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鑫,吕春梅,付凤环,邹小农
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吸烟不仅容易引发癌症、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还会增加社会医疗费用支出和疾病负担[1],而控烟是预防过早死亡最有效的方式,对中国慢病防控工作至关重要。世界各国控烟经验均显示,在推动控烟和戒烟方面,医院和医务工作者责任重大,医生带头则效果显著[2]。虽然我国政府和和卫生部门自2008年开始,倡导无烟医院建设并鼓励医务人员戒烟,且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医务人员因自身职业压力及烟草成瘾性很难控制自己的吸烟行为[3]。目前我国医务人员依然存在烟草危害知晓率低、吸烟的医务人员戒烟成功率不高等问题。医务人员作为健康的维护者和健康相关行为的积极倡导者,其行为应当是公众健康生活方式的榜样,并且应成为控烟的有力推动者。为进一步了解医务人员控烟效果,本研究以某肿瘤专科医院在控烟政策实施前的医务人员吸烟率为基线资料,以控烟政策实施8年后医务人员吸烟率为研究对比,对医院控烟效果进行评估,分析控烟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旨在为今后制定并完善医务人员控烟策略、持续降低医务人员吸烟率提供借鉴和参考。
以某肿瘤专科医院在职在岗职工且在医院工作1年以上,自愿参与本调查者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学生、进修生及外聘服务人员。于2009年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向符合条件的医务人员发放纸质版调查问卷1 700份,收回有效问卷1 616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5.06%。自2010年起,医院启动无烟医院建设,在2017年通过网络问卷系统发放调查问卷1 643份,回收有效问卷1 643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100%。以2009年调查资料作为基线资料,对2017年调查资料进行研究分析。
①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岗位类型、吸烟情况等。②法氏烟草依赖评估量表(Fagerstrom test for nicotine dependence,FTND):主要用于评估吸烟者烟草依赖的程度,包含6个问题,每个问题答案选项分别被赋予不同的分值,以累积分值评估烟草依赖程度,总分最高为10分,累积分值越高,评估烟草依赖程度越高。其中0~3分为轻度,4~6分为中度,7~10分为高度[4]。③医务人员戒烟意愿调查表:包括戒烟次数、戒烟计划、戒烟帮助、可接受的戒烟方式等。
①全面建设无烟医院:2010年成立医院控烟领导小组,由医院中层干部担任小组成员,将医务人员在非吸烟区吸烟与科室绩效、评优等挂钩,并专门设立医院控烟办公室,负责制定医务人员控烟政策和控烟相关日常工作;②院内控烟宣传:院内主要区域张贴控烟海报和禁烟标志,向全体医务人员表明烟草的危害;③医务人员控烟倡议:在医院早会、中层干部例会等重要会议上,向全院医务人员发出无烟医院倡议,号召职工拒绝烟草,关注健康;④设控烟监督员:由各科室选派1名人员担任医院控烟监督员,义务承担医院、科室二级控烟监督管理工作;⑤全员控烟培训:邀请院内外控烟专家对全院职工分批次进行控烟知识与吸烟危害健康讲座,尤其是被动吸烟和二手烟的相关危害,提高全院职工的控烟意识。
纸质版问卷采用Epidata 3.0进行数据录入,电子版问卷直接采用网络直报系统进行数据采集。数据收集完毕后,通过逻辑核查进行质量控制,并使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频数、百分比描述一般人口学特征,干预前后的数据采用卡方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009年共调查医务人员1 616名,其中男性646名(39.98%),女性970名(60.02%);医疗岗位781名(48.32%),医技岗位344名(21.29%),科研岗位97名(6%),管理岗位220名(13.62%),后勤岗位174名(10.77%)。其中吸烟人数为229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4.17%。见表1。
表1 2009年医院医务人员吸烟情况基线调查[5]
2017年共调查医院医务人员1 643名,其中男性495名(30.13%),女性1 148名(69.87%);医疗岗位918名(55.87%),医技岗位287名(17.47%),科研岗位73名(4.44%),管理岗位230名(14%),后勤岗位135名(8.22%)。其中吸烟人数8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87%,戒烟人数7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26%。见表2。
