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桐柏山歌的特点与发展

2021-05-04 08:26罗静
理财·收藏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山歌内容

桐柏山歌,是流传于河南省桐柏县一带的民歌。2007年被批准列入南阳市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Ⅲ—23。

桐柏县地处豫鄂两省交界的桐柏山腹地,南阳盆地东缘,地理坐标界于北纬32。17′-32。43′,东经113。00′-113。49′之间。东与确山、信阳毗邻,南与湖北随县、枣阳接壤,西交唐河,北连泌阳,总面积1941平方公里。境内群山环绕,峰峦竞翠,千里淮河发源于此。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桐柏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风韵独特的淮源文化,而桐柏山歌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表现形式之一。

桐柏山歌的分布,主要包括桐柏县城郊乡、城关镇以及县境东部的月河、吴城、城郊、固县、毛集等乡镇十分流行,无论男女老少,人人皆可歌唱。每当农忙时节,从黎明到黄昏,山野田畴歌声此起彼伏。其中以月河流传最为广泛,并且发音以及吐字也多是以月河的口音来演绎。比如有些字,我们平时念的深(shen),而演唱时就唱成深(cen);鱼(yu)唱作(ru);等等。

桐柏山歌兴起的确切时间虽无文字记载,但从其中的歌词内容不难推断,自远古时起在桐柏山形成人群聚落之后,就产生了歌颂英雄、纪念古人和反映当时劳动情景的民间歌谣,这也是桐柏山歌产生的渊源。千百年来,桐柏山歌代代流传,形成了地方特色,在我国众多民歌中独树一帜。

桐柏山歌内容丰富,唱腔婉转,富有地方特色。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述古歌、农事歌、时政歌、情歌、仪式歌、劝诫歌等六类。此外还有一些男女对歌、群体对歌和生产劳动场景即兴山歌,其固定格式为七言五句,大多采用比兴手法,含蓄幽默,情趣横生。唱腔高亢婉转,富有地方特色。

桐柏山歌内容的六大类:

1.述古歌。是以古代历史人物的生平或事迹为内容的山歌。

古人歌

红脸关公把庙登,

红脸匡胤坐龙庭,

红脸秦琼打登州,

红脸孟良在宋营,

这是四个红脸人。

分别把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串联起来,形成一首歌,内容诙谐,形式自由。

2.农事歌,也叫时令歌。桐柏人民根据长期生产生活经验积累,按照不同季节时令不误农时地安排生产,提示生产中应当注意的事项。

插秧歌

一下田来把秧栽,

不稠不稀一排排,

不大不小七八根,

不深不淺又不歪,

莫叫秧苗漂起来。

既描绘了生产劳动场面,又传达了劳动中的生活乐趣。

3.时政歌。通过歌曲直接反映当时的时事政治。桐柏是革命老区,这里还流传着许多革命歌谣。

乐万年

唤起工农千百万,

杀尽恶霸和贪官,

我们儿孙乐万年,

哎哟~哎嗨哟~~,

我们儿孙乐万年。

4.情歌。桐柏山歌中情歌所占的比重较大,内容也亲切诙谐。其中不仅有未婚男女表达爱慕之情、求爱示爱的内容,还有调情、打情骂俏诙谐风趣的内容,有的含情脉脉,有的直抒胸臆,有的俏皮灵动,生动形象地表达了男女恋爱的真挚情感。

留在家里眼气人

一下田来水又深,

逮个鲫鱼有半斤,

恁大鲫鱼不板籽,

恁大闺女不出门,

留在家里眼气人。

本首歌就通过比兴手法,表达男女情爱。深(shen)读作(cen),出门是出嫁的意思。

5.仪式歌。主要包括礼俗仪式、祭奠仪式上所演唱的歌曲。

上坟歌

木有本,水有源,

人人都有老祖先,

春露后,秋霜前,

五色纸帛剪招蟠,

焚香化纸祭坟山。

在桐柏山区,当地群众婚丧嫁娶都有一定的仪式歌,歌词讲韵律,抑扬顿挫,朗朗上口,音韵和谐,内容多是激励恭维话,形成固定的格式,广为流传。

6.劝诫歌。桐柏山歌中有不少是劝人向善的劝诫歌,内容大多发人深思,劝人悔改。

劝嫂

我劝嫂嫂要仔细,

粮食来得不容易,

一颗粮食千滴汗,

从种到收费力气,

糟蹋粮食五雷击。

此歌曲语重心长,言简意赅。

桐柏山歌除了以上六个方面的内容,还有一些男女对歌、群体对歌等即兴编唱的桐柏小调,听起来也是妙趣横生,动人心弦。

月儿弯弯照楼梢

月儿弯弯照楼梢,

打个哈欠伸懒腰,

想必是瞌睡来了(liao),

哎哟哎哟,

想必是瞌睡来了。

来了来了真来了,

省得小奴心烦躁,

情郎哥喜坏我了,

哎哟哎哟,

情郎哥喜坏我了。

太阳出来照树梢,

荷包鸡蛋端上来,

白砂糖放上多少,

哎哟哎哟,

白砂糖放上多少。

这首歌曲表达了男女之间的情感,也是非常的富有情趣。

桐柏山歌传承谱系有近代传承人程立显、成延强、罗静、成延付、蔡正祥、陈贵发、李成付、陈国旗、蔡正伟、王新堂、李成德、朱付江、周明传、李清合、吴付强、成延芳,省级传承人程立显、成延强、罗静。

