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冲突问题的社会学观照

2021-05-06 03:07谢慧仪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7期

谢慧仪

[摘要] 中小学生在班集体中学习成长,冲突是同伴交往互动的特殊形式,宜用集体立场看待与处理。引导学生理解彼此互动的利益一致性:分享活动带来的快乐或是完成某项任务,平等、尊重、遵守交往公则是原则。基于集体立场化解学生冲突有实践策略。规范陈述冲突过程的话语促使冲突双方反省。冷处理策略适合于当事人情绪激动、矛盾一触即发的冲突事件。

[关键词] 冲突问题;社会学关照;集体立场;处理冲突策略

冲突是人与人之间互动交往的形式。中小学生的冲突是其社会化过程的一部分。引导学生恰当处理矛盾、化解冲突,是班主任工作的组成部分。班主任应如何看待与应对学生的冲突呢?

一、社会学视域下的学生冲突

只要存在人与人互动交往,就存在冲突。冲突是价值观、信仰以及稀少的地位、权力和资源分配上的斗争。在斗争中,一方的目的是企图中和、伤害或消除另一方。“冲突是任何两个或以上的统一体由至少一种对抗心理关系形式或至少一种对抗性互动关系形式连接起来的社会情况或社会过程。”齐美尔视冲突为一种交往形式。因此,冲突是社会组织的本质之一,是人际相处的重要特征。

对冲突的功能,社会学有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冲突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失败,是社会组织功能的失调,有分裂和破坏作用,需预防与消除它。另一种观点认为冲突是几种有限的人类互动的基本形式之一,一定程度的冲突是社会群体形成与群体生活持续的基本要素,处理冲突是协调人际沟通与组织协商的过程。遗传心理学与精神分析研究表明,对于充分的自我身份形成,即对于个性完全从外部世界分化出而言,冲突是一个重要的条件。

学校是孩子密集的地方,经常会发生各种冲突。班级是学习成长的团体,班级生活是学生社会化过程,班主任如能恰当化解矛盾,对冲突双方、其他学生、班集体的建设都有正向功能。班主任对学生冲突事件的理解立场不同,处理策略也不同。有研究表明,班级中的冲突有积极作用,一可促进学生沟通,增进了解,增强向心力;二可刺激探索,活跃思想,提升创新力;三可助于发现问题,宣泄不满,催生新规范。班主任如能把学生冲突视为人际互动的特殊形式,从集体立场出发,运用教育智慧妥善处理,冲突能转化为引导孩子学习成长、维护班级团结的契机。

二、化解学生冲突的集体立场

细究小学生的冲突可发现,他们之间的纠纷,多因好动、自控力不强、不懂得相处技巧等原因引起。如,各自认为自己有理又互不相让而发生语言争吵,玩耍嬉戏时因动作力度过大而引发肢体冲突。现实中很多孩子的冲突不了了之,自然消失。稍微严重一点的冲突,经教师与家长协调就解决了。这说明孩子的世界不存在势不两立的持久对抗状态,只要有人从中倾听、协调、教育一下,他们的冲突就解决了。

初中生的冲突较小学生稍复杂一点。如,因性格、家庭环境、对事物的态度看法等不同、活动空间狭小等原因导致,触发冲突的媒介有语言、举止、误会等。如,说话语气不友好,伤及名誉、自尊、人格;或用动作表示蔑视、挑衅;因沟通不到位导致误会等。初中生是未成年人,之间没有太大的仇恨,冲突也较少触及彼此的核心利益,多为一般的低强度性冲突,不会造成太多危害,其目的不是伤害对方,更多的仅仅是表达自身的观点或发泄不满。

学生在班集体生活,是集体大家庭中的一员,有着共同的成长、社会化客观诉求。基于集体立场来处理他们的冲突,是有效与富有教育性的。集体立场是指不要把冲突双方割裂开,而是认为冲突是双方互动的形式与结果,冲突的实质是基于对等的身份承认的基础上的价值互动与尊严维护。集体立场强调教师认清学生冲突的本质是人际互动的特殊形式,放弃传统处理方式——把冲突双方理解为“敌我”矛盾,采用找出“战争”发起方,继而还之以惩罚性正义的处理策略,代之以集体立场处理。

