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禽戏对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影响

2021-05-04 06:45:34
关键词:题项百分比文化自信

汤 攀

(合肥学院公共体育与艺术教学部,安徽合肥 230601)

文化自信是最基本和最持久的民族进步力量,只有坚定地笃信自己的民族文化,才能从容看待文化差异,激发创新与创造的活力[1−2]。高校是思想与教育的前沿阵地,也是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基地,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既是每位高校教师责无旁贷的育人目标和社会责任,也是实现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毋庸讳言,今天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工作仍然面临着西强东弱、多元化思潮等多方面的艰巨挑战[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之“根”[4]。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五禽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医与养生之经典结合,具有“治未病”、促健康之功效[5]。五禽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延续发展的精神标识之一,其博大精深的理念与独一无二的神韵,能够激发民族内心最深处的自信和自豪。探讨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使他们成为民族使命的优秀接班人。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为深入研究高校公共体育开设五禽戏对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影响,随机挑选某高校大一、大二两个班级学生,开展为期16周的五禽戏教学。其中男生41人,女生45人,开课第一周发放86份问卷,全部回收。剔除无效数据,录入有效分析样本81份。第十六周再次发放问卷,全部回收,获得有效问卷84份。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问卷统一采用Likert量表五级评分的方法,将答案设置为“完全符合”“大部分符合”“部分符合部分不符合”“大部分不符合”“完全不符合”五个水平选项,分别记为5~1,通过专家法对题项的内容和表达方式进行修正,保留25个题项,并对问卷进行了信效度检验。

1.2.2 数理统计法

使用SPSS AMOS 21.0的最大似然法对构建模型进行检验,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对文化自信问卷4方面内容、25个题项进行因子分析来评估本问卷假设因子结构的拟合度。使用SPSS19.0对配对样本进行检验分析,推断实验前后的两个总体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2 研究结果

2.1 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2.1.1 问卷编制

参考西南大学心理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创编的《青年学生自信问卷》[6]、《文化自信问卷》[7]等资料,以文化自信所包含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四个方面内容为基础,经过反复修订,编制了“大学生文化自信”调查问卷,见表1。

表1 大学生文化自信调查问卷

问卷共计25项,从“知、情、意、行”四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环节,考察通过16周五禽戏的学习前后大学生文化自信量表的变化[8−9]。“知”是认知,是指对客观事物的识辨能力和判断依据,是基础,问卷对应题项为a1、a2、b13、c16、d23;“情”是情感,是在进行价值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和态度,是关键,问卷对应题项为a3、a4、a5、a8、b14、c17、d20、d21、d24;“意”是意志,是为实现目标所作的自觉努力与支配行为的力量,是保障,a7、a12、c19、d22等为对应题项;“行”是行为,是内在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表现,是归宿,a6、a9、a10、a11、b15、c18、d25等为对应题项。

四个环节包含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容,有针对性地观察在培养和践行“文化自信”过程中是否呈现为由表及里的不断发展状态,实现最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标。

2.1.2 信度分析

信度是衡量测量结果一致性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越高就可以说明其可靠性越强。运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内部一致性信度中的克隆巴赫系数进行验证,得到本次问卷各维度量表及总量表系数。发现25个题项的总量表克隆巴赫系数为0.813,但第8题校正的项总计相关性系数为0.028,第21题为0.027。删除第8题与第21题后,Cronbach's Alpha系数上升为0.841。由表2可以看出,4个维度系数在0.611~0.771之间,再次删除每个题项后也不会导致相应维度的克隆巴赫系数上升,反映出该问卷具备较好内部一致性信度。

表2 问卷内容的内部信度检验

2.1.3 结构效度分析

为了科学地评估四个维度的假设因子结构的拟合度,对保留的23个题项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运用SPSS AMOS 21.0 Maximum likelihood对模型参数估计进行检验。由表3知,χ2/df<2,提示构想模型拟合较好;GFI,CFI,IFI均大于0.5,提示拟合可行。由图1可见,19个观测变量在对应潜变量的载荷均大于0.4,表示其观测变量设置合理。综上情况,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证明本模型拟合良好,问卷具备较好的结构效度,编制的大学生文化自信调查问卷由23个条目组成。

表3 问卷的结构效度检验(N=81,条目=23)

图1 大学生文化自信因素结构模型图

2.2 调查与分析

2.2.1 描述性分析

配对样本t检验属于参数检验的一类,而参数检验需要满足各个样本来自于正态分布总体的前提。利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检验数据正态性,结果见表4。样本的各特征参数P值均小于0.05,所以拒绝零假设,认为本总体不是服从正态分布,故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的配对样本Wilcoxon符号秩检验来验证假设。

2.2.2 配对样本Wilcoxon符号秩检验

首先设定原假设为:通过16周五禽戏教学与练习,大学生们对文化自信所包含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四个方面内容无变化。即假设学习前与学习后之间差异的中位数等于0,每次选入一对变量,采用相关配对样本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见表5。

由表5可以得出:通过16周的五禽戏学习,学生们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a1−a12)的大部分观测变量变化显著,证明五禽戏的学习对提高大学生传统文化认知与践行是有积极意义的。虽然,a7与a11前后变化不明显;a7题项是“我认为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值得称赞”,a11题项是“如果有传统文化的宣传或保护活动,我会克服困难主动参加”。从调查问卷上看,a7题项选择“完全同意”、“大部分同意”2级累计百分比平均数达到81.76%,a11选择“完全同意”、“大部分同意”2级累计百分比平均数达到73.45%,反映出其观点学习前就很高、很稳定了。本次实验方案对践行红色革命文化的行为有影响(b15),对“文化自信”所包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c16−c19)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d20−d25)两个潜变量影响不显著。

