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宏观测度边界悖律的解读

2021-04-30 13:40徐永丽
时代金融 2021年9期

徐永丽

摘要:宽泛的领域越来越多地被统计学涉足,而统计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增强了其可信度。本文以统计学相关理论为基础,研究分析统计测度问题。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解释统计测度相关概念。测度的本质是研究事务现象的数据特性,主要表现方式为统计指标。科学合理的指标能够促进统计测度的发展,再从三方面论述统计测度边界存在的意义,对统计测度的存在意义做出一定解释。

关键词:统计测度 统计指标 测度边界

一、引 言

基于数据信息爆发时代,统计学界对统计测度的本质及深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对统计测度的刻画也更加全面。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出新的认识,对测度的认识更加深刻。学者们对测度的定义总是不离“属性量化”这几个特定词。Ludwik Finkelstein认为测度是对事物现象的属性或特征进行量化。1693年,威廉·配第在其著作中利用数字、重量等指标研究问题,测度本质是利用形象化语言叙述事物现象,事物本质特征的显现是测度的目的。史蒂文斯对测度的解释是测量,他认为测量是依据某种规则将数字分配给相应的对象,但其事物并不只一个属性,就如地质,测量的过程就有时间、空间和属性的多种因素,不单单把数字赋予对象,因此赋予的数字就要更加有意义。之后,史蒂文斯提出在一定意义上,各种各样转换下保存意义的度量比简单测量更加详细,因此,在被转换下保留的意义度量就应该重新被定义。

邱东认为统计本质是通过数据解决问题。数据之间存在共性,存在规律。统计是基于一种方法论的最基本的思维训练。而统计学习的过程,眼界的不断拓展、思维的不断建立和格局的逐渐成熟就是一种统计的方法论。在这时,陈希孺提出世界观与统计学的关系,他认为统计透露着世界观的属性,他的研究将统计与世界观实现了融合,思维极具理性。邱东在此基础上认为方法论就是“增加值”。增加值的出现意味着新想法,新想法就有着原创性,这将又是一个新的统计测度的研究思路。

立足于测度实现视角,主要由原始测度和再测度两方面组成。原始测度是统计测度的基础,科学的原始测度为再测度提供可靠性保障,再测度是统计测度发展的必然结果,目的是弥补原始测度的不足。直接测度和间接测度之间存在测度的边界,直接测度表达的是事务属性,间接测度则表达更深层的含义。统计测度根本目的都是为获取数据,数据特征的体现需统计指标进行表示。立足于宏观角度,统计学常用的指标有总量指标、平均指标等,其他数据指标均是在统计指标基础上衍生得到,因此测度获得数据的主要方式是统计指标。

二、统计测度的边界

在文章《宏观测度的边界悖律》当中,邱东明确了宏观测度的定义,即广义的社会测度,也确定测度是测度在已经发生的事物上。邱东在文章中讲述了两件事情,一是从三个角度阐述宏观测度存在边界,二是对宏观测度的越界、误测的说明及出现该现象的后果。首先作者肯定测度是有边界的,他从本体论意义、认识论意义及操作意义三个角度宏观测度边界。

以本体论意义为视角进行研究,研究指出宏观测度具有边界性,且提出本体论意义上存在不可测度性是因事物本身不存在相关属性。从本体论意义上不可测度特性的两方面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中,首先值得肯定的是测度发生的前提是事物存在且發生,未发生或不存在的事物不能称为测度。世界各国发展程度、现状各不相同,因此测度发展是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由于测度持续性是未知的,因此只能进行估计。对于估计来说,我们无法准确地估计未知,但是我们能把它预测在一个范围内,其前提是在很多的假定条件下,若是没有这些假定,我们也将无法得知,无法测度。相对于我们熟知的边界可能是一个数字或者是意识层面上的,也许并不能准确地说出定义,但在心里一定有不能触碰的底线。评价道德的标准肯定是存在的,也就是说边界是存在的,不过却是不可测度的。第二方面是讲述事物的分类对测度是有必要的,只有确定事物的属性,才能够准确地测度,测度的分类方法就是从多种角度所测度的,以测度计量方式与方法为标准,可对测度进行多种分类。以维度为标准,分为单一测度与多维测度两种,测度的分类较为模糊且明确性较低,就如测量测度和实验测度,测度无法分类,无法准确获取信息。但是测度的分类总是存在着一定界限才能加以区分,那么界限会不会随着科学发展而变动,变动的界限总会被称之为悖律,悖律的存在也总是证明着事物的辩证关系。

邱东以本体论意义为研究视角,指出事物能否测度之间存在边界性。那么这就既可以说是测度边界,也可以说是不可测度边界,且邱东认为本体论上的边界不可超越。但本体论意义一方面明确指出事物尚未发生或不存在时无法进行测度,如果事物进行不断发展演变出可进行量化的特征,本体论意义上的边界就会发生改变,这也将推翻从本体论意义上的不可测度性。例如,许多的化合物是人类在实践中发现的,那么新的化合物就可以表示一种新的事物,新事物属于本体论意义范畴,不可测度性是否还存在?

