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4世纪,中世纪已经到了尽头,意大利艺术家力图复兴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人类在艺术史上达到的第一个巅峰。米开朗琪罗得以与当时社会上最优秀的人进行交往与思想上的交流,参与到他们对艺术和文学的讨论,并和他们一起,拥有该时代最为高雅的文化艺术享受。米开朗琪罗塑造的大卫强调着理想美,以及对人体的无限崇拜,手持投石器动态的瞬间,彰显出更加卓越的感染力,人们已经摆脱中世纪封建思想的牢笼,大卫是当之无愧的时代雕塑,留下了在艺术史中无可磨灭的永恒光辉。米开朗琪罗的作品,是其他艺术形式未曾达到过的境界,绘画作品的震撼力也无人可模仿。
【关键词】 文艺复兴;米开朗琪罗;时代;理想美;思想象征;造型
【中图分类号】J6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5-0092-02
14世纪,中世纪已经到了尽头,意大利艺术家力图复兴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人类在艺术史上达到的第一个巅峰。希腊人曾经有句格言“我们是爱美的人”展现了他们对理想美的追求,这种理想美源于自然而又超越自然,优雅与和谐并存,神圣与庄严同在。但是由于406年始,日耳曼人的入侵,这一美的传统突然中断。希腊、罗马的文明与艺术传统遭灭顶之灾,在漫长近千年的时间里,意大利残存的罗马建筑被无情的拆毁,以取用现成的石材。中世纪将古代艺术视为万物之中最美的人体列为严禁表现的对象,古典美存在的基础在根本上被否定。直到十三世纪,十字架上受折磨的基督便成为几乎唯一的艺术形式。
但是,意大利人对美的理解和对古代传统美的热爱却从未消失过,基督永远不变的受难像已无法再令人满意,人们对古代美的向往与怀念也越来越不可克制。14世纪意大利的工商业开始繁荣发展为社会生活带来了新的艺术要求。市民阶级的迅速扩大与上升促进扩大了符合市民阶级审美标准的艺术作品。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意大利工商业城市佛罗伦萨。人们所需要的艺术是充满自信和创造的艺术,要具有新的生命与个性。统治者也对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佛罗伦萨,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就此诞生。与封建艺术所追求的不同,资产阶级所追寻的是内心气质的舒适飘逸。新的审美趣味刺激了建筑、雕刻和绘画的蓬勃发展,而艺术家除了从古代创造的理想美中寻找借鉴之外,几乎无路可走,于是走上了文艺复兴的道路。
一、文艺复兴之米开朗琪罗
(一)成长环境与早年生活
米开朗琪罗 · 波那洛提1475年3月6日出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父亲罗特维克属于佛罗伦萨的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其家族在中世纪曾显赫一时,但对于米开朗琪罗来说已并没有多大影响,传到父亲那一辈,往日繁荣已不见影踪。
当米开朗琪罗出生时,老波那洛提只不过是佛罗伦萨的一个普通小吏,收入稀微。幼年时米开朗琪罗由一位家住塞蒂那诺附近的义母收养,人生的最初十岁很可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在这十年当中,米开朗琪罗的生母离世,父亲又再续了弦。这样的成长环境其实并无培养艺术家的可能,按照他本人半开玩笑的说法,能成为雕塑家因为妈妈的父亲是石匠,她的乳汁大概使他自幼具备了凿石的体魄与癖好。并且从小对绘画也展现出了狂热的爱好,他的一位好朋友格拉纳齐师从佛罗伦萨名家吉尔兰戴欧,可以随心所欲地画画,令他十分羡慕。于是朋友便借他一些版画和素描,让他偷偷临摹。
他与生俱来的创造热情令他不甘于模仿,渴望独立作画,此时他仅十一二岁。尽管当他晚上带着素描回家时,经常遭受到家人的痛打,他们并不希望米开朗琪罗从事艺术,这在他们眼中与匠人没有区别。但米开朗琪罗并没有就此放弃。一日在小伙伴格拉纳齐的帮助下,进入了佛罗伦萨统治者洛伦佐 · 美第齐的圣马可花园,潜心在花园里临摹古代雕像,刚巧被散步的美第齐看到他正在磨光一个哈哈大笑的老牧神,惊讶于少年的天才,于是召见了其父,使他不得不同意儿子继续学习。
在美第奇宫中的那段生活,米开朗琪罗得以与当时社会上最优秀的人进行交往与思想上的交流,参与到他们对艺术和文学的讨论,并和他们一起,拥有该时代最为高雅的文化艺术享受。
(二)早中晚期代表作
1.《梯边圣母》与《圣母抱耶稣悲恸像》
