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 巷 探 微

2021-05-03 10:53椿
闽都文化 2021年3期
关键词:纪念堂协和医院管风琴

葛 椿

《榕城考古略》记载:“观巷,在鳌峰坊之南,旧名仙迹坊。有里庄、中有双石奇迹,今名仙迹境。巷里有两岐皆绕于山之阴。”于山,又名九仙山,山上有九仙观。这是观巷得名的由来。观巷历史上,曾是“福州格致中学”(观巷10号)、“刘公纪念堂”(观巷9号)、“协和医院”(观巷太平街)所在地,在福州教育、宗教、医疗等领域影响深远。

观巷

1901年的格致中学

2017年的格致中学

2017年12月15日,格致中学隆重举行170周年校庆大会。学校与风光旖旎的于山为邻,和亭亭玉立的白塔相伴。它厚重的历史、儒雅的气质和清幽的环境,在市中心构成一道别样风景。福州格致中学于1847年由美国教会创办,是中国近代最早创办的新式中等学校之一,“格致”校名取自儒家经典《礼记·大学》的“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意为探索事物的原理而获得真知。学校在教会办学和私立办学期间,按欧美中等学校模式设置课程,重视英语教学,传播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在八闽乃至东南亚一带颇负盛名,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政府接办后,百年老校焕发青春,一直是声誉卓然的市属省级重点中学。

170多年来,学校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栋梁之材,如著名爱国人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福建省副省长的陈绍宽和丁超五(曾任学校董事长),著名专家学者林一、陈锡恩、林本铭、林本芝,中科院院士王世真、陈建生、刘应明、陈懿,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陈镜明,著名书画家郑乃珖、林锴、潘懋勋、陈奋武,国际乒坛名将郑怀颖,体操冠军蔡焕宗等。

福州格致中学有着光荣的爱国革命传统。早年,格致师生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许多格致师生拍案而起,投笔从戎。革命烈士吴石、蔡威、方尔灏、柯成贵、郑挺、林波、陈大鹍等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福州观巷基督教堂位于福州市鼓楼区观巷9号,毗邻鳌峰书院和格致中学。原名“刘孟湜牧师纪念堂”,又称“刘公纪念堂”。其前身是“太平街教堂”,有着百年的悠久历史。至1915年,随着教会事业的发展,信徒越来越多,太平街教堂面积太小,容纳不下,必须另建一座大教堂。当时,刘孟湜牧师的儿子刘谦安兄弟两人,为纪念父亲刘孟湜(福州市第一位华人牧师),捐出1万银圆。太平街教堂众信徒也纷纷捐款。至1916年教堂建成,命名为“刘孟湜牧师纪念堂”,又称“刘公纪念堂”。原鼓楼“太平街教堂”迁至观巷新堂,此堂是福建省当时最大的教堂。

观巷刘公纪念堂

美国教会还赠送该教堂一台美国制造的雀屏式黄铜巨型管风琴。该管风琴宽约8米,高约5米,安装于圣坛墙的正中央。金属风管竖置,由中间向两边列开,依次增高增粗,两旁最粗的琴管有20多厘米。演奏该琴时需要4人帮助鼓风,音量宏大。这是当时中国第三台管风琴,非常珍贵。此后福州基督教会凡大型节日音乐会及重要庆典活动均在观巷“刘公纪念堂”举行。

1948年10月,该堂还举办百人演唱的英文经典名曲《弥赛亚》音乐会,创造了福州近代音乐史上演唱该作品人数最多的纪录。世界著名钢琴演奏家、指挥家福路博士担任指挥,福建音乐专科学校李教授钢琴伴奏。

“刘公纪念馆”是福州最早使用管风琴的地方,在福建音乐文化史中是一个里程碑。可惜这台管风琴于1944年福州第二次被日寇攻陷时受损。福州基督教会原拟聘请美国技术人员来福州修缮,但因战乱无法成行。“文革”期间,管风琴不幸被拆毁。

管风琴首席演奏师林雪金(1894—1979),闽侯川石镇人,基督教徒,燕山大学毕业后,任格致中学校长助理。后到美国学习管风琴3年,回国后担任“刘公纪念堂”管风琴演奏长达40年。她的丈夫薛廷模(1896—1979)系福州格致中学校长,任职长达24年。两人婚后,生有三女。薛廷模雄心壮志,认为中国人接办教会学校,不办则已,要办就一定要把格致中学办成一个高质量、高水平的第一流中等学校。他说到做到了。