桐柏山歌原始作品产生于广大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许多地方还保留着较单纯的顺口溜特点。起初内容也比较单调,仅是围绕季节生产或谈情说爱等抒发情感。后来随着文化知识的逐步普及,一些身处基层或者游历乡间的文人加入到山歌创作队伍当中,创作了一些根据历史故事、古人轶事、神话传说等内容编撰的音韵和谐的山歌。

桐柏山歌作为一种独具地方色彩的民间文艺形式,无论是山歌格式还是曲调唱法都有鲜明的地域特点。有三个方面:

1.独特的七言五句格式,当地人称为 “五句歌”。七言的结构是2+2+3的词组结构,五句呈层层递进的关系。无论是江南小调还是壮族民歌、草原情歌,就其题材格式而言,大多为七言四句。只有桐柏山歌是七言五句格式。首句还要加些“咿哟嗬咳”之类的衬词,比较活泼自由轻快。在演唱形式上比较自由,田间生产、乡间小路、山坡放羊等都可以自由唱山歌。也可适于舞台演唱。

2.较固定的三段式表现手法。桐柏山歌的固定格式为七言五句,表现形式大多采用比兴手法,即第一句说明内容,是唱什么,第二、三、四句是比兴,最后一句是点明主题。仅举一首为例:“姑娘打起青阳伞,好比鲤鱼跳上滩,鲤鱼上滩用网撒,撒网容易收网难。但愿鲤鱼不返潭。”第一句为起联,点明这是一首情歌。接着第二句就用了比喻。第三、四句比兴展开,最后一句点明主题。通过比兴,尤其最后一句,“潭”字谐音“谈”,即恋爱不要反悔之意,写得含蓄幽默,这是其他地方民歌中少有的。

3.山歌曲调具有与众不同的地方。桐柏山歌曲调的显著特点是声韵婉转高亢,悠扬动听,歌词押韵。与其他地方民歌不同的是,桐柏山歌多是先有一人起唱,而后是众人接唱,一替一句,交替唱完。

山歌的价值大致有以下几点:

1.桐柏山歌的内容十分广博,唱词多以山川、河流、五谷、爱情、农时、农谚、笑话、歇后语等为主,民间文学价值较高。

2.桐柏山歌的旋律和唱法十分独特,对研究中国原生态民歌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3.桐柏山歌蕴含着丰富的桐柏地区历史和人文信息。

但桐柏山歌存在著很多客观原因,导致了它的发展缓慢。首先,桐柏山歌的特性曲调悠扬动听,高亢婉转,学唱极不容易。这也是它不易传承流传的原因之一。还有就是由于传统生产方式的不断更新和多媒体文化传播手段创新发展的影响,加之会唱山歌的许多老年人相继下世,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唱山歌的人越来越少,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情况。对这项优秀民间艺术如不进行及时抢救和保护,久而久之就会濒于消亡。

针对桐柏山歌这项省级非遗项目进行抢救性挖掘和保护,在本县范围内开展全面普查,摸清了底子,民间山歌存量达600余首,曲谱100余首,建立了桐柏山歌信息档案。确定保护计划,明确今后工作目标任务。成立桐柏山歌抢救和保护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此项工作。深入开展搜集、整理桐柏山歌词、曲工作,保护原始资料。而作为这项非遗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的我来说,在传承方面还是有一些个人心得的。2004年桐柏山歌从央视展演之后,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本人始终没有停止过传承并发扬桐柏山歌的这项职责。

2004年8月,携带桐柏山歌参加南阳市第四届青年歌手大赛获得金奖,同年,参加省团拜会并演绎了桐柏山歌。随后桐柏山歌开始有知名度,又陆续参加央视《快乐汉语》、央视教育频道等节目的录制。2019年桐柏山歌的第一张专辑正式录制完毕。2020年5月桐柏山歌利用云上课堂,开始了它的第一次网上授课。当然我由于之前的身份是教师,在这十几年间也一直对桐柏山歌都有做一些定期培训:一方面是面向社会,招募山歌爱好者,免费培训;另一方面是对学校的学生每月开展的有桐柏山歌小课堂等活动。但做的这些依然远远不够,桐柏山歌发展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针对目前现状,对桐柏山歌的传承与发扬的建议有:

1.文旅融合之后,有了大的环境,能够建立桐柏山歌的演习所,并把它和旅游景点联系在一起,定期在旅游景点开展山歌展演,并加大对本地导游的山歌培训,山歌和当地旅游挂钩,形成特色旅游,互为一张名片。

2.和教育部门相结合,开展桐柏山歌巡回课堂,使桐柏山歌走进校园,走进青少年的视野。

3.在本地定期开展桐柏山歌展演活动。一方面利用文化馆的舞台宣传车对本地周边进行桐柏山歌的巡演,另一方面利用文化馆基层文化活动的优势,定期举办桐柏山歌演唱与知识竞赛,意在发掘更多山歌手,也提高桐柏山歌的活跃度,调动山歌爱好者的热情。

随着时代的前进,一些传统文化终将被淘汰、流失,而一些新型的文化形式则会不断涌现。但桐柏山歌这个淮源文化的民族瑰宝不管是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来讲,还是从保护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形式来讲,都有极力拯救、继承之必要。

(责任编辑:屈梦夏)

猜你喜欢
山歌内容
苗山歌
山歌好比春江水
壮族山歌
国画:唱支山歌
幸福生活感党恩 幸福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