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并不是一个好孩子,偷喝酒、偷东西的事儿都干过。直到现在,我都感觉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做过一些很普通的事情。
我内心深处也有些幽暗的成分,只是因为同时存在一些保守的成分,所以不至于酿成大祸。
高中时,有一次和同学喝酒,我一口气就把一大扎啤酒干了,居然都没喝死。当时我在六楼,楼下有个同学喊我,我喝醉了,要直接跳下去。要不是后面有个同学紧紧抱住了我,我可能那时就摔死了。
因为我知道自己从来不是一个好孩子,所以更加认为,人是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管教,也是需要道德和法律约束的。
高考时,父母给我填报了法律专业,我当时都不知道什么叫“法律”。1995年,我来北京读大学,这也是我第一次来京。很多人会说我有讲课天赋。其实,我小时候结巴,特别害怕在别人面前说话。刚来京时,我的普通话说得很不好,经常遭人嘲笑。有同学还故意经常逗我,一逗,我就更加结巴。所以,我那时还是有点自卑的。
1999年,我还在读研究生期间,曾给自考生讲课。讲课的目的是为赚钱养活自己,这个目的一点也不伟大。从那时起,我基本上就不用父母给生活费了。那时,所有的法学门类,我几乎都讲过,甚至还跨专业讲过市场营销学。市场营销班的学生,全是北京的孩子。他们说听不懂我的普通话,我心想怎么会呢?我感觉特标准啊。后来上课时,我就把每一句话、每一个案例,都写在黑板上,写成逐字稿,甚至连“下课了”三个字也写出来。就这样,我讲课时按照稿子念,就不紧张了。语言也是相互融合的,讲得多了,自然就熟悉了。我现在说话不结巴了,普通话也好了一些。
2005年,从北大法学院博士毕业后,我成为中国政法大学刑法学教师。三年后,我入选中国政法大学“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教师”。这是我校学生层面评出的奖项,评选结果公布那天,恰好是我31岁生日,这个荣誉也成为学生们送给我的最好的生日礼物。
同学们之所以愿意听我的课,也许是因为我把一些枯燥晦涩的法律条例,结合一些曲折离奇的案例和个性化的语言,讲得尽量通俗吧。法学,尤其是刑法学,是非常严肃的。如果通过趣味性引导的方式,能夠让人感兴趣,那也未尝不可。
我现在带的研究生或本科生,很多都是 95后、98后甚至是00后。身为老师,回到学生中,我总感觉自己不会暮气沉沉。不知何时,学生们叫我“刑法小王子”。关于这个昵称的由来,我并不清楚,也许是讲课风格受到欢迎,也可能与我给同学们推荐过《小王子》这本书有关。我推荐此书,是想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去经营一份友谊、感情。我只是一名普通老师,算不上什么“小王子”。
2020年3月9日,一家视频网站邀请我入驻,并把我讲授刑法课时的一些视频“搬”上这家网站,没想到,两天之后就涨粉到百万,很快就有了上千万粉丝。此前,这家网站对我来说是陌生的,以前从未接触过。我不太懂得拒绝别人,也觉得这是一件普通的事情,也从来没想过要火。
这些视频中我讲的那些段子,有的来自刑法学界常年累积起来的经典案例,这些案例几乎在每一个法学院的课堂中都会被教授;有的是我从书中看来的;有的是我对一些案例进行了一些特殊的加工而成;还有的就是我在上课过程中,突然出现了一时的灵感,脑洞大开说出来的。
视频中的“张三”,是我为了方便讲述案情而虚构的反派人物,因作恶多端,而被粉丝称为“法外狂徒”。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幽暗面,每个人心里都隐藏着一个“张三”。所以,日光之下,别无新事。
这些看似幽默的案例,其背后凸显的更多也是人性的幽暗,这些人性的幽暗会让我们能够审视自己的内心。其次,法律制度也在每个个案中不断地趋于完善,有些个案可能折射出当时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之处。那么当我们能够体悟到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时,便是朝向制度完善而迈出的重要一步。最后,能认识到这个社会过去曾存在部分的乱象,才会让我们更多地渴望光明,也许这就是幽默的力量。幽默是让人能够探究其背后你想嘲讽和批判的那些东西,然后让它们变得更加美好。
真正的知识就是要打动普通人的心。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一直追求可以在严肃性和趣味性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太严肃会曲高和寡,太庸俗又是娱乐消遣知识,所以需要寻找一种合乎中道的分寸感。
一夜爆红,让我感觉很神奇,甚至有种不真实感。
现在,我的一举一动可能会被放大。有些朋友提醒我要更加低调,有些师长也会提醒我该干吗干吗,他们主要是让我更加注意做好本分工作。
成为所谓的“网红”,也不是我所追求的。一个人成为网红,就像飘向空中的气球,飘得太高,会担心爆掉,所以我时刻提醒自己,要把自己拉回来。
去年,大约是教师节之后的一个夜晚,我和几名朋友聚餐。饭后我陪一个朋友站在路边打车,有个学生认出我,便过来向我要签名,接着又有几名学生过来围住我,我给他们一一都签了。结束后,我朋友问我:“罗翔,你现在是不是很享受这种虚荣啊?”朋友的这个问题,让我有些羞愧,随后我觉得他问得有道理。所谓成名之后,我有时觉得自己变得言行不一,有时口口声声要抵制虚荣,却也会不自觉地沉浸其中。
有时候,走在大街上被人认出并被追逐,也不过是因为我讲授的知识,增强了大家追求公平正义的信心。
2020年,对我是一个很意外也很魔幻的年份,我没有想过会突然处于聚光灯下,这让我诚惶诚恐。我要时常提醒自己,很多人看重我,并非因为我这个人,而只是看重我所传授的那些来自先贤大师们的智慧,赞誉属于他们,我不过是一个二道贩子。我所得到的一切荣光皆非我所配,很多荣光不过草船借箭,众人将本来不属于我的荣誉投射于我,我就阴差阳错地顶上了太多不配有的光环而已。
人真正的卓越,在于知道自己是个普通人。就像“榜样”二字,都有“木”字旁,而木头是会腐烂的,所以没有谁是真正意义上的伟大,没有谁永远会成为别人的榜样。
我所谓的“光环”,终有褪色之时,我会从容接受这种现实。我现在比以前要忙碌许多,所以在新的一年中,我希望尽力做一些减法,把很多聚光灯下的事情减掉,拿出更多时间去教学、读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