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尧伊先生1997年创作完成的油画《遵义会议》是第一幅全面真实深刻地表现遵义会议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会场情景的大型革命历史画作。
在一些描述遵义会议的美术作品中,一般都避开了直接表现会场场景的这个难题。而沈尧伊先生的油画《遵义会议》却以独特的构图形式,描绘了会议期间20位参会者面貌神态不同、内心世界各异的情景,完成了一幅真实可信的历史画作。
画面中,一间灯光明亮的房间内,在一张大桌前围坐了20个人,从左至右,依次为李富春、王稼祥、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博古、凯丰、朱德、陈云、彭德怀、聂荣臻、刘少奇、邓小平、李卓然、林彪、杨尚昆、刘伯承、伍修权、李德、邓发。
整个画面色调沉稳凝重,人物形象真实生动,造型饱满,构图独特,具有浓郁的历史气息和独特的视觉效果。画家巧妙地让周恩来站立,居于显眼位置;毛泽东在周恩来的旁边,毛泽东旁边是张闻天。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到这次会议的结果,很显然,博古和李德被边缘化了。博古是教条主义的代表,画家设计即使是在这样的会议上,他也在看文件,这很有寓意。李德是共产国际的代表,他坐在门边,戴着眼镜,抽着香烟,一副很不满的样子,从这个位置的安排看,他已经被边缘化了。
这幅画,看似是在开会,实际上已把开会的结果告诉了大家,会议组成了新的中央领导核心。毛泽东虽然处在四分之三的位置,但是我们第一眼还是能够看到毛泽东,那是和艺术家对参会人员神态设计、目光的聚焦有重要关系的。刘伯承在向毛主席那个角度看,通过刘伯承一下子把观者的视线从右角反射到了左角,所以刘伯承动态的设计就特别的重要。这个画面对事件的还原,包括刘伯承撑着椅子的形象,是很符合遵义会议现实场景的。
作者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细腻写实的手法,成就了这一经典作品。
这幅画作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沈尧伊1943年生于上海,浙江镇海人。196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尧伊是当代著名的油画家、连环画家和插画艺术家。油画《而今迈步从头越》和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是他的代表作品。他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就一直活跃于画坛,是颇有影响的实力派画家,也是一位爱国、坚定、痴迷的“红色”革命主旋律画家。
《遵义会议》是沈尧伊先生1994年应原中国革命博物馆邀请特意创作的,1997年完成。
该画作长5米多,高1.85米,中国革命博物馆曾为他特辟出展厅的一角作为画室。创作期间,无论酷暑还是寒冬,沈尧伊都是蹬着自行车来到博物馆画这幅画。沈先生说,“对我国伟大的第一代领导人,这些革命者,我有一种很大的敬畏感,我不敢随随便便去创作,我一定要拿出自己最好的水平。”1997年油画绘制完成,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开始了长征。在国民党湘军和桂军的夹击下,红军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湘江时付出了极大牺牲。中央红军从长征到这时,由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1935年1月7日,中央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会议召开的时候只有两项议题,第一项是讨论进军方向,大家都认为应该改变原定的方向。第二项就是讨论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经验教训。博古首先作报告,他在报告上强调,主要是由于敌人力量太强大,还有党内有些基层工作做得不好,所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接着,周恩来作了副报告,他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和红军长征以来,在军事指挥上是有错误的,在战略战术上存在一些问题,并诚恳地作了自我批评。
在这种情况下,,张闻天站出来发言,作了一个“反报告”。他的发言是跟毛泽东和王稼祥在路上讨论过的。他指出,之前的失利,最主要的问题是教条主义,违反了“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等一些过去红军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战略方针。接着毛泽东也进行了比较长的发言,他倆发言之后,王稼祥接着发言,说博古前面的发言是不正确的,坚决支持张闻天、毛泽东的发言。
王稼祥发言之后,基本上所有的政治局委员(除凯丰外),还有各军团的负责人都认为毛泽东与张闻天的发言是正确的,而博古的发言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大家不同意。
随后,会议作出了四项主要决议。第一项是增补毛泽东为常委,标志着毛泽东进入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层。第二项,由张闻天起草会议决议,即要把这个扩大会议决议传达下去,下发到各支部讨论。第三项是常委的工作再进行分工,实际上把博古的指挥权给夺了。第四项是取消“三人团”指挥权,而周恩来是所有军事活动的最后下决心者,这就意味着李德靠边站。四项决议很简单,但它内涵很深刻。
遵义会议,解决了党内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在中央的统治,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这个会议,从政治上表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问题。思想方面,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组织方面,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
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的转折点,是中国革命由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因此而彪炳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