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交融与创新:传统工笔人物画对当代数字绘画创作的启发
——以原创作品《红袂画谱》为例

2021-05-06 03:22金阳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1年4期
关键词:工笔画工笔人物画

金阳

(武昌理工学院,武汉 430223)

一、工笔人物画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一)传统工笔人物画发展

工笔画是中国画的一个技法分种,早期的工笔画成形可以追溯至战国时期,如长沙楚墓一号墓穴所出土的《人物御龙图》就带有传统工笔人物画特征,是一幅采用流畅的线条为骨架所绘的极具神秘气息的帛画。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工笔人物画得到进一步发展,神话题材受到了人们的追捧,人们开始更注重于人物表现的“传神”效果,如东晋顾恺之作品《洛神赋图》与《女史箴图》堪称经典。到了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空前繁荣使得文化领域得到全面发展,工笔画步入成熟时期,绘画材料的进步使得绘画作品越来越精美,产生了许多有名的画家,此时的工笔人物画题材主要来源于皇室以及贵族,而基于对女性审美的改变,画家们都喜于描绘贵族女子闲情逸致的生活,仕女画(俗称“美人画”)在该阶段得到迅速发展,受到当时社会的青睐,并产生了《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经典作品。到了宋朝,工笔人物画风格开始转型,由唐朝时期热衷于描绘达官贵人们奢华生活的浓墨重彩画,转向了诚实淳朴地绘制民俗风情的白描淡彩画,这时期花鸟画的发展促使画面场景更加丰富,最具盛名的当属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直到明清时期,工笔画虽然不及写意画一般流行了,但依然在技法上逐渐发展,并诞生出仇英、林良等一大批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清中期开始,随着对外交流的频繁,传统工笔人物画又逐渐吸纳了西方绘画的技法,出现了平滑的明暗对比,加入了透视,乃至最后出现了郎世宁这样融中西画法为一体,兼有西方写实技法与工笔画表现形式的大师。

(二)当代工笔人物画的现状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后,中西方的文化交融使得工笔人物画再次繁荣起来。当代工笔画家不再受限于中国的传统绘画观念与技法,开始吸收西方、日本等外来文化的新观念、新元素,无论是题材还是技法上都变得更开拓、更大胆,形成了新的审美标准与绘画语言。例如,在画面布局上,一部分工笔画家秉承了中国传统的构图布局特色,而另一部分画家结合了西方元素,弱化线条,重视肌理表现,喜用满构图来表达画面装饰感;在颜色上,当代工笔画家在传统设色基础上吸收了西方上色中光影与冷暖对比等表现技法,使画面看上去更加丰富与真实。另外,绘画工具的发展与材料的丰富促使当代工笔画家开始尝试混合材料的运用以及画面质感的表达,如当代工笔画画家蒋采萍,其代表作品《摘火把果的姑娘》最大的特色即是将粉笔与工笔画技法相结合。

>图1 《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宋代摹本

>图2 《荷之精灵》组图之一张旺

由此可见,题材与表现技法上的创新,并不会破坏工笔画提纲挈领的意境内核,反而会使得传统工艺能够跟紧时代,适应现代审美需求。作为传统艺术,工笔人物画在其作画方式上有其严肃性与构思完整性,但是工笔人物画的装饰性,其运笔着墨中所带有的意境与韵味却理应在当代各类传播更为广博的媒介中发扬光大。而同为美术领域的数字绘画与传统绘画有着一定的相通性,若试将两者相交融,不仅能够在古今技法结合上有所创新,也使得工笔人物画得到更广泛的传承与发扬。

二、数字绘画技术与传统工笔人物画的交融

传统绘画的工具与材料的特性使得我国许多古人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都在渐渐损坏或遗失,大部分作品都失去了原有的视觉效果。数字绘画在交互与传播上有着先天的优势,在作画方式上,不仅对材料的要求低,绘制灵活,方便修改与反复推敲,同时,数字绘画因其数字属性,便于存储与再创造,与当下各类多媒体联系紧密,是承载传统工笔人物绘画意蕴内涵的理想工具。然而,数字绘画依然只是表现的工具而已,为了更好地继承与发展传统工笔人物画艺术,我们必然不能丢失其内在的艺术精髓,需深入地了解传统工笔人物画的绘画语境。

(一)传统工笔人物画的绘画语境

中国画讲究“六法”,即“气韵、骨法、应物、随类、经营、传移”,为古人作画心得总结,其中“气韵”要求画面形象生动,活灵活现,乃是中国绘画的最高境界。因此,在中国工笔人物画中,人物的气质以及内在精神的表达尤其重要,利用多样性的“线”注入画家的主观思想来绘制出“形”以传达画面的“意”是工笔画精髓之所在。这里从绘画常见三大元素的线条、布局和色彩三个方面展开,试分析传统工笔人物画家如何运用精妙的技法来传达画面的核心精神。

