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 苏丹莉
【摘要】 在艺术理论发展史上,艺术是否为表现情感的问题,一直争议不断,中西方都有过不同的观点。二十世纪苏珊 · 朗格在卡西尔符号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艺术是为表达情感的需要而存在,肯定了艺术情感论的观点。我们不能否认情感在艺术中的重要作用,但绝对不能片面的认为艺术就是纯粹为表现情感而存在。本文简要分析了其情感理论中的局限性,并论述了情感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的作用。
【关键词】 苏珊 · 朗格;艺术情感论;局限性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5-0088-02
在艺术原理的发展史中,艺术与情感的关系始终是个颇具争辩的话题,艺术的实质是不是表现情感的问题,一直以来都被很多艺术理论家反复研究和说明。对于艺术与情感的关系问题,大致可以分成两个对立的方面,一方认为:艺术的实质就是情感,艺术体现的也是情感,情感因素在艺术中有本体性意义;另一方则认为,艺术就其自身来说,不具备任何情感,形式才是艺术存在的唯一方式。这两种观点的对立,也就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
苏珊 · 朗格是二十世纪以来著名的哲学家、艺术理论家、符号学家,她以其丰富的哲学素养为她的艺术情感符号理论建立了完善的理论支撑,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艺术的产生是源于对情感表达的需要这一观点。
一、苏珊 · 朗格艺术情感理论的局限性
苏珊 · 朗格以其丰富的哲学素养为艺术情感符号理论建立了完善的理论支撑,但还是能从其中发现它的缺陷,最大的问题在于她将情感纯粹的视为人类精神活动的符号,过分强调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而脱离了物质生活对艺术的影响,她将人的情感与有机的生命活动和形式等同起来的观点,也是十分片面的,其观点具有明显的经验主义和唯心主义特点。另一方面,苏珊 · 朗格夸大了艺术表现情感的重要性,这个观点太过片面。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艺术的发展无法脱离物质世界这一背景
在众多艺术情感理论中,艺术都建立在人类的情感和生活体验地基础上产生,而非客观实践活动。苏珊 · 朗格认为情感是人类生活的浓缩,由于语言无法将人类的感情表达出来,所以必须由艺术这一特殊的形式来表达。她的观点突出了情感在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可是却否认了物质世界对艺术的决定性作用。人类的发展不能脱离物质世界的实践活动,所有精神世界的发展都是在对物质世界的改造过程中进化发展起来的。包括人的情感,也人类对物质世界是否切合自己需要而形成的一种反应,而非人类自发形成的抽象的情感。如果把艺术的产生归结到精神的自發行为,脱离物质世界对精神世界的制约和影响,就是陷入了唯心主义的错误之中。
(二)表现情感并不是艺术的唯一目的
列夫 · 托尔斯泰在他对艺术情感论中认为艺术是为起到传达感情的需要而存在的,他认为:一个人为了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于是在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感情,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他的这种观点受到其他理论家的反驳:奥夫相尼科夫认为在列夫 · 托尔斯泰的定义中,艺术被局限在人们的情感范围;普列汉诺夫也提出:“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的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
普列汉诺夫的观点点出了艺术情感论的弊病,也适用于对苏珊 · 朗格艺术情感论观点的反驳。情感的确是艺术的重要表现,但并非艺术的唯一表现内容,艺术还可以表现思想、宗教、理论等其他精神领域的内容。艺术具有独特的认知作用,可以真实表现客观物质生活,反映客观对象的特征,揭示社会生活的内在规律。同时,艺术也伴随有教育功能,中国古代经常以艺术作为思想教化的工具,尤其是音乐对推行礼教政治的作用。在艺术作品中,不仅能体现艺术家的情感,还有其深厚的思想和社会理想。艺术的作用还有很多,情感的表达并不是艺术的唯一目的,不能仅仅把艺术的存在局限于表现情感这个目的上。
(三)艺术中的情感因素具有不确定性
在苏珊 · 朗格的观点中,情感是人类生命的集中体现,在人类进行符号活动时,情感是其根本的创作源动力,艺术将情感表现出来就是人内在生命的对象化。而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都是以情感体验为主要目的。但是,情感因素具有不确定性,每个人都存在差异,过分强调艺术表现人类的普遍情感,实际就是否认了艺术情感中个人的不确定性。
不能否认,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是带有强烈的内心情感进行的,可能也有将这种情绪情感付诸作品的想法,但这只是一种生理上的反应,并不能直接表现在艺术作品之中。例如:书法家在极度痛苦的情绪之中进行创作,只能在作品中留下状似痛苦、兴奋的笔迹,而欣赏者只能从间架结构、线条、笔画走势等方面来理解艺术家的作品,不一定能完全感受到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是来自艺术创作方面的不确定性。
同时,欣赏者面对艺术作品感受到的情感,只是自身在面对一件作品时的内心感受,是人对于客观物象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做出的心理反应,就像“一千个观众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一说法。不同的欣赏者处于不同的民族、社会之中,受不同思想的影响,并不能完全感受到艺术家在艺术作品中想要表达的感情,这是来自接受群体的情感不确定性。
