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战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发挥媒体在新闻宣传、舆论引导、活动组织、用户互动等方面的优势,自2018年以来,津云新媒体组建脱贫攻坚专项工作团队,该团队守初心、担使命,有力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这场战役中持续投入力量,不断创新模式,取得实实在在的社会效益和帮扶成果。扎实的脱贫攻坚成果,让天津津云新媒体脱贫攻坚专项工作团队(以下简称“工作团队”)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打造宣传扶贫的舆论场
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讲好扶贫故事,以此凝聚人心,树立扶贫信心,是主流媒体的初心与使命。2018年开始,工作团队就长期跟踪报道远赴甘肃陇南的天津扶贫干部宋鹏,策划推出短视频作品《臊子书记》,讲述宋鹏在甘肃陇南大寨村工作3年,通过挖掘地方特色打造电商产业链、铺设幸福路的故事。宋鹏探索的扶贫模式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该短视频在全网各平台传播曝光度累计过亿人次,也荣获了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2019年,津云记者又赴新疆拍摄天津扶贫干部席世明的事迹,创新采用第一人称视角,通过镜头的直观表达,回忆、追思和展望,帮助受众了解席世明生前所开展的扶贫工作。推出的短视频作品《沙漠之子》,情节流畅,情感细腻、暖心催泪,真实还原了天津援疆干部的扶贫心路,真情流露了受援地区群众的感激之情,推出后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工作团队充分发挥“中央厨房”的作用,调动各区融媒体中心的力量,联合河北、甘肃、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区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同策划录制了2020全国两会特别节目《脱贫云中云》系列访谈节目。该节目大胆创新、勇于尝试,与河北长城新媒体集团、甘肃广播电视总台、新疆日报社、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西藏昌都电视台以共同邀约、联合采访、同步刊播的形式展开合作。节目聚焦医疗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消费扶贫等领域,着力体现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等突出问题后,当地群众的喜人变化,突出展现天津扶贫干部多年来同当地基层干部并肩战斗的深厚情谊,深入探讨如何建立长效“造血”机制,并对决战决胜攻坚目标提出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五期节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内涵深刻,讲故事、举事例、谈思路、想办法,有血有肉、温暖感动。该系列访谈节目也受到中宣部的表扬。
2020年7月起,工作团队派出4路摄制团队,分赴甘肃、河北承德、西藏、青海等地,津云记者们克服了高反、塌方、寒冷、酷热等恶劣环境,从华北平原到雪域高原,记者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作品显示温度。三个月的实力采访,共制作21部《脱贫攻坚一线探访》系列短视频,近10部作品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央视新闻等央媒转载,其中短视频《奔跑的蜗牛》和《回乡人》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朝闻天下》栏目播出,立体展现人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
搭建新闻扶贫的大卖场
脱贫攻坚战,是一场硬仗,要打赢这场战役,就要有实实在在的举措。2019年,工作团队策划《新闻扶贫,我们在一起》公益活动,依托天津融媒体粉丝狂欢节,通过新闻扶贫的方式,把陇南市131种“网红”农特产品引入天津,彰显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2019年7月26日,第七届天津融媒体粉丝狂欢节开幕当天,工作团队帮助陇南电商发展局与天津市甘肃商会、天津市餐饮行业协会在消费扶贫、劳务引进、职业教育、项目对接等方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天津市甘肃商会、天津市陇源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文县山哥水妹、康县鸿泰等6家陇南企业建立起扶贫产品供销合作。天津市餐饮行业协会下的9家餐饮企业和行业组织也与陇南商户达成长期合作意向。
活动中,工作团队邀请海河传媒中心19位主持人设计、编排预热短视频,创造出多个爆款产品,引来粉丝争相购买。此外,津云新媒体旗下的多个融媒体工作室也通过图文、音视频、漫画、VR……全息呈现让广大网友感受到媒体融合的强劲爆发力。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客户端等传播矩阵,千龙网、东方网、今日头条、快手、新浪微博等网络媒体和商业平台,联手上映一场轰轰烈烈的新闻扶貧大片。粉丝狂欢节举办的3天时间里,该活动的直播、报道共计刊发105篇,全网总点击量突破4300万,展现出新闻扶贫活动“连点成面”的传播力量。2019年11月,“新闻扶贫,我们在一起”公益销售活动入选中国记协组织的“2019中国新媒体社会责任十大优秀案例”。
