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坪坪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对语文课程基本理念进行阐释时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有育人和育能的功能。育人就是通過优秀的文化作品熏陶、感染学生,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育能是指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编排采用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的结构,将语文教学的育人和育能功能提升到重要的位置。因此,语文教师既要以优秀的文学作品感染人,又要以规范、唯美的文字培育人。
一、体验情感之美
语文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理解,去感悟课文所传递的人性光辉和道德之美,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对文字的阅读、品悟中,去捕捉作品中人物闪亮的人性光芒,学习他们优秀的道德情操。
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梅花魂》一课的语言文字极为动情,将一位老华侨的赤子之心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但是,读者只有拥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才能真正读懂文中人物的内心,感受那浓浓的爱国情怀和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在教学时,笔者带着学生从课文作者的视角出发,梳理她的心理、认知变化,带领学生徜徉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品词析句。学生在文本意境的熏陶下,能随着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感。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二、品悟表达之美
如今节奏快、篇幅短、跳跃性强的网络信息正悄然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深度阅读变得越来越难实现。受网络环境的影响,小学生无论是在课堂内还是在课堂外,都难以进入深度学习状态,他们还会经常打断其他同学的阅读、思考和感悟。因此,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静下心来深度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例如,在阅读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中毛主席儿子岸英牺牲后的内容时,有学生刚阅读了一会儿就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想要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但是,其他学生还在阅读、埋头思考,笔者示意他先放下手,并用禁音的手势暗示他暂时不要打扰别人。笔者轻轻走到他的身边,看到他用笔在课文中圈画出“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紧锁的眉头”等句子,并在旁边批注了“极度悲痛”几个字。笔者拿起红笔在“极度悲痛”上画了一个五角星,然后小声跟他说:“老师觉得毛主席当时的心情肯定非常复杂,你说呢?”待全班学生都读完了课文后,笔者首先让刚才那个学生发言。此时,他将原先的“极度悲痛”改成了“深深的思念、无限的伤痛、严重的打击”。笔者将他之前的答案呈现出来,让他谈谈自己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从而让他在进一步的自我反思、总结中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领会思辨之美
育人的工作是细致入微、春风化雨的,任何教条式的说教都抵不上学生自己内心的思考和认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经验进行思辨,在自我否定、不断完善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知。
例如,在阅读了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田忌赛马》一文时,很多学生赞叹孙膑超人的思维和卓越的军事天赋。为了让学生走出这种对人物贴标签式的平面认知,体会到思维的力量,笔者给他们补充了另一个故事《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然后发问:“有人说,孙膑赢了赛马,却输了诚信,因为他破坏了规则。你怎么看?”有学生说:“孙膑没有破坏比赛规则。相反,他很懂得取舍,他深知只有舍才会有得。有时候我们明知自己不如别人,就应该避开自己的短处,拿自己的长处去接受挑战。”在这样的道德思辨和文本的二次阅读中,学生的思维被充分激活,原来单一的课堂声音变得丰富、多元,个性化的理解和个人独特的感悟不断产生。
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优秀文学作品,它们拥有育人和育能的双重功能。让我们带领学生徜徉于富有温度的语言文字之中,以高尚的道德之美和精准的表达之美浸润学生的心灵,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搬经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