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区蜡染纹样万字纹的特色传承与发展

2021-05-04 20:09魏加琛
收藏与投资 2021年2期
关键词:蜡染纹样少数民族

摘要:万字纹被视为中华民族传统装饰纹样之一,贯穿于我国民间艺术发展的各个时期。蜡染是贵州地区民族民间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瑰宝,是少数民族人民的精神文明与美好愿望的载体。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对贵州蜡染纹样中的万字纹进行解读,研究其特定的能指与所指,品读贵州蜡染万字纹中蕴含的和谐与美好寓意,将传统纹样与现代社会中的艺术诉求相结合,取其精华,在现代艺术领域中广泛应用,才能更好地传承与发扬民族民间美术。

关键词:蜡染;万字纹;符号学

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年)是后世学者公认的结构主义创始人、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奠基者,他于20世纪初撰写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开启了西方学术界研究符号学的大门。从符号学的视角看世界,世间一切有意义的物质形式都可被称为符号。符号是人与人之间沟通、记录的形式,并且具有传达信息的功能,使世界作为某种意义被主体理解和掌握。符号都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即能指和所指。贵州蜡染中万字纹纹样的能指是指万字纹的线条、色彩、工艺等视觉语言直观表述的品质、价值、功能、用途等。所指的意义则是万字纹在贵州丹寨苗族蜡染中蕴含的民族情怀、代表意义等。

一、蜡染的概念

蜡染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一门古老的传统民族工艺,古时候称其为“蜡缬”,它与中国传统印染工艺的灰缬、夹缬、绞缬同为“四缬”。蜡染顾名思义是以蜡为绘画原材料,以特制的蜡刀为绘制工具,在布料上勾勒出纹样形状,蜡染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以蜡染布”,而是一种防染印花法,是将蜡作为一种防染材料绘制花纹再进行布料的染色。以蜡防染是利用蜡与水相互排斥、无法相容的原理,蜡液凝固后可以隔绝保护染料与布料,使需要织物呈现的纹样被蜡保护好,不让染料渗透入布料纤维中,产生自然的留白或渐变形式,让染后的布料出现明显的色彩差异,呈现出先前用蜡刀绘制出来的花纹。

蜡染用的蜡其实是动物、矿物产生的脂肪酸酯,常见的蜡染防染材料有动物蜡(如蜂蜡)和矿物蜡(白蜡),可单独作防染剂,也可按一定比例配制成防染剂。它们加热后呈液体状,在常温下则凝结为固体。蜡具有一定的可塑性,通过蜡娘们持蜡刀的巧手,可以用以绘制纹样,且无法溶于水,蜡染也正是以蜡的特性来防染出花。

二、万字纹的源流概况

万字纹可追溯到远古时期,是人类共同使用的具有神秘性、权威性的图案形式,它有护身符的意味,也常被认为是太阳或火焰的象征。据《辞海》记载,“卍”(音“万”)是“古代的一种符咒、护符或宗教标志”,后来发展为坚固、永恒不变、辟邪趋吉以及吉祥如意的象征,是表示永恒的吉祥符号。研究表明,我国辽宁敖汉旗“小河沿文化层”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器上已有万字纹的雏形,而马家窑文化陶器中的万字纹形式则更加丰富。

三、贵州蜡染中万字纹的“能指”与“所指”

(一)贵州蜡染中万字纹的“能指”

贵州省位于我国云贵高原东部,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省份。贵州蜡染历史悠久且分布在全省大部分地区,少数民族人民勤劳淳朴,他们将蜡染的纹样作为记录民族信仰与发展历史的载体。丹寨蜡染纹样的形成离不开点、线与面的排列组合设计。勤劳简朴的少数民族妇女用她们的聪慧思维与灵巧双手,将各种设计元素使用得淋漓尽致,通过对点线面的把控,形成千姿百态的纹样。她们能以超凡的手工技艺绘制精巧细腻的外部轮廓造型,又能巧妙地装饰内部的几何形状。俗话说熟能生巧,这是她们自幼耳濡目染和长时间画蜡得来的经验,贵州苗族蜡染中的纹样形式极为丰富,例如常见的龙纹、凤纹、蝴蝶妈妈、花朵藤蔓等,每一种纹样都有其独特的寓意与渊源。贵州蜡染中的万字纹纹样并不是单一形式的万字纹造型,而是根据蜡染作品的不同主题和装饰的不同部位,造型样式与纹样骨式也有千变万化。

蜡染中的万字纹有单独式、二方连续式、四方连续式等形式,但都突出了对称与平衡的韵律之美,可以很好地与其他纹样形式结合,由数个或数十个大小统一的万字纹与延续的流畅线条勾勒在一起,组成整体为二方连续式的长条带状纹样,形成流畅和谐、平衡律动的装饰美感。万字纹的单独纹样形式不变,但在旋转45°后,形成散点式或连缀式图形,以四方连续式出现,可以变成新的万字形式,被称为“万字流水纹”或“万字曲水纹”。

(二)贵州蜡染中万字纹的“所指”