对于学生来说,彼此在班集体中的地位身份、尊严价值是对等的。例如,打闹是与同伴交往互动的手段,是游戏的方式。打闹之所以发展成为冲突,是由于某一方感到尊严或面子受损,需在对方那里讨回,通过冲突且由教师来仲裁,以实现对自身尊严或面子的维护。又如争夺浴室、体育器材场地使用,是双方对公共规则理解不同,或对使用潜规则执行有异,彼此都认为对方侵犯了自身尊严,通过冲突寻求公正。由是观之,这类冲突蕴含着要求对方承认“我”的价值与尊严的诉求,教师需要对学生人际互动的价值进行调解,宜用集体立场看待与处理。

集体立场富有教育性。当把冲突看作彼此了解、倾听、协商,学习人际交往的契机时,冲突化解同时也促进了学习与成长,体现了教育情怀与智慧。教师的协调处理,能让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具有不可磨灭的差异性,要学会在沟通中倾听、对话,换位思考,协商把矛盾化解。在此過程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反省、责任、理解、包容等精神品格得以培育,冲突的正向功能发挥出来。

三、集体立场化解冲突的操作策略

基于集体立场化解中小学生冲突,班主任在让冲突双方理解集体立场的同时,灵活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化解矛盾。

首先,班主任要引导冲突双方发现彼此共同点,正确理解矛盾。先让冲突学生思考:冲突发生前,你们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教师须明确告诉学生:大家都是为了共享游戏快乐或完成某项任务,冲突已背离初衷。凡事需遵守班规、校规、人际交往公则。发生冲突违反了班级制度,影响了班集体声誉,会在其他同学心中留下不守纪律、不懂规则、影响他人的形象。还可能会全校通报,家长来校处理,影响父母尊严。同学的相处,要真诚,互相尊重,遵守活动规则,等等。教师须对冲突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冲突行为不但背离了活动初衷,且带来了坏影响,从而认识自身错误,放弃对抗心理。教师引导学生把矛盾放在班集体视角内审视,从自我世界中走出来,观照团体生活的点滴,反思自身在同伴或团体中的角色,是为采取策略化解矛盾做铺垫。

1.用规范的话语引导陈述冲突过程

很多时候,教师需要在冲突发生后通过学生的描述来了解事情的经过。有经验的班主任会规范学生陈述冲突的话语方式,客观地了解冲突过程。

案例1:两个男孩找到班主任,边哭边互相指责。班主任注视他们几秒钟后,继续做自己的事情。待学生安静后,班主任要求他们以“我”开头说发生了什么事,一方说,另一方不能打断。

甲流着泪说:“他刚才……”班主任马上盯着他,学生愣了一下,说:“我我……”班主任鼓励:“就只说我做了什么,至于他怎样,他自己说。”甲说:“我和杨飞打乒乓球时,他……”班主任马上用手指向另一个孩子,乙说:“我就去看他们打球,可有一个球他没接到,本来我想告诉他怎样打,可他……”班主任又用手指向甲,甲接着说:“我很生气,他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损我,我就用拍子打了他一下。”讲到这里,甲的声音低了很多,似乎意识到什么,自动停了下来,望着乙。乙接过来说:“我当时也很生气,我好心帮他,可他却……”“是这样吗?”班主任问。两个孩子不约而同地点头,“后来我打了他。”“我也打了他。”

他们配合着把事情说清楚了。

冲突原委了解后,班主任说:“你们现在再用‘你开头给对方提建议,说自己希望对方当时怎样做。”甲说:“你观看时,不要随意当着别人的面说别人,让人难堪。”乙也说:“你也不要动不动就打人。”最后,班主任引导:“再用‘我字开头说点什么?”乙抢先说:“对不起,我不应该打人的。”“我也不对。”班主任问:“还需要我评理吗?”学生交换了一下眼神,不好意思地摇摇头。班主任最后说:“再遇上这种事,先想想自己做了什么,一个巴掌拍不响的。”