二、情感于艺术创作和欣赏中应起的作用
艺术表现情感理论是片面的,但并不意味着艺术中不存在情感的因素,在艺术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对情感的表达和接受一定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不能认定为艺术的唯一目的,艺术中所表达情感的内容也不能受限于个人的主观情感。所以,就艺术中情感的作用,我认为应该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一)艺术中情感应是对客观普遍情感的概括
在艺术理论历史中,有以下艺术家将情感和理性放在对立的两个方面,走向“自我表现的”的极端领域中,例如:克罗齐认为艺术纯粹是艺术家的直觉和表现,他认为艺术完全是个人的主观情感,与理性无关;科林伍德进一步认为情感就表现而言,是针对艺术家自身的。这种观点过于偏颇,我认为,艺术并不是为了宣泄个人地主观情绪而存在,应该以更具普遍性的情感作为表达内容,通过理性与感性的结合,将个人情感转化为一般情感。
苏珊 · 朗格认为艺术所表现的情感绝不是纯粹的主觀情感,她反对将艺术情感得表现归结于“自我表现”,而是艺术抽象后全人类共有的普遍情感。
(二)情感应与人的思想相结合
艺术的内涵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情感得层面,应和思想结合在一起,使思想转化为情感更打动人,也让情感更加深刻。在中儒家的艺术理论中,提出了“诗言志”的文艺纲领,认为艺术所要表达的情感并非个人情绪的单纯发泄,而要将个人情感和人的品德、思想结合起来,以理性为基础,不仅要在艺术中表现发自内心的情感,还要体现个人社会性质的情感。儒家主张“以天下为己任”,这种情感是一种将社会伦理道德等社会情感与个人的思想情感结合在一起的社会性的情感。
艺术中还体现着艺术家的个人情怀和人格精神,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始终强调个人意志和情感的力量,在文人画中,无不表现着艺术家的个人才学、思想和品德,以画抒情,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理论精髓,体现艺术家自身的浩然之气。
(三)艺术应有“以情感人”的教育功能
正因为艺术不仅能展示客观生活,也能表现生活的内在本质规律,还可以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转化为特殊的艺术情感,直接作用于欣赏者的内心,用以情感人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起到熏陶教育的作用。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政治家们发现了艺术,尤其是音乐艺术对于情感的直接作用,所以才将音乐用作推行德政教化的最有力工具之一,孔子强调艺术的教育功能,以情感人,用音乐在潜移默化中净化人的内心世界,通过艺术,把道德与审美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情感也是艺术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中情感的表达应是一个更加客观、普遍的内容;艺术中的情感并不是只停留在感性认识上的肤浅表达,应与理性相互融合,拓宽所要表达情感的深度;同时,艺术具有认知和教育的特殊功能,情感则是达成艺术教育目的的有利工具。
三、结语
苏珊·朗格是二十世纪以来不可多得的哲学家、美学家,她的艺术哲学理论很多,艺术情感论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总结前人的理论,结合各个门类理论的启示,给艺术的概念以新的界定,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但是,苏珊 · 朗格的理论也存在这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她认为情感是纯粹的精神活动现象,脱离物质生活的实践活动。而情感的实质是对客观物质生活的心理反映形式,如果脱离开物质生活的实践活动谈艺术,就陷入了唯心主义的错误观念当中。其次,她将艺术的产生完全归结在对情感的表现需要上,也是极其片面的观点,艺术的确有表现情感的作用,但绝不是唯一的作用。再者,她的观点中有很多无法详细说明的观点,尤其是再艺术情感和人类情感的区分的问题上,并没有诠释清楚,所以,出现很多为其强行作解释的理论研究。
所以,结合苏珊 · 朗格片面性的问题,我们应当对艺术与情感的关系,有更明确的理解。自律论和他律论的观点只是对艺术本质研究的一个工具,我们不能否认情感表现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不能片面地认为艺术不能表现情感或艺术只为表现情感,这两种观点都是极端片面的。
参考文献:
[1](美)苏珊 · 朗格.情感与形式[M].刘大基,傅志强 周发祥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2](美)苏珊 · 朗格.人类情感论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列夫 · 托尔斯泰.艺术论[M].张昕畅,刘岩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吴泽霖.托尔斯泰艺术情感说的中国文化阐释[J].文艺研究,2007.
[5]刘承华.自律论与他律论的区分标准和学理依据[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9.
作者简介:
王宁,女,汉族,山西晋中人,全日制研究生在读,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中国画。
苏丹莉,女,汉族,河南周口人,全日制研究生在读,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