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

2021-05-06 02:02陈雯雯
名师在线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法治价值观

陈雯雯

(福建省南平剑津中学,福建南平 353000)

引 言

道德与法治教学关系到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所以该学科的教学质量一直都是各界较为关注的问题,但想要将该学科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提升教学活动的质量。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第一,可以科学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对于学生来讲,初中阶段异常关键。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价值观及是非观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且容易被外界的一些负面思想影响,甚至会出现价值观念偏差的情况。而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健康、积极的观念、思想传递给学生,对其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会有很大的帮助[1]。

第二,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事物,在了解公民义务和权利的同时,还能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得到不断强化。除此之外,教师利用这种教学模式,还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及生活习惯进行有效的培养,使其形成尊敬师长、助人为乐、遵纪守法、文明友善及团结互助等优秀的品质,从而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第三,能够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动学生个人价值与国家价值、社会价值有机统一的重要方式,且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还能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进行不断的熏陶,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到实践中,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更好[2]。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学生之间是存在客观差异的,所以,他们在学习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都是不同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和认同程度也会有所不同。但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价值取向较为片面的情况,具体表现在:(1)过分重视文化知识的讲解,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则不够重视;(2)一味追求考试分数,导致素质教育存在严重的形式化问题,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法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均出现了严重滞后的情况;(3)部分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在实践中的价值观培养不够关注,这使课堂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现了脱节的情况,导致相关教学活动无法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相关要求。与此同时,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其自身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但受到内容、教学形式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状况的影响,学生对家庭价值及社会价值的认识较为片面,更有甚者没有听说过相关内容,而这种情况的出现,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融入造成了不利影响[3]。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措施

(一)结合实际情况,推动课本向生活和社会回归

对于教学活动而言,教材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内容,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保障。但在对教材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应避免出现单纯依靠教材开展教学活动的情况,因为这会严重影响教学活动的全面性,也容易让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应结合自身生活和工作经验,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可以以课本为基础,对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案例进行收集和列举,利用实践教学,提升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走进法治天地”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入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案例,并引导学生对相关法律知识进行学习,在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后,组织学生进入社会实践,并要求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对社会活动中不道德、不合法的现象进行总结,使其能够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案例对比自身所学,在加深自身知识理解程度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4]。

(二)挖掘身边素材,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生活是知识的来源,而知识的学习也是为了在生活中更好地应用。这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同样如此,相关知识的应用也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只有身临其境地进行学习,才能获得更多的感悟。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懂得如何做人、体会生活,进而形成崇高的道德品质,懂得如何善待别人。

例如,在对“我”和“我们”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野外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记录所经历的内容,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有效参与这种集体活动,不仅可以提升自身自立能力,还能学会分享,提升团队意识。这样,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关系都会被进一步拉近。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引导适当,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就能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知,进而促使其将科学的价值观树立起来。

(三)提升教学活动的科学性

想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必须找到相应的突破口。教师应从教学内容、观念及方法等方面入手进行积极的改革,以此推动该学科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这对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提升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想要实现这种目标,教师还需要对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使相关教学模式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与此同时,教师应对该学科的教学模式进行多元化建设,不仅要对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应用,还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大力的宣传,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教学资源进行积极的引入,利用故事教学、微课教学等方式来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以此推动相关教学目标的实现。

为了切实实现二者的交融,教师必须准确把握该学科的教学关键点,立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做到循序渐进,推动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有效结合,如此才能确保教学内容及方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教学模式的有效拓展,并将原有教学模式中的问题有效解决。

结 语

总的来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是提升学科质量的关键一环,且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相关教师一定要对此保持高度的重视,结合实际情况,对各种方法进行合理的应用,以此推动相关教学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法治价值观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我的价值观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