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部分地区田间小菜蛾种群对8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检测

2021-04-30 19:51徐巨龙李静静王念猛薛超彬
植物保护 2021年2期
关键词:小菜蛾

徐巨龙 李静静 王念猛 薛超彬

关键词丁醚脲;氯虫苯甲酰胺;抗药性检测;小菜蛾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害虫,主要为害甘蓝、花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生活周期短、世代重叠严重、繁殖能力强,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常呈暴发式为害,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近年来,随着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种植结构的调整,小菜蛾为害也日趋严重,加之小菜蛾存在抗药谱广、防治困难等问题,使其治理成为农业生产面临的重要课题。杀虫剂的大量连续使用使得小菜蛾成为抗药性发展最快的害虫之一。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十字花科蔬菜主产区的小菜蛾对常用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尤其对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氟铃脲、Bt等药剂均已达到中高水平抗性。为进一步明确小菜蛾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情况,本文对我国部分地区甘蓝小菜蛾对甲氨基阿维菌素等8种药剂的抗药性进行了檢测,以期为甘蓝小菜蛾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小菜蛾敏感品系(S)于2006年采自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实验站,在室内不接触任何药剂,用甘蓝幼苗长期饲养且稳定繁殖;云南通海及江苏无锡小菜蛾田间种群于2019年4月、5月采集;广东增城及广东白云小菜蛾田间种群于2018年11月采集;山东泰安小菜蛾田间种群于2019年6月采集。每地采集幼虫或蛹300~400头,带回于实验室内用新鲜洁净的甘蓝叶片饲养1~2代,成虫采用10%的蜂蜜水饲喂。饲养温度为(25±1)℃,相对湿度60%~70%,光周期为L//D=16h//8h。

1.2供试药剂

本文采用8种杀虫剂原药(表1)进行小菜蛾抗药性检测。

1.3供试试剂

丙酮、二甲基亚砜(DMSO)、吐温-80等,均为分析纯。

1.4试验方法

采用浸叶法测定各杀虫剂对小菜蛾的毒力,按等比法设5个系列浓度。原药除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用二甲基亚砜溶解外,其余均用丙酮溶解并稀释成一定浓度的母液,试验前再将母液用体积分数为0.1%的吐温-80水溶液等比稀释成至少5个系列质量浓度,并以吐温-80溶液为对照,每个质量浓度设3次重复,每个重复处理20头试虫。将干净无农药污染的甘蓝叶片(避开主脉)制成直径为6.5cm的圆片,在药液中浸渍20s后取出阴干,放入直径9cm铺有滤纸的干净培养皿中,然后接入20头大小一致的3龄小菜蛾幼虫,置于养虫室内饲养。饲养条件同1.1。48h后检查结果,以小毛笔轻触虫体,不能正常活动判断为死亡。对照死亡率小于10%为有效试验。若对照死亡率在10%以上,则需重复试验。用Abbott公式计算各处理的校正防效,运用SPSS16.0软件求得LC50。

1.5抗性倍数计算

测得的各药剂对田问小菜蛾种群LC50与相应的室内敏感品系LC50的比值为抗性倍数。抗性倍数<2倍为敏感水平;2倍≤抗性倍数≤10倍为低水平抗性;10倍<抗性倍数<100倍为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00倍为高水平抗性。

2结果与分析

2.1小菜蛾对8种杀虫剂的敏感基线

采用浸叶法建立了小菜蛾敏感品系对甲维盐等8种药剂的敏感基线,结果表明,小菜蛾敏感品系对不同的杀虫剂的敏感性具有较大差异,对甲维盐敏感性最高,LC50为0.17mg/L,对丁醚脲的敏感性最低,LC50为24.85mg/L。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虫螨腈>S-茚虫威>虫酰肼>唑虫酰胺>丁醚脲(表2)。

