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杰敏,黄颖怡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影像与微创介入中心 广东 广州 510060)
肝癌是恶性肿瘤发病率前十位之一,在60 岁以下男性中,肝癌是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为实现肝癌尽早发现及确诊,肝癌血清标志物诊断缺乏特异性,病理检测创伤性大,难以普及,因此影像学技术相对应用普遍[1]。肝脏肿瘤包含肝血管瘤、肝母细胞瘤、肝脏转移肿瘤,以及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等,按照恶性程度不同可划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通常情况下,此种肿瘤疾病发病率较高,且在发现时多半已经为恶性,因此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进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所以尽早实施定性诊断极其关键,为患者实施临床精准治疗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挽救肝癌患者生命,有效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随着医学技术的逐渐发展与进步,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肿瘤临床诊断,能够提升肝脏肿瘤诊断率,操作简便,无创[3]。此次研究通过对肝脏肿瘤患者,采用CT 增强延时扫描技术进行鉴别诊断的价值进行探讨,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肝脏肿瘤患者72 例,于2018 年12 月—2019年12 月进行治疗,实施CT 增强延时扫描,并经病理检查确诊,对比分析扫描结果。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疾病;不愿参与此次研究;伴随严重器质性障碍疾病者。纳入标准:符合肝脏肿瘤疾病诊断标准;原意参与此次研究;既往无精神病史;不伴随严重器质性障碍疾病者。其中患者的年龄为35 ~75 岁,平均(52.2±1.1)岁,男40 例,女32 例。对比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实施CT 增强延时扫描时,选择GE 公司Discovery CT750 HD 64 层螺旋CT 扫描,设定pitch=1,扫描电压为120 kV,电流为250 mAs。检查前6 h 嘱咐患者开始禁食,并于检查前给与患者口服1%~2%泛影葡胺溶液500 mL[4]。在临床检查时,扫描时间为3 ~12 s,取仰卧位脚先进,定位中心线起始位置定于双乳头连线中心,肝脏扫描范围从膈顶扫至肝脏下缘水平,包全整个肝脏。平扫完成后实施CT 增强扫描,选择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90 mL,速率为2.5 ~3 mL/s,分别于动脉晚期(28 ~35 s)、静脉期(60 ~75 s)、延迟期(180~1200 s)实施扫描,完成后重建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各期连续层厚和间距均为1 mm 薄层横断位,以及层厚和间距均为5 mm 厚层横断位图像传至工作站,必要时进行多平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经本院2 名影像科医师独立判断72 例患者的CT 增强延时扫描图像,得出诊断报告,且患者病理检查结果在评估前并未告知。
对比分析扫描结果。
应用SPSS 17.0 软件,组间扫描结果对比以率(%)表示,χ2检验,P<0.05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比分析病理检查与CT 扫描结果:72 例肝脏肿瘤患者中,包含肝母细胞瘤2 例、肝脓肿4 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5 例、肝血管瘤6 例、原发性肝癌31 例、肝囊肿14 例、肝内转移瘤10 例。经CT 增强延时扫描检查结果发现,准确率可达100%的是肝母细胞瘤、肝脓肿、肝血管瘤、肝囊肿。一些肝内转移瘤、原发性肝癌、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存在漏诊或误诊的现象,但是总体准确率处于80%以上,见表1。
表1 对比分析病理检查与CT 扫描结果[n(%)]
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近年来肝脏肿瘤的发病趋势,呈逐步上升的状态。Globocan2018 显示,全球肝癌新发病例为84.1 万例,死亡病例数为78.1 万例,居恶性肿瘤发病第6 位、死亡第4 位。中国肝癌发病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球的46.6%和47.1%[5]。早期肝癌通过手术治疗生存率可接近70%,而晚期肝癌平均生存时间小于1 年[6]。由此可见肝脏肿瘤的早诊早治,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挽救患者的生命及健康尤为重要。特别是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大,医疗环境紧张,迫切需要高效、经济、无创、可重复性强的肝脏肿瘤定性诊断技术,实现患者的早诊早治,发挥医疗资源的最佳性能,缓解我国肝癌患者人口众多及死亡率高的医疗救治压力。
以前临床上主要选择手术病理检查、穿刺活检等方式明确诊断,但是操作起来较复杂,不利于提升患者临床治疗的依从性,引起机体受创[7]。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突飞猛进,多层螺旋CT 技术凭借费用低、无创、无痛苦在临床各领域中获得广泛性应用,以及更安全稳定的非离子型CT 造影剂取代离子型造影剂广泛使用,使增强CT 成为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而受到临床的青睐。因为肝脏具有动脉和门脉的双重供血系统,特殊的血流动力学,使CT 增强延迟扫描技术在肝脏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同时具有容积扫描、薄层重建、图像清晰、扫描速度快、不易漏诊等的优势。最终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有效反映肝脏病变特征,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一次性实现对兴趣区域的数据采集和容积扫描[8]。此次研究中,72 例肝脏肿瘤患者中,包含肝母细胞瘤2 例、肝脓肿4 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5 例、肝血管瘤6 例、原发性肝癌31 例、肝囊肿14 例、肝内转移瘤10 例。经CT 增强延时扫描检查结果发现,准确率可达100%的是肝母细胞瘤、肝脓肿、肝血管瘤、肝囊肿。一些肝内转移瘤、原发性肝癌、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存在漏诊或误诊的现象,但是总体准确率处于80%以上。
综上所述,针对肝脏肿瘤患者,采用CT 增强延时扫描技术进行鉴别诊断,发现通过肝脏肿瘤在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病灶表现出的特异性强化方式,结合不同病理类型的影像学特征,能够有效对患者实施明确诊断,促进临床治疗的顺利开展,可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