表4 调查问卷样本各特征参数正态检验

表5 学习五禽戏前后配对样本Wilcoxon符合秩检验

总体来看,大学生对文化自信所包含的四个方面内容认同度较高,能够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地位,在国际多元化文化冲突中可以保持比较理性的态度与行为。

从第一次问卷来看,绝大多数同学对文化自信是持肯定态度。23个选项、5级量表中选择“完全同意”、“大部分同意”2级累计百分比平均数达到67.03%,其中“认知”累计百分比平均数63.3%,“情感”累计百分比平均数70.91%,“意志”累计百分比平均数73.63%,“行为”累计百分比平均数62.04%,反馈出知情意行的一致性。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群体整体文化素质较高,普遍对民族传统文化有基本的了解。

从第二次问卷来看,通过16周五禽戏学习,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a1−a12)选择“完全同意”、“大部分同意”2级累计百分比平均数达到75.01%,比学习前高出21.3%,其数据与配对样本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论保持高度一致,证明通过五禽戏的学习,明显地提升了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践行意愿。红色革命文化题项关于b15选择“完全同意”、“大部分同意”2级累计百分比达到55.1%,比学习前高出20.6%。一方面说明有可能传统五禽戏的学习对调动大学生参加红色革命文化活动意愿有正面积极影响;另一方面说明有可能其他外界因素(如本学期开设的相关思政课程或社会舆论宣传等)激发了大学生参加红色革命文化活动意愿。

2.3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大学生群体普遍对民族文化有一个较高的认同,但有少部分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还有待提高。从调查结果上看:选择“完全不同意”、“大部分不同意”2级累计百分比平均数达到5.2%,其中a2题项“我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导引养生术、中医理论的核心观点”和b15题项“我会利用假期主动参观红色革命文化遗址”选择“完全不同意”、“大部分不同意”2级累计百分比分别达到31.02%、20.1%。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博大的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是存在很多部分不是很了解,对中国革命文化的践行积极性有待提高。

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影响大学生文化自信“知情意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首先,发自内心的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既需要以我国经济、军事、政治等的发展为基础,也需要文化与时俱进的创新和积累。现代社会信息的大爆炸,使部分大学生产生了茫然,容易被碎片化信息所淹没,难以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文化精髓与境界,导致认知层面肤浅,必然产生实践体悟差的结局。其次,在长期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的过程中,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产生了认知度低和实践信心不足的现象。进一步影响到他们持冷漠态度对待民族文化的发展,不积极参加相关活动。此现象容易让大学生在文化冲突过程中产生文化自卑心理。最后,高校需进一步加强中国优秀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学生首先需要学习做人,然后才是做事和做学问。但目前很多思想与文化内容在高校课程设置中没有形成有机衔接的教育体系,大学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还没有落实“课程思政”的时代要求,也未及时更新自己的储备知识,用心提升课堂魅力来吸引学生学习。中国优秀文化课程应该设置成为学生必修课程,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都是围绕培养品德为主的教育,当然应该成为育人成才的优先教育内容。

3 建议与结论

首先,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性。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是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的精神标识,其含有的丰富的哲学、人文与道德内涵,可以启迪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一无二的智慧、神韵与气度,增添了中国人内心深处自信的源泉。历经五千年发展与积累的中华文明从未中断,其奥妙在于中国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和包容度。带领大学生深入探讨中华文化蕴含的理念,结合时代进行创新,让文化自信不断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展现永久风采。

其次,文化自信的培养需要接地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重在活化,活在当今艺术的创造中,活在年轻一代的心中。作为当代青年知识群体的大学生只有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生动、深刻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自己的密切关系和对自己人生的价值意义,才能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心。

再次,文化自信的培养需要全方面齐头并进。既需要学校营造弘扬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文化氛围,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精神,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方法,提高课程的实效性;也需要加强大学生所处文化环境的宣传引导与网络媒体的信息监管;同时还需要调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配合,让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基础上形成继承文化精髓的传统。

总之,文化兴则国运兴。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既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更关乎“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将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寄托于年轻人身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文化自信之关键性。只有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认同与践行,才能增强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实现大国之崛起。

猜你喜欢
题项百分比文化自信
教师教学风格测量工具TSI修订的实证研究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LED灯闪烁百分比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电子制作(2017年20期)2017-04-26 06:57:46
高职学生价值观调查的研究变量的项目分析
山西青年(2017年6期)2017-03-15 01:27:59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声屏世界(2016年9期)2016-11-10 22:23:12
师之大爱—————三尺讲台铸辉煌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35:36
肝癌患者外周血Treg、Th17百分比及IL-17水平观察
山东医药(2015年15期)2016-01-12 00:39:58
12题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结构的多样本分析
心理学探新(2015年4期)2015-12-10 12:54:02
调查问卷的信效度检验及结构调整的定量分析
大学教育(2014年6期)2014-07-25 19:06:32
商贸投资最适宜国家和地区
海外星云 (2012年24期)2012-04-29 00:3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