专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