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共青团界别
目前,我市中小学下午15:30左右放学,而家长18:00左右下班,青少年监管面临实际困难。一方面,家长有上班时间限制、早晚交通高峰阻碍;另一方面,青少年三点半课后有看管监护、辅导作业、陪伴玩耍、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服务需求。
据了解,我市在2018年颁布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指导意见(试行)》,鼓励有条件的区、学校实施课后延时服务,共青团、社区青年汇等组织也探索开展了课后三点半课堂、寒暑假期儿童成长营等项目,报名火爆,得到了家长的欢迎和好评,但是与全市总体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缺口。
一是青少年课后服务需求具有迫切性、普遍性。很多家长希望每天三点多放学后以及寒暑假都能有课后服务,调查显示,77.6%的家长愿意为此付出一定的费用让孩子得到课后服务,反映了青少年及家长对课后服务的迫切需求。
二是青少年课后服务的需求集中在专业性、安全性方面。项目开展期间的调查显示,青少年最关注的课后服务要素是课程设计,占比68.23%。社区青年汇给培训班场地配备了桌椅护角、指示牌、摄像头等安全设施,仍有一些家长对场地的安全性表示担心。
近年来,国内很多地方都在青少年课后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上海市教委、市财政、市人力社保局联合发文,从2019年起将课后延时服务由原来的17:00延长到18:00,鼓励引入社区教育力量或社会公益性机构,服务内容上规定可以做作业、自习、课外阅读,也可以开展劳动教育和体育、艺术活动,并将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广州市教育局2018年开始实施课后服务,延时至18:00,建立了以学校为主体,统筹街道(社区)、志愿团体、家长委员会、第三方社会机构等社会资源共同开展的机制。深圳市于2015年就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四点半活动”在100所中小学试点, 2019年,市教育局下发文件将课后服务工作纳入中小学考评体系。
为进一步完善青少年课后服务机制,建议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共青团协调组织,教育、民政等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格局,充分掌握青少年课后服务需求,出台相关政策,精心设计项目,解决实际困难。
发挥教育部门主导作用,细化调整相应政策。建议市教委进一步完善中小学阶段课后服务机制,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在延时时长、课程安排、师资配备、课后管理、餐饮保障、组织落实、经费保障、考核评估等方面细化政策安排。
发挥民政部门支持指导作用,引导相关社会组织开展课后服务项目。建议民政部门扶持青少年心理健康、课业辅导、社会认知、职业体验的社会组织发展,引导其规范稳定运行;出台相关政府购买服务的相关政策,推动学校、街乡、社区开放具备条件的场地,统筹社会力量提供青少年课后服务产品。
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共青团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和格局。建议召开市、区级青年工作联席会专题会议,将青少年课后服务问题提交上会研究;共青团进一步开展调研,深入了解全市课后服务基本情况;教育、民政等部门做好政策制定、項目设计、任务制定、考核等工作;同时呼吁全社会关注青少年成长,参与青少年课后服务相关项目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