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春香 南通市图书馆
引言: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大数据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既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弊病。网络上各种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有的正确,有的错误,公众很难辨别真假,导致人们难以发现值得信任的信息来源。透过现象看本质,笔者的观点是,如何让公众能够辨别信息的真假,从本质上在于提高公众的信息素养。公共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为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在《信息服务环境关系与优先事项》报告中首次提出“信息素养”这一概念。他认为信息素养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下属“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解释了信息素养的内涵:能够判断何时需要信息,懂得如何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1]
信息素养不仅是一种研究能力,更是一种批判思考的能力。信息素养教育不仅仅是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更是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的培养。能力的培养可以有高低,意识和伦理的培养需要普及。信息素养教育的意义在于使每个公民都成为有智慧有思想的人,让公众在面对困境时能够有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有从权威渠道获取信息、甄别信息真假的能力,在评论和转发信息时能够遵守信息伦理,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提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应该是与信息、扫盲、教育和文化密切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提出,公共图书馆要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在信息时代,公民的信息素养是公民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体现。因此,公共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是被广泛认可的。
公共图书馆有丰富且可靠的文献资源,包括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这些权威可靠的文献资源是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物质基础。用户可以很方面地从图书馆获取各种信息素养方面的信息,可以减少过多甄别信息真假的时间。
公共图书馆拥有一批经验丰富且技术专业的馆员队伍。图书馆员具有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开发利用和服务等专业技能,可以广泛运用于各领域。在当代社会,人们能够足不出户地使用图书馆的资源,体现了图书馆员的智慧。
舒适优雅的馆内环境配上先进的信息化设备,为公共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舒适且有高科技气息的空间环境。从外部的建筑设计,到内部的环境的营造,无不体现出一个不可或缺的现代公共空间的形象。
公共图书馆具有强大的文献信息资源,包括纸质资源、数字资源、自建特色资源等,图书馆可以将这些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分类汇总,形成各具特色的信息素养数据库,在图书馆网站、移动app、微信公众号上展现给用户,让用户可以通过整合过的数据库轻松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资源。同时,在此基础上整合具有特色的信息素养教育慕课课程。例如比较流行的大学慕课、爱课程网、学习强国等在线开放信息素养课程,满足用户自主安排以及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这对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图书馆可以建立线上信息素养教育微信小程序,购买精品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用户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穿插在线自测环节,让用户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巩固新知识。还可以在学完每门课程后设置在线互动游戏,让用户在娱乐的氛围中不断巩固已学的知识。公共图书馆还可以邀请知名的信息素养教育专家进行线下的相关讲座,面对面的给予用户各种案例分析,已经疑难问题的解答,对用户进行信息素养的现场实训。
公共图书馆馆员的信息素养能力是决定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成效的关键。公共图书馆需要定期对馆员进行信息素养方面的培训和考核。通过培训让馆员能够通过专业的信息检索,帮助用户查询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教会用户查找信息资源的方法。中国知网联合各高校图书馆等机构与2020年全面开通在线教育平台,很多内容与信息素养教育密切相关,公共图书馆可以组织馆员在此平台学习信息素养教育资源,有助于馆员信息素养能力的提升。同时,公共图书馆可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以提高馆员的学习积极性。[2]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公众的信息素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公众能够辨别信息的真假,从本质上在于提高公众的信息素养。公共图书馆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提升公众信息素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