首先,工笔画作品大都工整且精致,其原因离不开它对线条的追求,其线条不仅用来勾勒造型,同时也能营造出体积与质感。工笔画在漫长的发展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线条种类,从东晋顾恺之的“高古游丝描”到盛唐吴道子“吴带当风”的“兰叶描”,集阴柔之美兼阳刚之气,无不体现了画家们用线的精妙之处,而线条的表达则是造型的基础,简单、精炼的线条可以创作出各种形象,从而形成独立的艺术价值,如北宋时期画家武宗元所绘制的《朝元仙仗图》,其蜿蜒的曲线,给人以飘飘欲仙之感,轻重缓急的笔触节奏把控得当,使得整个画面元素虽多却井然有序、主次分明,他将不同人物的神情与动作进行细致描绘,将每一位角色的特征展现出来,可谓是“以线造型”“以形传神”的典范。

其次,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中的“留白”是画家们常用的布局手法,留白除了能突出主体,表现画面中虚实与疏密关系来营造空间感外,“空”的部分也能使观看者产生无限联想。如晚唐画家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是贵族游春的画面(图1),但却并没有画出关于春天的任何环境,而是通过人物神情的描绘与衣着细节、马儿轻快的动作造型以及色彩的浓淡取舍等,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当下贵族女子们悠然自得、春意盎然的踏春场景,这种“计白以当黑”的含蓄表现手法加强了画面的延展性,使得画中情境更加生动与灵活,沿用至今。

最后,在设色方面,由于颜料的特性与限制,着色以晕染平涂法为主,讲究“三矾九染”,对画家的技法要求较高。不同的朝代对于颜色的运用不同,唐朝时期喜采用浓墨重彩以表现皇室与贵族的华丽,在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画面整体呈现暖色调,对比强烈,颜色以朱红居多,重复却不单调,面部的细节晕染、精细的纹样刻画以及半透明纱质的表现,无不体现上层女子的富态与华贵。而到宋朝其文化与唐朝不同,文人画的兴起,人们开始追求墨色本体的韵味,整个画面以淡雅的冷色调为主,甚至直接采用白描的方式来表现画面意境。

中国工笔人物画注重营造意境美,无论画家技艺多么高超也离不开其背后的理论支撑、文化观念与社会背景的演变与沉淀。画家在传统思想的启迪下,结合生活与感悟进行创作,通过精妙的绘画技法,表达美感并赋予画作以精神内涵,使之与大众产生共鸣。正是这样“形”与“意”的结合,使得工笔人物画具有独特的审美韵味。

(二)数字技术对工笔人物画表现技法的提炼与交融

数字绘画即是运用计算机来进行作画,只需电脑、数位板、压感笔和相关软件即可。虽说工具简单,却拥有着传统绘画难以比拟的丰富的表现形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众对于生活的艺术追求越来越高,艺术不再仅仅是美术馆里、庙堂之上高屋建瓴的装饰,而是随着影视、游戏、文创等各种传媒及产品渗入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绘画强大的传播性与自由性得到了现代人的青睐。其虽说普及,但对于画者的基本功要求依旧较高。一副好的画作,不仅需要画家熟练掌握各类软件与技术,还要对传统美术拥有着长久的实践经验及深刻的审美理解。现代绘画在许多方面都大量借鉴了传统绘画表现技法,例如,黑白空间营造、平面构图、线条造型等等。可以说,数字绘画乃是传统绘画在表现技法上的延续,一如千百年来,绘画的工具和题材随时代而不断改变,画家对于美和生活的理解与追求却是始终相通的。

>图3 《流光飞舞》组图之一 张旺

>图4 系列作品《红袂画谱》之《唐·清平调》金阳

数字艺术与传统绘画两者有着同样的艺术追求,不同之处在于表达方式。传统工笔画注重线条表现,线条要求流畅,晕染要自然,通过起笔、落笔的掌控来形成粗细不同的线条节奏,同时,对气质与神情的追求高于对人体结构的科学表达。在当代数字技术复兴中国传统人物画的作品中,对传统线条的提炼可从张旺的《荷之精灵》组画(图2)与《流光飞舞》(图3)中分别得以展现,前者线条抑扬顿挫,富于变化,类似于传统中国画中的“兰叶描”,此种线条加强了画面的立体感与质感,果断而大气,使得画面中的人物活灵活现;而后者与之相反,其画面精致,线条如蚕丝般细腻,流畅而均匀,将女性的阴柔之美勾勒得惟妙惟俏。两幅作品形成了鲜明对比。张旺以其专业的国画功底,充分理解到传统工笔画中的“以线形造势”的原理,巧妙地将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法相结合,将其不同题材下画面人物的神情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

