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美 中国人民大学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管理内容,直接影响着企业整体经济运行情况,甚至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从客观层次来说,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发展速度相对较为缓慢,正处于传统职能发展阶段。在大数据技术、信息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和衍生的当下,很多创新性技术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当中,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诸多契机。在我国企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步伐。“HR三支柱模型”作为一种具备科学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型,可以化解人力资源管理与商业需求联系松散这一问题。本文将针对人力资源协同管理下的HR三支柱构构建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思考。
HR三支柱模型是戴维·尤里奇在1997年提出的,即COE(专家中心)、HRBP(人力资源业务伙伴)和SSC(共享服务中心)。戴维·尤里奇是世界上著名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专家,希望通过改变人力资源管理传统六模块的工作方式,将人力资源管理从日常事务性处理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加充分发挥其对企业发展的战略贡献价值与作用,体现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内的新角色,即战略伙伴、变革先锋、效率专家和员工后盾,从新的视角对企业发展提供支持。HR三支柱模型的三个系统,各自有着不同的分工,又相互联系,共同支撑起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增强人力资源管理效率。该模型可以通过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当中的人力资源与工作事务进行分开处理,让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内容变得更加清晰、明了[1]。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很多大企业前赴后继的开展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改革与创新,引入了HR三支柱模型。例如,阿里巴巴、华为、腾讯等企业,借此机会积极转变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和管理思想,逐步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升级转型。但是从客观层次上来看,我国企业想要充分展现出HR三支柱模型价值,还需要不断摸索和探究,面临的障碍相较多,构建出与企业实际情况相契合的三支柱模型值得重视。
在HR三支柱模型当中,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是该模型的首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是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为公司提供一体化、数据化、自主化的标准化HR服务,主要负责解答管理者与员工关于企业制度、政策、流程方面的问询,通过集中管理的方式实现规模经济,并且标准化的服务结果能够提升内部客户的满意度以及运营质量,从而提升企业效率,例如,在企业管理当中涵盖的员工招聘、薪资福利核算发放、社会保险、人事档案、劳工合同、新员工培训、员工投诉与建议处理、咨询服务等诸多内容。另一方面事务性的解答与处理工作由SSC统一负责,也能够将HRBP和COE从事务性、重复性的工作汇总解脱出来,使其二者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集中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帮助员工、管理者,随时随地发起服务和需求;支持由COE发起的主流程的行政事务;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数据信息支持。
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是企业派驻到各个业务或事业部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起到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与各项业务搭建桥梁作用。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不仅需要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各项内容,而且还要帮助企业各个管理单元解决日常出现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是协助业务经理更好使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手段[2]。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是解决方案的集成者,更是人力资源管理执行者,承担着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变革、企业各个部门关系维系的责任。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不仅掌握人力资源各项职能专业模块技能、熟知人力资源领域的政策与法律,并且需要深耕了解所在部门的业务情况,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经验,辅助一线业务负责人对组织、团队与人才进行管理,并负责处理业务部门内的各种常规人力事项,为业务部门提供精准的人力资源管理支持,解决业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人力资源专家是HR三柱模型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着三支柱模型在实际运用的效率。人力资源领域的专家,通晓各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专业技能,能够制定各种针对企业发展战略的人力资源专项策略与方案,引领并组织企业内的优化与变革。人力资源专家承担着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设计者、掌控者、技术专家等工作责任。借助专业的知识手段,对企业当中的人力资源规划、人才配置、人员培训、绩效设计、薪酬奖惩设置等进行技术支持。借助人力资源数据信息,为企业政策管控、流程合理性、潜在风险进行控制。在企业当中,因为人力资源专家所涉及到的内容都是与实际业务需求相近的,充分总结经验,确保管理设计工作更加贴近需求,在业务框架之下,制定出完善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保障企业实际业务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契合,深入挖掘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