表2 2017年医院医务人员吸烟情况 n,%
本结果显示,经过采取控烟措施后,2017年医院医务人员吸烟总人数、各岗位吸烟人数均比2009年有所下降,经过卡方检验显示,两次调查中医院医务人员吸烟总人数、医疗、医技和后勤岗位吸烟人数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医院各岗位医务人员干预前后吸烟人数对比
在调查的80名吸烟者中,根据FIND量表进行评估,其中轻度依赖68人(85%),中度依赖12人(15%),目前吸烟医务人员总体上对烟草的依赖性较低。戒烟意愿调查显示,28人(35%)未尝试过戒烟,21人(26.25%)曾经戒烟1次,26人(32.5%)曾经戒烟2~5次,5人(6.25%)曾经戒烟5次以上;近1个月内有戒烟打算职工为9人(11.25%),近6个月内有戒烟打算职工为13人(16.25%),一年内有戒烟打算职工有16人(20%),一年以后有戒烟打算职工4人(5%),没有戒烟计划职工38人(47.5%);认为需要戒烟帮助7人(8.75%),不需要戒烟帮助73人(91.25%);可以接受戒烟门诊戒烟3人(3.75%),药物戒烟6人(7.5%),毅力戒烟71人(88.75%);68人(85%)不愿意花钱购买戒烟药物,5人(6.25%)愿意花费500元以下购买,5人(6.25%)愿意花费500~1 000元购买,2人(2.50%)愿意花费1 000元以上购买。见表4。
表4 医院吸烟医务人员戒烟意愿情况 n,%
本次调查发现,经过8年的控烟干预,医院医务人员吸烟率从14.17%下降到4.87%,男性吸烟率从35.45%下降到15.56%。医疗、医技和后勤各岗位的吸烟率分别从8.19%、5.81%和72.41%下降到2017年的3.04%、1.52%和25.4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医院现有的控烟措施行之有效。分析原因可能为:①医院领导高度重视控烟工作,设立专人专岗,定期巡视,时时督导;②医疗、医技岗位的吸烟率变化较大,可能是由于在2015年6月1日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规定全市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禁止吸烟,医院作为公共场所同样受到约束;③后勤岗位吸烟率下降明显除以上因素外,还有可能是由后勤人员结构发生变化造成的。近年来后勤岗位吸纳了越来越多年轻高学历人才,而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者对《条例》等相关内容的知晓率越高,健康意识越强,因此吸烟率下降明显[6]。虽然目前医院控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需要继续贯彻落实并时刻监督,确保医院控烟效果持续改进。
在本研究发现,2017年的80名吸烟的医务人员中,有38名医务人员表示在一年内有戒烟计划,占被调查吸烟者中的47.5%,说明该部分医务人员已经具有戒烟意识和戒烟意愿,可能是由于医院控烟部门通过设立科室吸烟监督员、全员控烟培训、控烟巡查等措施,加大了控烟宣传和相关知识传播,提升了医院整体的控烟意识和理念。同时,也提示医院要重点关注此部分人群,继续细化并完善控烟措施,避免已经形成的戒烟意识淡化,同时让医务人员不仅将控烟行为作为一种约束,更是一种文化认同感和责任感,可以尝试联合工会、团委等群团组织,进行控烟宣传的同时融合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最终形成全院范围内的控烟理念认同。
控烟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防止未吸烟者吸上瘾,另一方面是让已吸烟者成功戒烟。本研究中,医院现有吸烟医务人员对烟草轻度依赖者占85%,中度依赖者占15%,在被调查的80名吸烟者中,有52名医务人员曾经有过戒烟史,并且有31人戒烟2次以上,但均未成功。表明该部分人群虽然有戒烟意识,但戒烟较为困难,提示医院可以在今后的控烟干预中采取差异化策略,对于轻度依赖者可以通过日常健康宣教、成功戒烟者同伴教育等措施防止依赖程度加重,而对于中度依赖者需要更加关注,有必要通过戒烟门诊、戒烟药物等手段进行干预[7-9]。目前戒烟药物属于自费项目,也可能影响吸烟者的购买意愿,如果能试行免费赠药或支付一小部分费用,可能会提高戒烟药物的使用效率,这也是今后控烟工作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研究中还发现,虽然该医院的吸烟率比2009年呈明显下降趋势,但仍然高于该地区部分综合医院的医务人员吸烟率[2-3],分析原因可能与肿瘤专科医院面对的疾病更为特殊,医务人员心理压力更大、工作负担更重有关,而职业压力是医务人员吸烟的影响因素之一[7],因此有必要开展缓解职业压力的心理健康服务与戒烟工作相匹配,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