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星衍研究的一部力作

2021-05-04 14:28邹遵皓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1年4期

摘 要: 《孙星衍研究》,从孙星衍的生平、交游、诸科成就拓展到乾嘉学派的治学范围、治学方法、学术风尚、学术贡献,为我们描绘了当时学界的基本风貌。该书对孙星衍本人所做的个案研究以及对乾嘉学派的宏观认识,富有创见,拓展了乾嘉学术的研究边界,发掘了孙星衍交游的学术史意义。

关键词:《孙星衍研究》 乾嘉学派 焦桂美

焦桂美老师是文献学家杜泽逊教授的大弟子,多年来浸淫于目录版本之学,于经学贡献尤为突出。博士学位论文《南北朝经学史》搜集残篇断简,“循其轨迹,绎其条理,勒为一书”a,填补了南北朝经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洋洋五十万字的《孙星衍研究》是以焦老师的硕士学位论文为基础,复经十数年勤耕不辍、广搜资料、遍考群书、深思熟虑撰写而成。笔者曾有幸受教于焦桂美老师,也参与过这部书稿的校对工作,属于较早看到书稿者之一,拜读之后,收获极大。该书共十二章四十四节,从孙星衍的生平、交游、诸科成就拓展到乾嘉学派的治学范围、治学方法、学术风尚、学术贡献,为我们描绘了当时学界的基本風貌。该书对孙星衍本人所做的个案研究以及对乾嘉学派的宏观认识,富有创见。笔者仅就以下几个方面推荐此书。

一、《孙星衍研究》拓展了乾嘉学术的研究边界

清代乾嘉时期是古代学术巅峰之一。该时期经学、小学、金石、方志、藏书、刻书、目录、版本、校勘、辑佚、谱牒、算学、诗文等均得到高度发展。此前对该时期学术的整体研究,对吴派、皖派、扬州学派等某一流派的研究及对顾炎武、江永、戴震、王鸣盛、王念孙、王引之、段玉裁等专人的研究,专家学者列如星斗,成果专著如恒河沙数。但对孙星衍的关注较为薄弱。清代江藩所作《国朝汉学师承记》,因其不著录在世之人的体例,没有收录孙星衍。在焦老师的《孙星衍研究》出版之前,关于孙星衍研究方面的重要成果有张晶萍教授的《孙星衍学术思想特点述论》(《湖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及《论孙星衍的学术思想与用世精神》(《湘潭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刘蔷教授的《论孙星衍的考据学思想及实践》(《清华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吴国宏先生的《孙星衍〈尚书古今文注疏〉研究》(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6年)、杨凤琴的《孙星衍诗歌研究》(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江庆柏先生的《孙星衍评传》(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潘妍艳的《孙星衍山东幕府研究》(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孙红艳的《孙星衍与〈续古文苑〉研究》(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马振君的《孙星衍年谱新编》(黑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年)等。已有著作、论文,除《孙星衍评传》对孙星衍的家世、生平、学行及各方面成就做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孙星衍年谱新编》对孙星衍的生平事迹做了比较翔实的系年外,其他多着眼于其某一领域的贡献进行专题探讨,缺少全面、系统的深入研究。

焦桂美老师潜心研究,遍观群籍,对于败鼓之皮、牛溲马勃也一一甄别,不纵一处,爬罗剔抉,最终写就这本《孙星衍研究》。该书从孙星衍的生平、交游、著述入手,对其经学、小学、金石、方志、藏书、刻书、目录、版本、校勘、辑佚、诗歌、骈文等诸多方面的成就做了分门别类的细致研究,总结了其成绩,归纳了其方法,彰显了其特色,突出了其贡献,指出了其不足。在注重阐述孙星衍个人学术成就的同时,也将其置于乾嘉学术的大背景下,对乾嘉学派的治学方法、治学倾向、学术贡献进行了总结。该书无论对孙星衍本人的研究,还是对乾嘉学派的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

二、《孙星衍研究》发掘了孙星衍交游的学术史意义

《孙星衍研究》一书多有创见,尤其是交游、经学、刻书、版本、金石、方志、诗歌、骈文等,较之前人,研究更加深入。仅以孙氏交游为例以间窥之。

孙星衍是乾嘉学派的重要一员,性情豪爽,乐于交游,故与乾嘉学派众多学者交往密切。乾嘉学派的学风影响了孙星衍,孙星衍的学行也对乾嘉学派产生影响,这就注定了研究孙星衍交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孙星衍交游广泛,焦老师在力求全面把握孙星衍交游情况的基础上,又对重要的师长如袁枚、钱大昕、纪昀,友朋如洪亮吉、汪中,幕僚如顾广圻、严可均等人做出重点考察。以孙星衍与诸家之关系、诸家之间的相互影响、诸家交往中发生的具体学术问题以及孙星衍在这些问题上的见解与贡献等为研究重点。