2.2小菜蛾对8种药剂的抗药性检测

通过检测不同小菜蛾田间种群对甲维盐等8种药剂的抗性发现(表2),不同地区小菜蛾种群对不同的药剂敏感性/抗性具有较大的差异,与敏感品系相比,云南通海、广东增城、广东白云3个种群对甲维盐均已达中抗,其中云南通海种群的抗性倍数已达95.82倍,江苏无锡种群也具有中等水平抗性,山东泰安种群的抗性水平较低;检测的5个小菜蛾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均达高抗水平,且广东增城和江苏无锡种群抗性倍数分别为6642.12倍和1428.16倍,已达极高抗水平,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问题十分突出。5个种群对溴氰虫酰胺均处于比较敏感水平,未检测到抗性。对虫螨腈,除了云南通海种群为低水平抗性,江苏无锡种群已达中抗水平之外,其余3个种群均处于敏感水平。江苏无锡、云南通海和山东泰安3个种群对S-茚虫威已达中抗水平,而广东增城和白云种群对S-茚虫威均处于低抗水平,其中江苏无锡种群的抗性倍数已达67.57倍。云南通海和山东泰安种群对虫酰肼已达中抗水平,其他3个种群对虫酰肼处于低抗水平。对唑虫酰胺,云南通海和江苏无锡种群已达中抗水平,而其余3个种群处于敏感到低水平抗性。5个种群对于丁醚脲均比较敏感。

3讨论

小菜蛾是十字花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虫,化学杀虫剂的不合理使用是造成小菜蛾抗药性发展蔓延的重要原因。抗性监测能够明确小菜蛾的抗性水平,从而为该虫的田间防治提供用药依据。

本研究分别选用七大类8种杀虫剂对5个田间种群进行抗性检测,发现不同地区的小菜蛾对供试药剂的抗性水平具有较大差异。广东增城、江苏无锡等地区的小菜蛾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产生了极高的抗性,这为小菜蛾的综合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与2012年-2013年检测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水平基本一致,经过6~7年的时间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和蔓延。根据本文的抗性检测结果,我们认为,对于5个地区的小菜蛾治理工作,从化学防治的角度来看,特别在广州增城和江苏无锡等地区,应当减少氯虫苯甲酰胺的使用,可以适当使用溴氰虫酰胺和丁醚脲等药剂,且与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轮换交替使用,进一步减缓抗性的产生。但溴氰虫酰胺与氯虫苯甲酰胺均属于双酰胺类杀虫剂,其通过持续激活鱼尼丁受体来到达杀虫目的,但使用过程中应提防与氯虫苯甲酰胺产生交互抗性,给小菜蛾的抗性治理带来新问题。此外,云南通海地区也应适当控制S-茚虫威、甲维盐、虫酰肼、唑虫酰胺等的使用,尽量选择丁醚脲、虫螨腈等药剂或其混剂来减缓抗性的发展;在无锡地区应控制S-茚虫威、甲维盐、虫螨腈、唑虫酰胺的使用;在广州增城地区和广州白云地区应控制甲维盐的使用;在山东泰安地区应适当控制虫酰肼和S-茚虫威药剂的使用。研究还发现,云南通海种群与江苏无锡小菜蛾种群除了对丁醚脲、溴氰虫酰胺等药剂还较为敏感之外,其余均已达到中抗水平,这可能与这两个地区气候、栽培模式具有重要关系,由于当地常年种植十字花科蔬菜,农民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的频率很高,导致该地小菜蛾种群对大部分常见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

近年来小菜蛾对化学杀虫剂的抗性日趋严重,抗药性的综合治理也越发困难,因此进行小菜蛾的抗药性常态化监测尤为重要。根据不同地区小菜蛾抗性检测结果,可采用相应的治理措施,如交替轮换使用敏感/低抗药剂、合理混用和使用增效剂,增加生物农药使用等手段,并结合农业防治、生态防治、生物防治等各种措施,努力减缓抗药性的发展速度,将小菜蛾的为害控制在合理的经济阈值范围之内,确保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猜你喜欢
小菜蛾
一种测试鳞翅目幼虫嗅觉行为的高效选择装置
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与半闭弯尾姬蜂种群动态研究
0.5%印楝素悬浮剂防除白菜抗性小菜蛾药效研究
小菜蛾PxALP1基因的时空表达谱分析
阿维菌素防治甘蓝小菜蛾试验结果初探
银杏酚酸与印楝素及其复合混配剂对小菜蛾的毒效
热浪式连续高温胁迫对小菜蛾幼虫和蛹的影响
附子生物碱脱毒前后对小菜蛾室内毒力活性比较研究
蔬菜高效安全农药复配配方的筛选
8株白僵菌菌株的抗逆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