在人力资源使用三支柱模型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尽可能的通过业务协同手段,减少员工的内在压力。在市场经济环境之下,企业之间竞争日渐激烈,新知识、新业务给企业实体业务带来诸多挑战,也对企业员工提出更高的要求。当代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员工们也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压力,久而久之,会导致员工们产生挫败感,若员工出现了压力,那么会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若员工在工作当中产生消极状态、不良心态,直接影响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只有借助人力资源管理协同管理方式,利用三支柱模型将企业各项业务进行协同,更加快速、直接帮助员工们调整心态、做好工作,才能够缓解员工们的心理压力,增强企业管理工作效率。
企业作为一个大规模的团队,最为关键的便是战略统筹,在各项规章制度的规范之下,最大程度上调动员工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员工实现自我管理。在HR三支柱模型之下,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与企业生产各项业务相联系,统筹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和其他生产经营管理战略,让当代企业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改善。借助战略协同手段,营造出一种协作、和谐、共同努力的氛围,为员工提供一个平稳的工作平台,让员工们增加与企业的粘合程度。在三支柱模型引导之下,将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和企业其他发展策略相契合,构建出多元发展趋势。针对当代企业内部矛盾来说,开展人力资源协同管理,还有利于化解多方矛盾,让当代企业管理者承担的压力变小,促进企业可持续、快速发展进步。
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更是凝聚企业上上下下的价值观念。企业想要在协同管理观念下引入HR三支柱模型,就应该做好文化协同,构建出符合企业自身发展与管理的企业文化。在HR三支柱模型当中融入科学激励模式和人文情怀,引导员工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借助科学价值观对员工实施教育。在员工人力资源协同管理的过程中,关键是需要让员工对自身的压力,有一个科学合理评价,并且可以正确的进行自我认识,让员工们更加辩证的看待自身工作和责任。在HR三支柱模型协同管理时,为了实现文化协同,需要管理者们正确看待不同工作岗位潜在的压力和困难,构建出正确思想价值引导观念,让员工们更加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在和谐氛围中、正确思想文化引导之下,激发员工们的进取心与创造性,为当代人才获取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企业想要引入HR三支柱模型,就必须要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HR三支柱模型方案,转变传统的组织构架模式、业务模式,进一步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来构建企业专属的HR三支柱模型。将企业实际经营管理与生产业务与HR三支柱模型结合,邀请行业专家对企业HR三支柱模型方案进行动态化预判,强化企业整体人力资源组织构架,并且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层面的评估,协调企业各个业务部门,为后续HR三支柱模型正常运行打下良好基础保障[3]。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职能进行划分,构建出完善的COE(专家中心)、HRBP(人力资源业务伙伴)和SSC(共享服务中心)。在HR三支柱模型引领之下,协调人力资源业务伙伴和相关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第一时间获取业务部门相关信息,为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支撑,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实现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战略之间的协同。
HR三支柱模型在企业实际运用环节,明确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可以促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与企业目标进行对接。
在HR三支柱模型方案之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明确人力资源业务伙伴的工作流程,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确保人力资源业务伙伴工作开展有章可循。人力资源业务伙伴在开展工作时,应结合不同部门员工的实际情况,充分搜集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信息,按照部门的管理流程、薪酬设计、考核方式进行反馈,动态化的提交各个部门人力资管理工作的信息。明确专家中心工作内容和权责,借助大数据信息技术手段,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总结。动态化监测人力资源业务伙伴工作过程实况,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内容在企业实际情况下的落实。构建出信息化技术手段,优化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将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纳入到信息化系统中,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数据信息共享,优化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构建完善的共享服务中心,引入信息化技术手段。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员工们不仅可以随时随地的借助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发起服务,还可以动态化的搜集人力资源管理数据信息,为企业管理层战略制定做好基础保障。充分明确HR三支柱模型运行流程,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发挥出HR三支柱模型最大价值。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管理技术发展创新的当下,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落后性便展现出来,严重阻碍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利用开发效率。企业必须要在协同管理理论下,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引入HR三支柱模型。做好企业战略协同、文化协同、业务协同,在健全统筹HR三支柱模型方案的基础上,明确HR三支柱模型运行流程,重塑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价值观。真正将新型理论、新型技术与人力资源管理相融合,挖掘出人力资源的价值,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深入优化与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