在认识论意义上,邱东认为由于人类认知能力的增强,很多不可测度的事物将会变为可测度的。对于不可测度的事物是指在我们的认知能力下,所不能客观表达出来的属性。所以,在我们的认知能力越来越强时,边界就会发生变动,不可测度也就可以转变为可测度,印证了邱东所说的认识论意义上宏观测度边界的可改变性。边界的隐形性和变动性为测度扩界提供着便利。随着人类认知范围的扩大,对其测度的方法也会有所创新,在使用新的方法中,你就会意识到测度的边界在外延,说明不论是从本体论上还是认识论上,边界都是可以扩展的。认识论意义上是以人的认知能力为主形成宏观测度边界,具有可变动性。当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加深时,事物原本的宏观测度边界就会被超越,需对认识论意义上的宏观测度边界进行不断拓宽。

从认识论意义上说,测度可以是社会测度、经济测度以及环境测度等。本文以2012年斯蒂格利茨委员会报告提出的“经济与社会”共建理念为基础提出幸福测度,在经济角度体现幸福程度,用幸福测度来验证测度边界。在认识论意义上,测度是测量,是作为一种鉴定技术来匹配计算的,而且计算的本质是比较。本文认为计算的本质确实是比较,计算只有在可以用数据表达出来的真实意义上才有其意义,不能直接用数据表达出来的属性用比较的方式可以更形象地表现出来,这是替代。计算结果并不是可测度的体现,只有对可测度事物进行统计测度,测度过程与结果才具有实质性意义,这表明计算是指比较而不是计算本身。同时在比较的状态下会有着变化,相应的变化总是伴随着测度边界的突破,若需进一步研究本体论意义的测度,应以认识论为基础。只有超越认识论意义上的边界,才能对不可测事物进行测度。

在操作意义上,笔者认为测度是对做出数据分析的一个前提,相对于本体论来说,操作意义上的测度往往会忽视事物的本质特征。就如社会测度,只是想通过数据来证实社会发展的情况,而非测度本身。但是只有通过数据才能认识到在认知能力下,人们测度的目的是从数量角度对事物进行量化,得到事物信息,数量测度是以认知能力为前提,宏观信息的测度是具有成本的。众多需进行测度的事物与有限的测度资源形成对比,由统计测度分析的数据信息能够决定相应的决策信息。无可厚非,由决策信息来确定统计测度的方向也是在操作意义上的一个局限,其中对宏观测度工具的自强性,可以理解为是认识论意义上的外延,并不能理解为超越测度边界,若是指工具的结合,指出新指标表示其基本属性。操作意义上的测度总是改变着认识论意义上的测度。总的来说三个方面的测度边界都是随认识论意义上的变动而改变,可以说认知能力至关重要。

相对于邱东所说,宏观测度的越界与前面所述有所矛盾,前面说在不同角度上来说,测度的边界是变化的。这里说越界,其实也可以理解成为是测度的边界在外延。事物本身存在测度与不可测度之分,新生事物又是另一种测度与不可测度之分,新生事物属于衍生事物,是否应归类于某个原本事物的范围内,划分后本体论的范围存在扩界或外延。在某个事物的测度中存在本体论测度,新生事物的出现确定本体论测度外延。本文也讲述了扩界和越界的区别,所认为的越界是指误测。越界表现:其一,不可测度事物进行测度后,违反了本体论意义上的边界性。其二,虚假的测度以及实施意义的不合理性造成了宏观测度的越界。其三,资源约束测度,此测度违背了宏观测度边界。在这三方面的边界越界都可以认为是误测。

认识论边界靠近本体论测度边界时,具有模糊性,导致人们无法分辨是在对不可测事物进行测度,还是在拓宽认识论意义上的测度边界。超越边界可能性存在的主要成因之一是认识论测度边界具有可拓展性。这就如对于测度边界的越界和扩界,新生事物是对原本本体论的越界还是认识论的外延,测度方法创新或改进成功,那是测度边界的扩界。新方法是认识论意义上的扩界,新属性的测度是认识论意义上的越界。本体论意义上测度边界具有不可超越的特征,越界测度属于误测、认识理论意义上测度边界具有可拓展性。测度边界的拓展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应提倡不断超越原有边界,而在操作意义上根据需求界定测度边界,相对于宏观测度的成本也会约束宏观测度边界。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实现数据量化时,人们探索求知的欲望是无穷的,但事物是有限的,因此形成冲突。例如测度工具的有限性与使用工具的无节制性形成矛盾,简单来说就是宏观测度的工具自强化性与事物的可测度性相悖,人们总是喜欢超越那些客观存在的边界,这就存在“宏观测度的边界悖律”。

