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辉 李淳墨 徐磊
摘要 为共享发展成果,在三峡工程旅游区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三峡坝区旅游的全面发展,推动三峡坝区乡村全域旅游发展。结合三峡坝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度优化三峡坝区乡村旅游资源、推动创建全域旅游发展产业链为路径;构建三峡坝区乡村全域旅游管理体制、开发三峡坝区乡村全域旅游特色亮点、实现全民共享三峡坝区乡村全域旅游发展成果为保障,促进三峡坝区乡村社会、经济、生态的全面发展,助力三峡坝区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关键词 乡村振兴;全域旅游;三峡坝区
中图分类号 F.590.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21)07-0130-03
AbstractInordertosharethedevelopmentachievements,onthebasisofthedevelopmentachievementsoftheThreeGorgesProjecttourismarea,acceleratetheoveralldevelopmentoftourismintheThreeGorgesDamareaandpromotethedevelopmentoftourismintheThreeGorgesDamarea.CombiningtheactualsituationofruraltourismdevelopmentintheThreeGorgesDamarea,deeplyoptimizetheruraltourismresourcesintheThreeGorgesDamareaandpromotethecreationofaglobaltourismdevelopmentindustrialchainasapath;withtheguaranteeofconstructingtheruraltourismmanagementsystemoftheThreeGorgesDamarea,developingthecharacteristichighlightsofruraltourismintheThreeGorgesDamarea,andrealizingthatthewholepeoplesharetheresultsoftheruraltourismdevelopmentintheThreeGorgesDamarea,promotetheoverallsocial,economic,andecologicaldevelopmentoftheThreeGorgesDamarea,andhelptheThreeGorgesDamAreatorealizeruralrevitalization.
KeywordsRuralrevitalization;Globaltourism;ThreeGorgesDamarea
作者簡介 高辉(1992—),男,山东潍坊人,助理工程师,硕士,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
十八大提出了美丽中国的畅想,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构建农村一二三绿色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乡村振兴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总部署,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总规划,是实现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使我国乡村生态旅游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进入了新的机遇期:第一,脱贫攻坚战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时期;第二,农村供给侧改革到了关键阶段;第三,培养新时期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成为重中之重。
1三峡坝区发展乡村全域旅游的意义
1.1全域旅游的内涵
三峡坝区作为三峡水利枢纽生产运行管理区,在2015年三峡坝区安全保卫区中的限制区实施对外开放后,三峡坝区与周边夷陵区太平溪镇、乐天溪镇、三斗坪镇和秭归县茅坪镇发展融为一体。在三峡坝区及周边4镇特定的区域内,以旅游产业为主,对区域内的旅游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政策法规及相关产业进行系统的优化整合,推动区域内的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全域共融、全域共建、全域共享的发展新模式。以全域规划、全民参与、全民共享及全新的资源观、全新的产品观、全新的产业观、全新的市场观,通过对三峡坝区的社会、人口、生态、产业、服务及资源等基础条件进行有效整合实现三峡坝区全域旅游[1]。
1.2三峡坝区发展乡村全域旅游的必要性
2017年旅游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国内全年旅游人数达50.01亿人次,与2016年相比增长12.8%;实现全年旅游总收入5.40万亿元,同期增长15.1%。旅游产业直接促进就业人数达2825万。其中全国乡村旅游人数超过25亿人次,旅游消费达1.4万亿元,受益农户达900万户,乡村旅游的各类经营体营业收入达6200亿元,呈现井喷式增长。旅游产业急需拓展全域发展空间,以切实保证旅游产业质量与收益的稳定增长。报告还显示,在全年的旅游方式中,自助游超过85%,自驾游超过60%,散客化趋势明显,表明我国旅游业已经达到以全民旅游、个人游、自驾游为主的新阶段。传统的以观看为主的景点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为促进我国旅游产业高质稳定发展,亟待实现“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