协和医院外科大楼大厅竖立着高大的字碑:“百年协和,源远流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前身为福建基督教协和医院,是由创建于1860年的圣教医院和创建于1900年的马高爱医院合并而成,为八闽现代医院之发源地。

圣教医院早期医生柯为良,是纽约大学医学博士,医术高超,为许多病人解除疾苦。清同治九年(1870),他在福州台江吉祥山开办可容纳70个病人的保福山圣教医院,并在医院内成立了近代中国民间第三个“反吸食鸦片会”,用西医帮助2000多名烟民戒毒。他“通闽语,识华文”,翻译了我国早期的西医教科书《体学新编》,全书3卷,有人体图264幅,是西医基础学传入近代中国的重要标志。他还撰写了《医馆略述》等多部书籍,以圣教医院为依托办医学堂,系统地传授西医理论和技术,培养中国医生。1880年夏天,因操劳过度,不幸中暑而死,享年35岁。福州民众在他的墓碑上镌刻中文墓志铭,以表达崇敬和感谢。

1888年,美国女医生富克理来福州圣教医院主持工作。1893年,她在院内创办女医校,首期培养了4名学生,毕业后都留在本院工作。她医术精湛,医学著述颇丰,还用福州方言编了《卫生撮问》等一系列卫生保健科普读本,分发给民众,深受欢迎。

19世纪末,金雅丹医生将女儿留在美国,与妻子远渡重洋来到福州圣教医院。他医术高超,在极简陋条件下可熟练实行肿瘤切除等高难度手术,治愈病人无数,受到坊间广泛好评。曾任福建浦城、侯官知县的吕渭英,经金雅丹医生治愈,后送来“西来扁鹊”牌匾,赞扬金医生的高超技术。

马高爱医院及附设护士学校旧影

如今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马高爱医院是福州协和医院的前身之一。光绪三年(1877),由西格尼·特拉斯克小姐创办,并以捐资者——巴尔的摩一位女信徒的名字命名。这是中国第一所妇女和儿童专门医院,故本地人有时也称之为“岭后妇孺医院”。最初的马高爱医院是一座简易的两层砖楼,仅用屏风把女医生的住所与病人分开。这座楼在宣统二年(1910)前后因台风倒塌。民国元年(1912)重建,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妇女儿童医院。外科、产科、手术室、包扎室、药房、病房、实验室、办公室和教学室等一应俱全,设有独立门诊部,还配有洗衣房、电梯、排球场等。后在医院的东南面购置32间中式房屋,粉刷翻新后成立了福州第一家隔离医院。马高爱医院为近代福州带来了一大批优秀的医学、医务工作者。民国二十五年(1936),该院同中华基督教会创办的“圣教妇孺医院”合并,迁往福州观巷太平街成立“基督教协和医院”。

在马高爱工作的女医生许金訇,1865年出生在福州仓山,是我国最早留学海外的女医学博士。她克服巨大困难,认真学习英文,考取美国威斯利安大学。毕业后,她又入费城女子医学院学习,经过长达10年的苦读,终于取得医学博士学位。美国大学的图书馆至今仍保留着她的博士证书影印件。

她是第一位没有缠足的福州女子。1898年,当时主持清朝外交事务的李鸿章,派许金訇作为中国妇女代表,赴伦敦参加会议。1929年,她逝世于新加坡,享年63岁。

1907年,被誉为中国护士协会之母的信宝珠女士从美国来福州,就任马高爱医院护士长。在中国医学会秘书菲律普·高士兰医生支持下,她致力于在福州创办护士学校。创办了中国注册的第一所护校——佛罗伦萨·南丁格尔护士和助产士培训学校,并掀起在全国成立护士学校的热潮。

在信宝珠的努力下,1914年6月,上海召开了中国护士协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翻开了我国护理学的历史篇章。她从1922年起担任中国护士协会总干事,直至1944年回国。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现已发展为一所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坐落在福州市中心风景秀丽的于山之麓,本身就是榕城一道靓丽的风景。

猜你喜欢
纪念堂协和医院管风琴
我校10项成果获2020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奖
全国2000 家协和医院,只有3 家是真的
我校16项成果获2019年福建医学科技奖
管风琴与电子管风琴演奏技巧的对比性研究与思考
七问管风琴
协和医院病案里的名人们
中正纪念堂“空间解严”疑有算计
帕切贝尔的管风琴宝藏
“中正纪念堂”存废成岛内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