三、统计测度的边界意义

测度的边界一直在变化,那么存在测度的意义是什么?面对测度边界的变化,测度意义尤为重要。宏观测度的边界悖律存在的意义由以下三方面组成。其一是要肯定边界意识的存在。在测度时要时刻警惕,测度具有局限性,无论是从事测度者,还是使用测度者,测度前都应思考测度的事物是否具有不可测性,立足使用测度者视角,需明确测度范围。对从事测度者而言,往往需要承认在某种情况下的不可测度性,从而可以真正科学地测度。不论是从本体论意义上还是操作意义上的测度都应确定是否是在测度不可测度的事务。其二是通过指标来解读事务特征,但是要适度。布莱恩·里德雷论研究提出了大自然运行中的最小作用量原理:“经济性就是保持尽可能小的作用量。”过度解读可能会造成误测。任何一个测度都是优劣共存的,如何做到适度,这也是需要做出评价的。应当指出,指标测度具有综合性,但是一个指标往往不能概括全面,所以要结合多个指标来共同测度。

在SSF测度报告中,宏观测度的指标可用间接测度或具有不可测性的事物进行替代。而替代指标也说明了直接测度和间接测度之间存在测度边界。但是替代指标一定会存在着局限性,选择科学合理的替代指标是目前重要的事情,从认识论中的替代指标来确定边界的变动。很多学者对于事务的不可测度性都有着各自的说法,当事务明显不可测而又需要测度时,要寻找一个合适的替代物,从而间接地去测度原本不可测度的事务。对难以测度的事务,取得一定的信息,估计就是一种代替的办法。指标的属性并不一定就会描述全部的事物属性,所以凡是指标都会有一定的替代性。这种宏观边界悖律的存在总是暗含着其他重要的相关问题,各种悖律间的关系总是能够相互认证。

海德格尔说过:界限是一件事的终止点也是起始点。此处无法确定测度一定有边界,或者一定没有边界,但是在预测时可被估计,而事物的可连续性是不可测度的,那又如何说是有边界呢?我们所说的边界不过是在一定角度上界定的,那又如何反驳那些说着没有边界的观点呢?统计测度的边界是否存在,这将预示着统计测度在数据科学发展阶段的新起点。统计测度新边界的形成促进了统计测度方法的更新,统计测度方法的更新促进了测度边界的拓展,两者相互作用,为统计测度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随着人类对世界不断的认知、了解,测度范围不断扩大,统计测度边界提出更高要求。从对自然的测度到测度人类社会,统计测度已经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研究统计测度方法过程中要始终以事物现象与本质为依据。统计测度的目的就是利用数据去反映事物本质,因此只有了解与掌握事物现象本质,才能研究出科学的统计测度方法,实现科学的统计测度。数据本质意义展现的载体是科学合理的统计测度方法,除此之外,还需明确,测度的目的不是为了测度,统计测度需具有一定价值,否则为耗费资源。同时,统计测度也要把握尺度,避免脱离现实的过分测度。测度边界悖律的出现往往是由于人类对事物的模糊特性感到厌恶,人类对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着好奇,与此同时人类认知能力的提升对认识论意义上的边界拓展具有积极作用。最后,科学时代的发展,我们要勇于创新,对于事务特征的表现方式不能一成不变,这样往往不能与时代相适应,所以我们要通过科学的论证得出新的测度指标,学科不断传承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四、结语

时代的发展趋势引导着经济学在社会学、人文社科以及环境科学这三方面的导向,指引着在自然学科和物理学科的发展方向,研究方法与思路的并存确保了研究内容与结果的精准性。悖论存在的意义之一是对事物必要性与可能性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是统计测度难度的重要原因之一。实现科学统计测度方法创新的前提是了解与结合事物的本质现象,统计测度的实质存在意义是帮助人们更形象地了解事物,用形象的语言或数据了解事物特征。因此,了解事物本質现象后,才能研究出更易测度事物的科学统计测度方法,也能表现出数据存在的实质性作用。不断了解事物本质的同时,创新统计测度方法,才是科学统计测度不断发展的保障。

在数字信息时代,要从数字信息中挖掘出其内涵,这就是研究者将要努力的方向。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手段为载体,利用测度工具发现事物的本质属性与特征。利用数据与模型的建立,形成具有科学测度方法的统计测度体系,时刻与数据相结合,实现统计测度方法的创新,发现数据背后所隐藏事物的本质与发展规律。科学合理的统计测度方法是反映数据价值的重要载体,面对当前飞速发展的信息网络,科学的统计测度方法是帮助人们提升信息透明度、了解事物的重要手段,对社会乃至世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邱东.宏观测度的边界悖律及其意义[J].统计研究,2012(08):83-90.

[2]W·配第·政治算术[M].陈冬野等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78.

[3]李金昌.统计测度:统计学迈向数据科学的基础[J].统计研究,2015(08):4-9.

[4]李金昌.从政治算术到大数据分析[J].统计研究,2014(11):3-14.

[5]配第.政治算术[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6]李敢.幸福测量探析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向[J].理论探索,2011(05):43-49.

[7]张莉.基于大数据思维的统计学若干理论问题[J].科技创新2019(05):139-140.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