三峡工程旅游区1997年正式对外开放,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委首批“5A”级旅游景区。2014年三峡坝区实行“一开一免”政策(三峡工程专用公路对外开放、三峡工程旅游区对国人免票),2018年三峡工程旅游区全年接待游客突破300万人次。根据长江三峡旅游公司统计三峡工程旅游区全年游客中自驾游占比65.7%。为带动三峡坝区周边4镇的经济社会发展,三峡工程旅游区游客换乘中心将迁移到三峡坝区周边4镇,引导游客在周边4镇进行旅游换乘,以增加周边4镇的旅客流量,推动周边4镇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周边4镇经济发展。通过对三峡坝区进行全域旅游改革发展与规划,促进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推动乡村旅游绿色发展,实现生态宜产宜居。乡村全域旅游的发展可大力推动第一产业发展,推动三产融合,开拓乡村居民就业渠道,使乡村居民在发展旅游中获益,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小康[2]。为让三峡坝区周边4镇充分享受300万游客带来的发展红利,抓住消费机遇,三峡坝区应与周边4镇共同开展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创建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发展全域旅游,为三峡坝区周边4镇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带来巨大推动力。
2三峡坝区乡村全域旅游发展路径
2.1优化三峡坝区乡村全域旅游资源
科学发展乡村全域旅游是实现三峡坝区乡村振兴的必然路径。自助游、自驾游的发展趋势显著,乡村旅游、休闲旅游成为旅游发展热态。通过对三峡坝区旅游资源的科学规划与优化,加大对周边4镇乡村旅游的科学有效开发,依托三峡工程旅游区对周边4镇的乡村旅游打包宣传,形成景村融合的乡村休闲旅游度假区,创造“景点旅游”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全域旅游新业态。深度挖掘三峡坝区旅游文化,通过文化引领,促进三峡坝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国之重器——三峡工程”为中心,打造具有“峡”“江”“坝”特色的旅游路线。形成以“移民安置工业园区、青藤灵芝、三峡茶谷、许家冲特色社会主义新村、三峡工程旅游区”为主的三峡坝区左岸旅游路线和以“三斗坪步行街、杨家老屋、黄陵庙、三峡工程旅游区、屈原祠”为主的三峡坝区右岸旅游路线。两条路线有机结合,共同发展,形成“一座大坝卧中间,两条彩带舞起来”的旅游发展格局。通过三峡工程旅游景为中心的两条旅游路线的带动,促进三峡坝区乡村旅游的初步转型与升级。遵循整体布局、统筹规划、协同发展的原则构建三峡坝区乡村全域旅游路线,创建三峡坝区乡村全域旅游发展体系。科学配置三峡坝区旅游景区、乡村景观、交通运输、旅游商业区、居民生活区等资源要素,为乡村生产生活资源和乡村产业资源注入发展活力,实现乡村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合理开展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论证研究,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乡村旅游与农业发展结合。既要有乡村特色、民俗文化,又要有现代化的配套设施与个性化服务,实现“旅游+”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构建农旅互动、城乡结合的三峡坝区新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3]。
2.2推动三峡坝区乡村旅游全产业链发展
乡村旅游是一个无形的学习、认知、体验的过程,旅游感知结果的好与坏、旅游满意度的高与低与旅游产业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密切的关系[4]。旅游全产业链中以旅游活动为核心,产业链的核心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不同环节活动的协同合作和有效整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旅游产业链系统。通过实现产业链系统中的各种信息的有效共享,促进三峡坝区乡村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和旅游产业的结构性转型,实现对三峡坝区乡村全域旅游发展的有效推动。第一,加快三峡坝区旅游产业链中核心环节的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促进三峡坝区旅游产业链的价值的提升。全产业链模式布局于产业链的各个细分环节,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增加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将游客合理分布到产业链核心的各个分支,促进三产的融合,实现旅游产业链的拓宽与延长,推动三峡坝区乡村旅游效益的可持续增长。第二,强化三峡坝区旅游产业链中旅游产品供给与消费市场需求的连接关系,根据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开发旅游产品和提供服务,实现与市场的有机、有效融合[5]。全产业链模式下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链的上下游制定利益共享机制,形成利益共享整体。根据产业链下游反馈的市场消费需求为导向,对产业链上游的旅游产品进行调整,使三峡坝区旅游产业链始终处于一个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动态平衡,进一步推动三峡坝区乡村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三峡坝区旅游带动周边4镇经济的发展。
3三峡坝区乡村全域旅游发展保障措施
3.1构建三峡坝区乡村全域旅游管理体制
创新完善三峡坝区乡村全域旅游发展体制机制,切实推动旅游秩序治理体系完善,实现三峡坝区乡村全域旅游发展的有序推进。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想在前面落在实处。通过问题导向建设三峡坝区乡村全域旅游体制机制,重点解决突出问题、矛盾问题[6]。第一,健全全局谋划,统筹推进三峡坝区乡村全域旅游发展机制和管理体制,形成以三峡集团和坝区周边乡镇政府协同管理的乡村旅游统筹发展领导机制,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乡镇政府工作内容和考核指标,提高各部门、单位的重视程度。明确各部门的任务分工,形成企业、政府联合优化资源,联动协调发展的工作格局。第二,根据市场需要创新旅游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和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功能,把乡村旅游治理纳入乡村社会治理的范畴,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治理力度,提升乡村旅游治理能力。第三,整合农、林、卫、警等行政执法部门,加强乡村旅游综合执法队伍建设,严厉打击旅游区“黑车”“野导”,完善旅游管理秩序,建立安全、稳定、有序的乡村旅游管理模式,提升游客满意度。从组织领导、市场监管、公共服务、旅游资源等方面对三峡坝区旅游产业进行综合改革,以自治法治德治为主,构建和谐、稳定、有序的三峡坝区乡村全域旅游发展体系。