另一方面,传统工笔人物画运用矿物质颜料或植物着色晕染,以平涂为主,但笔法的轻重缓急与色彩的巧妙搭配,让平涂的人物也具有立体感与肌理质感。现代数字绘画中的平面绘画原理与传统工笔画类似,但相对于传统颜料的特殊性与限制性,数字绘画的色彩选择和绘画形式更加丰富,表现能力更强。如张旺作品《聊斋补缺·幻化世界》中既吸收了传统壁画浓墨重彩的色彩特征,又结合了现代配色技巧,画面以暖色为主,部分采用高明度、高饱和的冷青色作为点缀,使其画面和谐统一又不单调,冷暖对比加上明度之差,使整个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而在作品《荷之精灵》中,整幅画面以水墨形式展现,重在墨色晕染,几乎不添加任何色彩,这种风格与宋代的文人画相似,清新而淡雅。电脑作画相对于纸上作画而言,颜色选取更为灵活,更容易营造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效果。

三、数字技术下《红袂画谱》系列作品中的创新思维

系列作品《红袂画谱》是运用电脑技术,将现代数字绘画审美与传统工笔画的绘画语言相结合,通过主观思考创作而出,以展现每个朝代的女性之美,它虽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工笔人物画,却是将传统与现代风格相结合的一次较为大胆的创新。

(一)题材的创意源泉与价值表现

从古至今,无论是诗词还是绘画,女性一直都是人们青睐的题材,系列作品选取了每个朝代形容女子的经典诗词作为创作灵感,以其所描绘的故事背景与人物细节作为蓝图,来展现不同时代女性的气质。

同时,现代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服饰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经调查发现市面上形形色色的传统服饰大都鱼龙混杂,甚至部分热门的影视剧里的服饰也不够严谨,因此误导了许多青少年对于传统服饰的认知。“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一个时代的特征大的方面体现在其社会经济与百姓民俗,小的细节体现在服饰纹样与生活器具,从不同朝代的人物形象身上不仅能够直观地看到一个时代的审美追求,同时也能透过服饰、纹样等细节了解到其所象征的文化内涵。因此,该系列作品也有着一定的科普功能。

(二)系列作品的人物形象设定与特征表现

系列作品《红袂画谱》的时间线从秦汉时期至民国时期,将每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服装与饰品纹样进行展现,如秦汉的曲裾、盛唐的齐胸襦裙、元代的罟罟冠等。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讲究“传神”,重在表现人物的气质与神情韵味,此作品在起笔前针对不同朝代文化特点以及女性角色进行了思考,设计出符合时代气息的女性代表形象。如唐朝时期的上层女子,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下,她们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眼神温柔且妩媚,开放的思想造就了别具一格的服装,常见有内着齐胸衫裙、外套大袖衫,而圆润的身形展现了这个时代对女性独有的审美标准;元朝是中国首个由少数民族所统治的朝代,北方的大草原孕育出来的上层女性自然豪迈且开朗,眼神坚定而自信,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其服饰袖口狭小,多以动物皮质、毛发为主要材料,以达到保暖效果,由于元朝是个多民族统一的朝代,因此其装饰既带有典型的少数民族味道,也融合了它族的一些元素。

(三)结合现代审美的表现技法

全球化的发展使得现代艺术多元化的融合与表现日益增多,科技的进步使得绘画形式更加丰富,社会对艺术的包容性与自由度更宽广。因此,本系列作品既吸收了传统文化特征又富有一定的现代感。

其一,中国画中讲究的“以形传神”,其离不开“线”的表达,该作品借鉴了唐朝画家周昉的线条特征来塑造形象,运用流畅、细腻的线条来展现女性柔美优雅的身形姿态。其二,在色彩上以敦煌壁画与唐朝重彩画的色彩特征为导向,将暖土色作为底色,石青、朱砂等颜料作为参考色,在现代审美的基础上调整颜色的饱和度与明度,以平涂为主,赋予一定的明暗关系与渐变效果,使得画面更具装饰感。其三,本作品结合西方绘画原理进行部分写实表现,无论是头发还是首饰,都能传递给观者真实的质感。其四,该系列画作背景采用几何构图形式,将不同朝代赋予不同的团扇装饰,主要取自于该朝代具有代表性的或匹配于人物性格的花卉植物,背景的表现形式与人物相反,用软件的笔刷工具模拟水墨触感,借鉴山水写意画的形式,通过虚实对比以突出前景的人物形象。最后,模拟宣纸晕染的效果处理画面质感,使画面呈现出年代感与复古韵味。(图4)

四、结语

在不断发展的新兴技术与艺术审美下,传统工笔人物画作为民族艺术的一部分,其未来的发展与地位极其重要。而未来,在多元化的国际视野下,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如何突破时代的桎梏形成独具一格的民族风格,我们如何让年轻的一代去吸收与欣赏祖国千年流传下来的艺术瑰宝,以何种形式在快节奏的时代下对传统艺术进行继承与创新,是我们当代每一位艺术研究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工笔画工笔人物画
工笔画
小学工笔画
罗登祥的工笔绘画
花开的声音
陆俨少人物画谱(九)
于诺工笔画作品选
陆俨少人物画谱(二)
赵炳宇工笔人物画工笔
《夏日》国画工笔
张翔洲中国人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