开辟消费扶贫的新战场
2020年是决战全面小康、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工作团队以“老乡别急,我们帮你”为主题,以“网络直播带货”为形式,发挥媒体融合的优势,与天津海河传媒中心的知名主持人通力合作,采用现场带货、“连麦”带货等方式为天津对口帮扶支援的贫困地区销售扶贫产品。自5月21日首场启动至今,已组织11场活动,累计成交额达5180余万元。
该系列公益活动将直播带货扶贫与脱贫攻坚宣传结合一体,创造了在全国具有天津特色的“宣传+帮扶”的独有模式。工作团队深入挖掘各区对口帮扶地区扶贫产品背后的故事,充分了解帮扶地区群众“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努力改变生活面貌的奋斗精神,在直播脚本里融入风土人情、产品文化,并找到与天津民俗文化的最优结合点,碰撞出一期期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直播,比如,相声味儿、脱口秀、田园风、家宴范儿、云连麦等多种形式。创新的表现形式和现场编排都极大地打破了现有直播带货的固定模式,更加贴合网友喜好,也在互动中增强天津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的宣传效果。
该系列公益活动真正实现了媒体的内容属性、服务属性及金融属性的融合,更是体现了“融合”更深层次的含义和更典型性的示范。工作团队联合广电传统媒体的主持人,结合本地资源,对节目进行整体包装、运营和推广运维,充分发挥了媒体融合优势,找到了融合的最佳结合点。而对于扶贫攻坚工作的媒体赋能、融合加持,也建立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在直播现场,每位主持人都能够将自己的业务专长巧妙融入直播氛围中,轻松拉近与网民之间的距离,增强感染力,提高观看率,也夯实了购买力。同时,对扶贫产品和当地乡土民情了如指掌的各区主要负责同志加入,也让党委、政府的形象树立得更加鲜明。
在宣传推广方面,活动的前期预热、行进播报、后期推广,都能通过津云“中央厨房”进行全流程实时指挥调度,所有成稿不仅发布于海河传媒中心的全媒体平台,并在全国70多家新闻网站和海外40多家华文媒体转发,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振了信心、鼓舞了士气。2020年11月,“老乡别急,我们帮你”脱贫攻坚直播带货系列公益扶贫活动入选中国记协组织的“2020中国新媒体扶贫十大优秀案例”。
聚焦乡村振兴的新片场
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工作团队广大记者们激情振奋、备受鼓舞。大家把荣誉放在了身后,继续把责任扛在肩上。
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工作团队联合甘肃、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媒体共同策划推出了《老乡,你好!》系列访谈节目,以鲜明的主题、丰富的内容、有温度的故事和融合传播的手段,生动展示了天津对口支援地区群众脱贫后的新生活和新变化。该节目包括《甘肃篇》《新疆篇》《甘肃陇南篇》《西藏篇》《青海篇》等5期,紧紧围绕“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这一中心思想,聚焦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等多个领域,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想法、找办法、寻章法。
节目充分发挥协同合作和媒体融合优势,在云端架设访谈室,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扶贫干部、有关地区政府负责同志、脱贫群众代表等通过网络“共聚一堂”,总结交流脱贫攻坚宝贵经验和做法,依托津云“中央厨房”建立指挥中心和素材共享平台,联合甘肃、新疆、西藏、青海四地媒体同时深入基层一线,通过镜头记录老乡生活的喜人变化,并用轻松活泼的Vlog形式呈现。在前期准备中,各媒体进行合理有效的分工,津云新媒体提供总体策划思路,四地媒体分赴基层一线深入采访,深入老乡家里,问候一声:老乡你好!四地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媒体记者更是践行“四力”精神,让报道出新出彩。比如,在甘肃,报道团队先后奔赴了平凉市和陇南市,行程超过1000公里,历时四天时间,完成了两地的采访录制任务;在青海,报道团队遭遇大雪天气,道路有凝冻,通行困難,团队克服不利因素,深入郭麻日村老乡家中,探访让老乡实现“小病不出村”的新生活,高质量完成了采访任务。
为满足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不同传播需求,每期节目不仅推出时长约30分钟的长视频,还将长视频拆条以2-4分钟的短视频形式推荐展示。同时,将嘉宾精彩发言进行提炼,制作便于微信朋友圈传播的海报和长图,力求产品形态丰富,传播精准有效。全国两会期间,该系列访谈节目通过甘肃、新疆、西藏、青海的15家媒体平台刊播。新华网、央视频、中国日报等中央媒体平台和30多家省级媒体平台转发。跨地区、跨媒体,践行“四力”提升“内力”,努力让该系列作品成为反映新时代、记录新时代的好作品。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在新的征程,该工作团队又将新的使命扛在肩上,走好脚下每一步,干好当下每件事,以新作为、新担当、新气象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作者系津云新媒体视频中心副主任
【编辑:左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