贵州蜡染的万字纹有独特的喻义,早期大多数少数民族妇女并不认识汉字,所以万字纹的蜡染作品在创作初期也许并不带有文字含义,而是作为一种美好愿望的代指。万字纹是远古时期劳动人民根据抽象的自然现象总结概括出来的几何纹样形式。在麻塘革家人中代代传承的是,射日英雄后羿是他们民族的祖先,所以革家人认为,蜡染作品中的万字纹形状是由汉字“北”“山”组成,革家人则将汉字演化成的二方连续纹样作为蜡染作品的装饰。贵定人认为,万字纹呈四方形,所以有将万字纹视为窗户的说法,而榕江地区的苗族将万字纹称为“水车纹”,希望民族如水车般转动、生生不息。赋予纹样图腾崇拜的喻义,是少数民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万字纹的衍生与发展刚好反映了他们崇拜观念的心理需要。将崇拜对象与美好寓意用蜡刀沾上蜡液绘制在蜡染作品上,不仅是崇拜观念与符号化的深入,也是通过万字纹符号化的广泛运用加强崇拜意识、深化民族信仰。

贵州蜡染中的万字纹以方形架構与线条的对称延伸为基础图形,在整体方正平衡的基础上有一种流畅的延续感。万字纹带有和谐感,基于天圆地方、万物共生的对立统一,在蜡染作品中可能并不是主体纹样,却在每根生动的线条中牵动着画面整体,基本形态简约淳朴,但具体形态是丰富变化的,线条的连绵曲折、变化共生,形成了一种具有律动性的对立统一。有些万字纹是呈顺时针方向排序,有些则反之,线条之间的曲直变化相连,使静态的平面图形不失律动感。单独纹样或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图形给人一种循序渐进的秩序感。排序简单却生动活泼的蜡染艺术品中的万字纹图形,就犹如少数民族人民生活的单纯质朴,在和谐中有律动,简洁纯粹而不失凝聚感。

三、贵州蜡染的传承与发展

贵州地区的蜡染工艺是我国民族传统印染的瑰宝,从蜡娘持蜡刀手工绘制技艺,到传承下来的传统蜡染图案以及运用植物蓝靛染的传统染色技术,都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特色,汇聚了广大人民智慧的结晶。但贵州地区民间蜡染行业发展创新意识较为薄弱,发展能力弱、规模相对较小,缺少有远见的管理形式与更完善的行业规划。当地政府和少数民族人民虽已认识到了蜡染技艺作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工艺的价值,但缺少发展和保护的途径和机制。在过去,蜡染手工艺制品随处可见,它们是当地少数民族常用的生活用品、传统服饰配件等。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网络信息的普及和交通运输的高速发展,贵州地区的少数民族区域也不再闭塞,大力发展旅游业,当地居民的穿着习惯、生活方式逐渐汉化,这是一种生活条件的进步,但也是蜡染等传统手工艺制品逐渐没落的过程。现在新开发的旅游文创产品,难免有些蜡染制品为了迎合游客消费者的审美,而选择过于现代的图案形式而抛弃传承了千百年的传统纹样。如何在发展与传承中找到一个折中的平衡点,是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我们需要从内而外地传承与普及传统文化,树立少数民族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让蜡染工艺的传承与保护不再停留于理论层面,不只是记录于书本中、收纳于博物馆内。让少数民族民众了解到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传统蜡染技艺潜在的经济价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其中,成为传承与发扬民族文化的主人。

四、结语

中国传统纹饰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中的缩影,作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少数民族艺术中的装饰纹样是我国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长河中的瑰宝。那些具有民族烙印与象征意义的造型是珍贵的视觉符号,承载着少数民族人民的智慧结晶,贵州少数民族人民以蜡染作品中绘制的纹样记录着他们质朴的生活,寄予了美好的愿望。

萬字纹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纹样,经历了历史更迭,以最初的宗教符号形式,从最初在贵族中流行逐渐发展到平民百姓之中,万字纹蕴含的思想因为集广大民族智慧之大成,越发丰富多彩。贵州地区蜡染纹样中的万字纹,以和谐统一的造型体现了少数民族人民的群体意识形态。在当今社会之中,贵州蜡染的文化保护与传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当地民众经过思想与文化的普及,应及时树立文化自信,坚定传承与发展蜡染文化的信心。随着人们对万字纹喻义理解的加深,万字纹续写辉煌的同时也将开启新的篇章。推动万字纹与多种中国传统装饰纹样、现代设计相结合,对传统文化进行特色传承与发展,推进中国艺术与设计行业的本土化进程。

作者简介

魏加琛,女,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

参考文献

[1]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M].王东亮,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

[2]夏征农,陈至立.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3]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85.

[4]吴淑生,田自秉.中国染织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5]贺琛,杨文斌.贵州蜡染[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

[6]贾京生.中国现代民间手工蜡染工艺文化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7]杨文斌,杨策.苗族传统蜡染[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蜡染纹样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苗山深处蜡染忙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蜡染的纹饰探讨
丹寨蜡染千年
拯救“濒危”花纹
战国时期带钩的纹样艺术特点
少数民族的服装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平遥漆器植物纹样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