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力
【摘要】随着近年来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大部分城市建筑的主要结构,如何对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进行有效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物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技术
1、混凝土浇筑技术概念
简单来说,混凝土浇筑技术就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利用水泥的胶合作用将各种建筑材料进行混合,并将这种混合物倒入既定的模具中,以追求结实耐用并且成本降低的混凝土结构。相比较于传统的人力一层层水泥施工,混凝土浇筑技术具有非常多的优点,它可以完成传统上较难完成的形态,并且极大的节约了劳动力的付出,工人只需要在施工前确定好想要的结构形态,并制定好相应的建筑模型后,就可以进行浇筑工作,有效的缩短了整个工期,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因人为失误而造成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为中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提升了我国建筑的结构强度,现阶段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混凝土浇筑技术应用于实际建筑工程施工之中。
2、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基本方法
2.1全面浇筑
通常来讲,全面浇筑主要应用于建筑结构简单、技术含量要求低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在实际的浇筑施工中,主要遵循“由下而上”的浇筑顺序,即在完成首层浇筑作业后,进行次层浇筑作业。假如首层浇筑质量较低,则需要实行连续性的浇筑操作,以此提升浇筑的效率和质量,确保浇筑作业的有序进行,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而要想切实提升或保障浇筑施工的作业品质,还需要确保结构平面不能超过标准的施工范围,并遵循“由短到长”的浇筑方向,进行浇筑施工。假如浇筑距离较大,可将浇筑作业划分为两个部分,即两段浇筑,从不同的方向进行浇筑,随后再在中央位置进行“中央浇筑”,从而提升浇筑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2分段浇筑
相较于全面浇筑,分段浇筑主要应用在长度小、面积大的浇筑结构中,能够更好地保障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在实施分段浇筑时,施工人员需要进行“次层浇筑”,随后对每个段层开展分层浇筑,如果分段浇筑的层数较少,在完成顶层浇筑后,并且首层混凝土还没有完全凝固,则需要施工人员从“次层位置”开展分层浇筑,以此使建筑工程的整体结构和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分段浇筑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拥有着难以替代的功能和作用,能够更好地推进工程项目的有序进行,使建筑结构的抗震性、稳定性及结构性得到有效地提升,以此为企业获得预期的经济收益奠定坚实的基础。
2.3斜面浇筑
斜面浇筑技术主要应用在斜坡度较大的工程施工中,如果该类工程结构的整体长度为“厚度的2倍”或以上时,斜面浇筑的韧性和强度便会越好。通常在斜面浇筑的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从浇筑斜面开始进行震捣操作,随后逐层向上振捣中间部分的混凝土,使混凝土密度增加,提升浇筑施工的整体质量和效率。而在施工作业的形式与方式的角度来分析,斜面浇筑又是全面浇筑的延伸和改良,是应用于特殊建筑结构中的浇筑技术。在具体的应用中,施工人员必须明确建筑工程的特征和特点,以此使斜面浇筑发挥出真正的功能和作用。
3、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分析
3.1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浇筑前的准备工作是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后续浇筑环节的顺利有序进行及质量提升具有直接影响。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中,应对混凝土的各项原材料质量进行严格审核,合理确定混凝土各项原材料的配制比例。以建筑工程混凝土配制中的水泥材料为例,应对其厂商、出厂日期、合格证、标号等参数指标进行核对与检查,必要情况下应对其进行专业技术检测,确保其技术参数指标符合国家相关约束标准,若其性能指标或登记规格不符合混凝土配制要求,则应进行必要调换。
3.2对模板的要求与处理
模板是使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成型的重要设施,应对模板强度、结构、尺寸、位置等进行严格界定,确保模板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可靠性等技术参数指标符合混凝土浇筑需求,并确保模板拼接密实,杜绝有可能出现的常见漏浆问题。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浇筑所采用的模板表面存在脏污,对此应予以彻底清理,确保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整洁。在混凝土正式浇筑之前,应对模板进行充分浸泡湿润,提高其对混凝土的附着效果。要根据模板实际应用环境,充分考虑其承载强度,确保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可达到相应的设计强度。
3.3优化混凝土配制技术
要根据混凝土配制的相关技术标准与行业规范,科学进行混凝土的配制,合理确定混凝土制作过程中各项原材料的掺入比例。在混凝土配制完成后,应进行必要的采样试验,在特定检测仪器设备的支持下,确保混凝土原材料指标符合建筑工程实际需求,符合混凝土技术标准要求。混凝土的搅拌要完全充分,使各项基本构成要素全部实现有效接触,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原材料级别,为后续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控制提供便利条件,防止二次返工或无序消耗。
3.4做好温度控制,防止浇筑裂缝
裂缝问题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最常见问题,是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内容。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混凝土裂缝问题的主要诱因在于混凝土表面温差,因此做好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温度控制,有助于防控混凝土裂缝问题。混凝土搅拌后会快速散发热量,温度曲线骤降,若其内外部结构性温度控制不当,则容易出现裂缝。对此,可采用迅速降温的方式,对混凝土表面内外部温度进行有效控制与调节,调控混凝土凝结区域的缓控节奏。同时,也可在混凝土的目標浇筑区域内事先铺设冷却管,通过调节冷却管内水温高低,对混凝土凝结进程进行相应调节。
3.5混凝土浇筑中的混凝土振捣技术
振捣技术的应用成效对于混凝土浇筑的最终效果密切相关。在混凝土振捣施工中,应合理采用振捣棒,设定特定数值大小的振捣强度,将残留于混凝土中的气泡进行彻底清除,提高混凝土凝固后的强度指标。振捣施工应遵循相应技术规范与操作要求,按照“先上后下,先难后易”的施工原则对初步浇筑完成的混凝土施工成果进行循序振捣、分层振捣,严格控制每层混凝土的振捣高度与振捣时间。需要注意的是,若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则应通过上下振捣模式,直到混凝土表面无气泡,确保混凝土振捣施工效果最优化。
3.6后续护养保护策略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的后期养护对于提升混凝土浇筑效果至关重要,决定着混凝土浇筑的整体施工质量。在最后一次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采用铺草袋方式调节混凝土外部防护温度。在混凝土浇筑时,需严格控制圆柱形角落、墙体根部的护养防护,尽量避免混凝土浇筑出现残留、局部浇筑遗漏等问题。混凝土浇筑后,若现场管理人员发现浇筑区域中存在早期局部裂缝现象,则应采用水泥浆等方式进行外部弥补,防止混凝土裂缝扩散或蔓延。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建筑施工问题来说,若想有效提高施工质量,应对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进行控制,结合混凝土本身的特点以及施工现场具体情况,对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进行确定,以此对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质量进行确保。
参考文献:
[1]刘龙龙.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7(01):75+78.
[2]高海渊.浅析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低碳世界,2016(36):205-207.
[3]戴明.冬季道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24):234-235.
[4]李智.探析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实践[J].科技资讯,2015,13(33):90-91.
[5]李庭明.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