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受到了较大影响。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2020年5月,省人社厅、省委组织部、团省委等7部门及时出台了《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十条措施》,有力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据统计,截至2020年8月底,全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5.77%,总体情况好于预期,政策效果得到初步呈现。然而,由于受疫情影响、往届人数积压等多重原因,我省仍有10多万高校毕业生处于未就业或待业的状态,问题亟待解决。
为贯彻落实《四川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7-2025年)》,按照青年发展规划联席会议的要求,团省委于2020年9至11月组建课题组开展了专题调研,深入分析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调研发现,一是招聘的主要形式向线上转移。线下常规的“招聘会”模式被打乱,网上招聘成为主要方式,但部分高校毕业生缺少线上应聘经验。二是就业倾向出现新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发生变化,更加青睐体制内工作,追求稳定待遇,观望情绪较重,更倾向离校不离川,省内结构性岗位需求压力加大。三是初次就业出现盲目性。毕业前,很多学生看重就业时“专业对口”,离校后又希望尽快找到一份工作,大多缺乏长远职业规划,一定程度上影响就业的稳定性。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自身面临的问题比较突出。
根據教育、人社等部门的统计数据,我省毕业生还面临一些新形势、新问题:一是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从全国来看,2019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为834万人,2020年为874万人,而2021年将达到909万人。从四川省来看,2019年为44.72万人,2020年为48.04万人,2021年将达50余万人。目前,还有数量不少的往届离校但未就业的毕业生,同时疫情防控还有一些新要求,致使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二是毕业生和用工单位“供需对接”不畅,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部分行业以及中小企业受到了严重冲击。2020年,四川省41个大类行业中有16个行业增加值为负增长,对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影响较大。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预期”较高,导致“企业招不到人、毕业生不愿就业”,供需对接失衡,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三是新的就业形态不断涌现,扶持政策存在空白。疫情防控期间,网络零售、移动出行、线上教育培训、互联网医疗、在线娱乐等行业“异军突起”,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就业。同时,新就业形态就业容量大、进出门槛低、灵活性和兼职性强,成为吸纳青年就业的重要渠道。但是,相应的就业扶持政策、劳动者权益保障等还存在空白或短板,亟待加强。
为此,建议:由人社部门牵头,可委托第三方开展针对《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十条措施》的社会化评估工作,根据评估结果,加大政策的宣传解释力度,并对相关政策进行优化调整,努力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