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媛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这一概念应运而生。新媒体也被称作“第五媒体”,主要指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1]。其中,网络媒体以网页为主,包括各类论坛和网站、博客等。手机媒体以社交软件为主,包括QQ、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与传统媒体相比,其传播速度更快,更加灵活便捷,方便阅读,同时,便于个人观点的互动与交流,具有更强的互动性。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日趋成熟和多样化,逐渐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取得和传播信息的主要方式。特别是手机媒体,凭借灵活便捷等优势超越其他媒体,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媒体有以下特征;第一,信息可在多个主体间进行传递,信息的交流和传递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多向的。利用新媒体,人们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信息的主动获取者。同时能够变成传播者,将相关信息向他人传播的同时,可以对信息的内容和质量进行点评。第二,新媒体的出现使信息的内容和传播的途径更加多样化。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周边事件进行评价和传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收集者、编制者和传播者。这与传统媒体时代,信息只能由主流媒体收集、编制和传播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三,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打破时间与空间束缚,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咨询信息,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够实时获得他人的评价与反馈。
从根本上说,高等教育最基本的职能在于人才培养。高等院校的一切工作都应当围绕这一基本职能来开展,包括文化建设工作。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平台不断涌现。凭借着难以比拟的优势,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实现了赶超,新媒体时代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大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是最先接触和接受新媒体的社会群体,其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都受到新媒体的广泛影响[2]。高校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人格品德、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媒体时代,高校文化建设要以育人为基本目标,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新媒体手段不仅仅是高校文化建设的工具,更应体现出高校文化的属性与特色。新媒体帮助高校进行文化建设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塑造和催生新的校园文化。新媒体文化是由人创造出来的,同时又反过来影响和塑造人。所以,新媒体时代,高校文化建设应当以先进的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为支撑,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其育人与化人的基本职能。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途径,在地方高校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媒体为学校师生获取知识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便于师生与外界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新媒体为学生参与高校文化建设提供了途径,使学生成为地方高校文化建设的参与者,而不再仅仅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新媒体凭借其便捷和灵活的优点,迅速成为各大高校师生最常用的信息发布和交流平台。近年来,各个高校相继建成了自己的官方网站,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社交媒体账号。通过官网和微信公众号等方式的宣传,学校师生能够快捷的了解校园动态,获取校园资讯和学习资源,提高了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效率。新媒体也为师生交流提供了平台,有利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传播迅速,在服务于学校师生的同时,也能够起到树立高校形象、扩大影响力、吸引招生的重要作用。当前,很多高校通过官网及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校园宣传片、校歌MV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学校的人文环境与特色文化,其成本低、覆盖面广,俨然已经成为高校常见的一种宣传形式[3]。
增强师生的向心力、凝聚力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做好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名校的一半是文化”,高校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深厚文化底蕴的支撑[4]。新媒体有助于创造公平、公正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广大师生的自豪感与集体荣誉感,对学校文化内涵发展,自信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着积极促进作用。
新媒体在地方高校文化建设中的应用,有利于校园文化向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进而发挥教人育人职能,为社会培养新媒体人才。地方高校官网通过开展写作、绘画、摄影征集等活动,吸引学生兴趣,提高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参与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打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结语:综上所述,新媒体在高校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网络传播渠道和力量,是加强校园文化宣传,增强高校师生凝聚力,正确引导社会价值取向,优化增效,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方法与措施。高校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新媒体优势,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为综合实用型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