从篇幅上看,对孙星衍交游的研究有七万多字,约占全书的七分之一,焦老师用这么大篇幅来写交游,目的在于“通过对孙星衍交游的考察,旨在彰显乾嘉学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平等讨论、惟是以求的学术风尚,从一个角度昭示孙星衍与乾嘉学派的关系”b。

三、点面结合、可资借鉴的《尚书今古文注疏》研究

《尚书今古文注疏》是孙星衍的代表作。焦老师在吴国宏先生的《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研究》基础上,对该书做了约八万字的专题探讨,对于研究孙星衍的《尚书》学及乾嘉《尚书》学成就贡献良多。

焦老师在这一部分中从孙星衍撰写《尚书今古文注疏》的背景入手,在对《尚书今古文注疏》的诠释体例、原则、方法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精选历代聚讼纷纭的“曰若稽古”“璇璣玉衡”“象以典刑”“俊乂在官”“在治忽”“思曰睿,睿作圣”“《高宗肜日》”“《金縢》”等八个问题,将其置于《尚书》学史的链条中进行研究。通过对历史上这些存在分歧问题的细密探讨,总结了孙星衍的注释特点、贡献与局限,既深化、细化了对《尚书今古文注疏》的研究,也由对《尚书今古文注疏》的深入分析,总结了乾嘉学派的治经方法、学术倾向。最后通过比较当今《尚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刘起釪先生的《尚书校释译论》与《尚书今古文注疏》的关系,突出了孙星衍治经方法、治学精神的深远影响。

众所周知,《尚书》最古,问题最多。单就古今文之争,就足以写一部纷争史。孙氏之前,经清人姚际恒、阎若璩、惠栋等人努力,伪古文《尚书》的问题基本厘清。到了乾嘉时期,把伪古文从《尚书》中剔除并为真正的今文篇章进行注释是势在必行的时代任务。在孙星衍的《尚书今古文注疏》之前,已有江声的《尚书集注音疏》、王鸣盛的《尚书后案》、段玉裁的《古文尚书撰异》问世。然而这三家作品各有优长,亦皆有所不足:江氏尊古用篆、王氏主郑轻今、段氏别文崇古,难以此三家著作代替孔颖达《尚书正义》。于此时,孙氏注疏应运而生。焦老师对于孙氏在《尚书》学领域的长期积累、写作缘由等搜罗极博,阐述透辟,自不必说,其中八条案例的选择与分析尤为瞩目。

《尚书今古文注疏》既有乾嘉学派力求无征不信、谨严求实、崇汉抑宋等特点,也有孙星衍个人的学术追求。焦老师从精选的八条注疏中总结了孙星衍的注疏风格,提炼出其《尚书今古文注疏》的三大特点:其一,综括众说,不取宋元;其二,全面发掘,慎取别择;其三,精研深思,力求创获。对孙氏注疏的不足之处,焦老师也做了客观分析,认为主要表现在:排斥孔传过甚,列异说而不断,对今、古文说的划分尚不分明三个方面,可谓深中肯綮。

《孙星衍研究》的贡献远不止上述几点。焦老师不仅对孙星衍的为人、为政、为学做了比较全面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将孙氏放诸乾嘉学派中进行立体化的展示,呈现出的不是流于书面的孙星衍,而是真实生活在那个时代、与当时众人交流甚密、有很多趣味之处的孙星衍。对孙星衍的研究,这应该是目前为止最详尽的一部著作了。

当然,《孙星衍研究》也有不足之处。焦老师擅长经学史,对于经学方面的阐释极为到位,然而对于小学方面的分析略有不足,而且因本书涉及面广,个别部分的分析不够深入,语言也似平实有余而灵动不足。另外,孙星衍的书法取法苏轼、祝允明等人,尤以篆体闻名当时,然对孙氏书法,少有品评者,想必是因孙氏徜徉学海,名著儒林,其书法为学问所掩。《孙星衍研究》未设专节讨论孙氏书法,是一缺憾。好在曲阜师范大学范海霞于2019年完成的硕士学位论文《孙星衍书法研究》一文可补其失。相比于该书之成就,此皆瑕不掩瑜者也。

a 焦桂美:《孙星衍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第1页。

b 焦桂美:《孙星衍研究·前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第3页。

参考文献:

[1] 焦桂美.孙星衍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

[2] 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 中国古籍总目编纂委员会编.中国古籍总目 [M].北京:中华书局,2013.

作 者: 邹遵皓,本科毕业于山东理工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古典文献学。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