3.2开发三峡坝区乡村全域旅游特色亮点
抓重点、找亮点、做特色、统全局是推动三峡坝区乡村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加强推动以三峡工程旅游區为核心的景点景区的建设,强化三峡工程旅游区为龙头的引领带动作用,与周边地方的旅游资源形成点面结合,全域融合的发展格局[7]。选择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基础设施较好,旅游文化积淀较深,惠及更多移民的区域精准发力、深挖潜力、打造特色亮点,以点带面促进三峡坝区乡村全域旅游发展。第一,利用乡村的旅游资源加大乡村旅游的开发力度。结合三峡地区的风土人情、节日活动、美食民俗、峡江景色等资源作为重点的开发项目,提高重点项目的带动作用和主体吸引力。引导乡村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与三峡工程旅游区打包宣传,为三峡坝区乡村全域旅游塑造品牌树立形象。第二,丰富三峡坝区旅游项目内容,提升游客旅游体验。通过美景、美食、美宿,建立三峡坝区休闲度假、乡村生态康养和爱国研学的旅游综合体,把三峡坝区发展成休闲度假、生态康养、爱国研学旅游基地。以三峡坝区的文创做特色吸引游客消费,以坝区乡村体验旅游做亮点吸引游客体验,实现三峡坝区全景引客和全业留客[8]。
3.3实现全民共享三峡坝区乡村全域旅游发展成果
全域规划、全民参与、全民共享是实现三峡坝区乡村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强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配套服务能力、完善三峡坝区旅游治理体制是促进三峡坝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通过政府手段加强旅游市场监管,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促进坝区移民参与全域旅游发展、参与成果分享,实现共同发展[9]。第一,转变发展理念,增强向农民文化素质,树立主客相依、共建美好生活、美丽生态的发展理念,加强旅游产业技能培训,提升坝区移民参与发展乡村旅游的能力,提高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的质量,三峡坝区乡村全域旅游的高质量发展。第二,加强鼓励引导,转变坝区移民是旅游产业发展局外人和旁观者的观念,让他们成为三峡坝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角色,成为三峡坝区全域旅游持续稳定发展的贡献者和发展成果的共享者。第三,实现成果共享,让三峡坝区移民成为三峡坝区乡村全域旅游的拥有者和直接受益者,通过共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完善生态环境,共享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美好生活。按照“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发展思路和既定目标,通过搭建让坝区移民切实受益的发展平台,实现三峡坝区移民生活更方便更美好,游客旅游更舒心更顺心,最终实现三峡坝区乡村全域旅游富民、惠民[10]。
4结语
推动三峡坝区移民脱贫致富,实现三峡坝区乡村全面发展,助力三峡坝区乡村实现全面振兴是三峡坝区乡村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目标。三峡坝区乡村全域旅游在新时代、新机遇、新方向下,立足于乡村生态和文化旅游,为三峡坝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激发“造血”功能,是实现三峡坝区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和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毛峰.乡村全域旅游: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路与径[J].农业经济,2019(1):46-48.
[2]李甜.全产业链模式推动乡村全域旅游发展路径[J].农业经济,2018(12):49-50.
[3]孙伶俐.全域旅游视域下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路径[J].旅游纵览,2018(22):163-164.
[4]高宇亭,赵伟.探究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创新优化的策略[J].商业经济,2019(1):114-116.
[5]张冬,李湘莹,倪向丽.基于知识图谱的乡村旅游研究进展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122-127.
[6]刘开敏.全域旅游发展观与新时期旅游业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8(12):74-75.
[7]赵传松,任建兰,陈延斌,等.全域旅游背景下中国省域旅游产业与区域发展时空耦合及驱动力[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8(3):149-159.
[8]王玮.基于大数据视角下的宜昌市全域旅游发展建设分析[J].知识经济,2019(30):6-7.
[9]樊文斌.“全域旅游”视角下大连旅游专项规划探析[J].规划师,2015,31(2):107-113.
[10]杨甜,胡永红.全域旅游导向下许昌市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J].华中建筑,2016,34(8):1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