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 引导下椎体成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效果评价

2021-05-01 02:42陈世彦陈正刚张秀森黄世超吴继彬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5期
关键词:前缘压缩性椎体

陈世彦,陈正刚,张秀森,黄世超,吴继彬(通讯作者)

(1 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骨科 江苏 徐州 221000)

(2 徐州市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 江苏 徐州 221000)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重,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也逐渐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由于老年人群钙流失较为严重,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高,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是老年群体中常见的骨折类型[1];患者骨折后,往往会出现脊椎后凸畸形,同时伴随腰背部疼痛,严重者甚至会丧失劳动力[2]。传统治疗的临床疗效往往不尽如人意,患者长期卧床还会导致褥疮等并发症[3];因此,笔者采用CT 引导下椎体成形术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 月—2020 年3 月期间,徐州市铜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2 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符合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者;②合并精神疾病者;③合并其他类型的椎体功能病变;④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者。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1 例;对照组男性15 例,女性16 例,年龄为66 ~73 岁,平均年龄(69.4±3.2)岁;研究组男性16 例,女性15 例,年龄67 ~73 岁,平均年龄为(69.8±3.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患者全麻完成后,在C型臂X 线机的引导下进行骨折复位治疗,根据患者的不同状况开展椎板减压手术治疗,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固定。

研究组采用CT 引导下椎体成形术治疗。采用螺旋CT,将层距和层厚调整为2 ~3 mm,患者接受消毒后,使用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麻醉完成后,在CT 引导下进针,骨穿针到达病椎椎弓根后缘时进行CT 扫描确定穿刺点正确后缓慢进针达到椎体前方1/3 时停止,更换工作套筒,将骨水泥注射3 ~5 mL,见填充满意后停止,凝固后拔针。患者在注射骨水泥之前,静脉滴注5 mg 的氟美松,预防过敏反应;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72 h 后,指导患者佩戴腰围,适量的下地活动。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 d、3 d 时的疼痛程度;②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0 d 时的伤椎前缘高度、Cobb 角度;③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④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 d 及术后3 d 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比较(±s)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 <0.05。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1 d 术后3 d研究组 31 6.31±1.15 2.58±0.52* 1.95±0.46*对照组 31 6.28±1.13 3.64±0.67* 2.77±0.51*t 0.104 6.959 6.648 P 0.918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 角度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的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 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两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 角度均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Cobb 角度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 角度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 角度比较(±s)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 <0.05。

组别 例数伤椎前缘高度(cm)Cobb 角度(°)术前 术后30 d 术前 术后30 d研究组 31 17.28±4.53 22.96±4.64* 32.08±3.07 21.81±2.36*对照组 31 17.32±4.56 20.08±4.71* 32.14±3.15 24.72±2.53*t 0.035 2.425 0.076 4.683 P 0.972 0.018 0.940 0.000

2.3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比较,研究组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研究组 31 47.4±7.5 32.4±5.9对照组 31 48.9±7.2 45.1±6.8 t 0.803 7.854 P 0.425 0.000

2.4 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9.35%,研究组为3.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加重,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已成为了临床上老年人的常见疾病,该疾病往往导致患者发生严重的腰背部疼痛,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4];以往临床上主要采用保守治疗,但部分患者在治疗后,病情未缓解,甚至有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上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椎体成形术;该方案是利用填充物,如球囊或骨水泥等,恢复病椎的椎体高度,缓解患者的病情。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采用了CT 引导下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结果发现,患者接受该方案治疗后,疼痛程度显著缓解,伤椎前缘高度升高、Cobb 角度减小,同时,该治疗方案的术中出血量较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同时,该方案具有创伤小的优势,又在CT 引导下进行,能够更加准确的判定病椎位置,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另外,在骨水泥凝固后,能够提升腰椎的抗压强度,避免患者出现二次骨折;另一方面,骨水泥进入椎体后,能够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进而起到快速缓解疼痛的作用[5]。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CT 引导下椎体成型术的治疗方案不会导致手术时间延长,患者不需要长时间的麻醉,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临床安全性。

综上所述,采用CT 引导下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能够较好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伤椎前缘高度、降低Cobb 角度,同时还能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前缘压缩性椎体
核素骨显像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PKP在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一种飞机尾翼前缘除冰套安装方式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深水沉积研究进展及前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