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疑趣”教学模式

2021-05-04 18:40鲍佳怡
江西教育C 2021年4期
关键词:笔者交流情境

鲍佳怡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伴随着学习的始终,问题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核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探究出“疑趣”教学模式。“疑趣”教学模式以“趣”为前提,以“疑”为主线,以“探”为手段,以“学”为宗旨,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会自主探究,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与能力的提高。笔者将结合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中“怎样滚得远”一课,谈谈“疑趣”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 趣思共生,创境设疑

卢梭曾经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学生只有对数学内容产生兴趣,才会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从而自主建构知识。“疑趣”课堂趣思共生,课堂充满快乐氛围。

情境能激发情感,问题能诱发思考,在情境中设疑是激发学生思考的好方法。教师要将问题融入情境,通过设疑激发兴趣,用问题点燃思维。设疑是“疑趣”教学的第一步,教师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设置具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以境激趣,以疑引思,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探究活动。例如,在教学“怎样滚得远”一课时,笔者创设了一个游戏情境:用木板和砖块搭成斜坡,将圆柱形状的茶叶罐从斜坡上滚下去,比谁搭建的斜坡让茶叶罐滚得远。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探究的积极性,笔者给全体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实验活动,经历探究过程,亲手验证自己的猜想。

二、 合作研学,积极问疑

在提出问题后,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交流时间,让学生通过互动去探究和解决问题。在“疑趣”课堂中,教师应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给学生提供思考交流的时间,让他们自己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此,笔者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共同探寻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

问疑是“疑趣”教学的第二步,旨在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互动交流,通过讨论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在教学“怎样滚得远”一课时,当学生提出各种猜测后,笔者没有立即让他们动手实验,而是先让他们分组讨论,在共同研讨中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经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各组形成了实验计划,明确了实验方法、步骤和要求。在此环节中,教师既要成为学生合作的组织者,又要成为学生问疑的助推者,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指导学生学会问疑、答疑。

三、 实践体验,主动探疑

“疑趣”教学是基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教学,问题的答案及数学结论都要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前提下形成,而动手做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有效方式。实践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依托学生的形象思维,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探疑是“疑趣”教学的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学生在问疑中形成研究方案后,要通过实践的方式去实施方案,在实践中理解,在亲手操作中收集数据,在探究过程中享受成功的乐趣。例如,在教学“怎样滚得远”一课时,当各组完成了实验方案的设计后,笔者给他们提供木板、砖块、量角器、皮尺等工具,带领学生来到操场,让他们动手实验。学生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操作,有的负责测量,有的负责记录,他们有条不紊地开展实验,在实践中,他们对问题有了准确而深刻的理解。

四、 交流思辨,共同解疑

解疑是“疑趣”教学的最后一步,要求学生借助集体的智慧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交流,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他们相互补充,共同分析归纳,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在共同解疑环节,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搭建交流的舞台,而且要鼓励学生踊跃展示,勇于质疑,大胆发表观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不仅发现问题的本质,而且学会举一反三,懂得归纳概括,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怎样滚得远”一课时,当学生收集了丰富的数据资料后,笔者组织他们汇报交流,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概括實验结论,通过集体交流,学生最终解决了“怎样滚得远”的问题,形成了一致意见。在交流环节中,笔者还引导学生回顾反思,分享经验教训,使学生懂得“猜想不一定正确,需要验证”的道理。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程开甲小学)

猜你喜欢
笔者交流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老师,别走……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