据记载米开朗琪罗留存下来最早的作品应该是1491年创作的《梯边圣母》。作品虽小,但十五岁的孩子可以创作出这种作品,是非常令人惊讶的,惊为天人的技巧藏在其中,作为配角的小天使倚在楼梯上,略显粗糙,但是圣母的神情却生动灵巧、天真烂漫,为之后的《圣母抱耶稣悲恸像》做出了铺垫,暗示了《圣母抱耶稣悲恸像》中的温柔的沉思。《圣母抱耶稣悲恸像》又称《彼耶达》。在意大利语中“彼耶达”有“悲恸”的意静。米开朗琪罗在他二十五岁时完成了这件作品,也是他最初的群像作品。起先陈设于圣彼得大教堂的附属法国教堂,在教堂被摧毁后,转移到新建的费佛教堂。《圣母抱耶稣悲恸像》是米开朗琪罗成熟初期的代表作是毋庸置疑的,从这件作品中我们得以窥见文艺复兴的辉煌,圣母所表现出的高贵与恬静,是精神美的象征,是柏拉图式观念的再现,是他艺术的代表,是艺术的镜子与明灯,是通往天堂的光辉大道。米开朗琪罗崇尚精神美,反之美也是精神的本质,美是上帝赐予我们珍贵的礼物,从美当中,我们可以以肉眼见到神明,作为一位理想主义者,在描述两人受苦难时的表情,尽量以最少的恐怖来描述恐怖。
米开朗琪罗热爱并熟知人体,在解剖人体上下了极深的功夫,虽然解剖并不是件轻松的活,但是他是柏拉图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体只是神圣旨意的一个雏形。1501年8月签订雕刻《大卫》的合约,1504年石像雕刻完成,1873年起移至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在这件作品里米开朗琪罗摆脱了文艺复兴的理想性,这是一尊巨大的云石雕像,石像高2.5米,带基座共5.5米高。它的四肢与头并不是成比例的,大卫是圣经中的民族英雄,这尊雕像刻画了大卫在战斗时永恒的那一瞬間,此时米开朗琪罗的风格还是写实主义的,当大卫杀死巨人时还是个少年,所以当他选择大卫的模特时,寻找到的是力大却略显笨拙的少年,倒也算将此少年真实再现,大卫这只粗大的手,人们并不觉得他的比例有违和,全当是另一种象征。大卫聚精会神的脑袋,紧张的肌肉与敏锐可怕眼神,并不会因此而令人觉得不安,反而有一种神圣的庄严感,在这健壮的肉体下我们感受到了安全。大卫是当之无愧的时代雕塑,留下了在艺术史中无可磨灭的永恒光辉。
二、米开朗琪罗对其他画家的影响
(一)米开朗琪罗对提香绘画的影响
威尼斯画派代表人物提香,其作品以细微精到的造型著称,提香强烈奔放的绘画风格,以及对于人体的崇拜,在人体的绘画表达上,说是激情澎湃也毫不夸张。他的画面令人深深的向往,与米开朗琪罗一样,提香似乎也在宣布:神与人、崇高与朴实、肉体与精神、理想美与自然美、这些都是可以达到和谐统一的。提香主要采用素描上色法来表现质感,功力扎实的素描基础实在与米开朗琪罗密不可分,他熟悉的掌握解剖学,用笔行云流水,结构准确,每块肌肉仿佛都在用力,这正是米开朗所强调的画面感。
1515年左右提香创作了《紫衣女》,画中女性温柔典雅,韵味表现的尽善尽美,从色彩结构与造型结构上并不难看出提香的影子隐藏在其中,尽情发挥了油画在色彩上的魅力,女性一头细腻的褐色盘发,柔软的黑色丝织衣物和皮肤光滑逼真的质感,都向我们展示了这位大师的卓越高超的技巧。将自己风格与前辈风格完美融合,并独树一帜的开辟出适合自己的道路,提香注定要在绘画上大展宏图。
(二)米开朗琪罗对丁托列托绘画的影响
提香的学生丁托列托也不可避免的推崇米开朗琪罗,他是提香最杰出的学生与继承者,关于“形”这一重要造型要素,米开朗琪罗完全符合他的追求。米开朗琪罗的气质深深地吸引着丁托列托,他特地请人把米开朗琪罗的雕塑缩小成复制品,没日没夜地对着雕塑进行素描写生,丁托列托所奉行的艺术准则是提香的颜色与米开朗琪罗的素描相结合。丁托列托得以熟练地掌握造型规律,米开朗琪罗可謂是功不可没。从他作品中清晰可见米开朗琪罗对其的影响。
在作品《伏尔甘、维纳斯与爱神》中,对人体的歌颂与表达,他与提香、米开朗琪罗已不相上下,女性柔美的身体却充满着力量感,结实的造型让画面看起来既热情又稳重,拥有着动人的力量,丁托列托用自己的画无声地向前辈们致敬。
1564年米开朗琪罗逝世,教皇宣布将他葬入圣彼得大教堂,这历朝历代是只葬君王的归处。但将他视为骄傲的佛罗伦萨人在半夜秘密潜入了停放尸体的教堂,将他带回故乡,当他在半夜回到养育他的故乡时,人们自发地站在街口迎接他。在他的葬礼上有这样的一段悼词:“佛罗伦萨在他的一个儿子身上,幸福地看到作为如此众多大师故乡的希腊都不曾产生的事情:‘在美术的三个领域中同样卓越超群’。”
参考文献:
[1]何政广.世界名画家全集 米开朗琪罗[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2]徐庆平.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董含蕾,女,汉,江西乐平人,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2019级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美术学,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