案例中的班主任处理冲突时渗透着育人性。在引导学生还原冲突事实的过程中,学生意识到冲突事件是双方行为引发的。“我做了什么”成为讲述的重点,学生边讲述,边倾听,慢慢明白自己的言行给对方带来的影响,反思自己的责任,事实陈述完毕,学生已明白自己的错误。还原事实后,教师又建议他们互相向对方提建议,引导学生有话好好说,提升沟通技能。学生自动道歉,说明学生为过错负责。最后教师还明确提醒学生,冲突事件首先要反省自己,责任是双方的。整个冲突事件的处理,折射了教师的集体立场与教育智慧,透出殷切的育人情怀。

2.特定案例适当冷处理

学校中人多拥挤、忙碌喧闹的地方,如饭堂、室内集会等,学生更容易发生冲突。当冲突双方情绪激动,矛盾一触即发时,可采取冷处理策略:把事情搁置一下。学生情绪平复,理性回归后,教师化解也会容易些。因为这“冷”,一来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冲突后的愤怒烦忧等情绪困扰,另一方面也给当事人反省冲突过程和自身行为的时间。

案例2:A在教室打篮球,把投影仪打坏了。教师要求他赔偿,他歇斯底里:打坏了投影仪是我不对,但不能让我赔钱,我哪来这么多钱!要不是课间十分钟太紧,我至于在教室里打篮球吗?我爸妈的钱是他们的,一人做事一人当,我愿意承认错误,写检讨,但不能让我赔钱。教师暂缓事件的处理。等A平静下来后,跟他商量:老师不希望把此事闹大,希望投影仪能尽快修复,不耽误班级教学。学生认错,但不愿意赔偿,并说明原因是怕家长失望。教师清楚说明:要求赔偿是学校公物管理制度,教学设施及时恢复是为了不影响班级正常教学,并非教师能够决定赔不赔偿。若赔偿有困难,可以走有困难程序申请,若非困难,希望A能真实面对自己,不做虚假认错。责任与义务是平衡的。A继续以不敢让父母担心为由拒绝赔偿,并表达自己懂事有孝心。教师没有否认A的“不配合”態度,而是引导他明确父母对孩子品格的期望,进而了解到,A不久前打坏了家里一件珍贵的摆件,父母没有责骂他,但他却感受到父母的伤心与失望,他不想因同样的原因让父母失望。教师对A的态度表示赞同,也让他细想——要堂堂正正地成人成才,不让父母伤心,还可有更好的办法;想一想班级中受到影响的同学对自己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不赔偿”做法对自己、家人、父母、老师、学校各有什么样的影响。不久之后,A主动向父母坦白所犯的错误,并赔偿了被打坏的投影仪。

案例中的A,承认错误但不承担责任弥补过错,很容易给人一种无理取闹的印象,如果顺着他的逻辑处理,校园制度难以维护,同班学生也难以接受。教师的处理采用了冷处理与真诚沟通方式:在A歇斯底里时暂停处理,过后跟他沟通,明确表达观点。由此了解到A态度背后的原因,最终沿着A的逻辑,把事情妥善解决。

综上所述,基于集体立场,运用教育智慧,把育人情怀与具体措施融合起来,综合灵活地采取策略处理学生的冲突,可有效发挥冲突对学生成长与班级建设的正向功能,且具教育性。当然,文中是指“冲突”而非校园欺凌。

[参考文献]

[1]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M].孙立平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33.

[2]刘春梅.冲突理论研究综述[J].社会学研究,2011(10):13,12.

[3]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M].孙立平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6-17,5-6.

[4]庄玲玲.中小学班主任冲突管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5] 曾广湖等.对“封闭式”管理下学生“冲突”现象的分析与评价[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西卷)》:63-64.

[6]王昊.我国转型期初中学生冲突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4:23.

[7] 辛治洋.化解学生冲突的“集体立场”[J].中国德育,2018(01):9-10.

[8]张小红.巧妙处理学生冲突[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十一卷:140-141.

[9]杨艳华.初中生人际冲突及其引导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