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岚
[导读]
近年来,广州高新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州科学城要“实现五年大变化”的殷殷嘱托,着眼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核心枢纽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要承载区,围绕建设国家实验室和高水平创新研究院集群,发挥“集聚、加速、协同、攀登”四大功能,推动科技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全力打造生物医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两大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中国样本,成为华南地区高质量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领头羊。
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广州高新区经过多年发展,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为南粤大地注入产业发展新动力。2020年,广州高新区管辖区实现生产总值近3700亿元,财税总收入超1300亿元,同比增长11.6%;规上工业总产值和高技术产值分别占广州全市规上工业和高技术产值的40%和7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以及商品销售总额等7项主要指标位列广州全市第一。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的2020年度国家高新区综合考评结果中,广州高新区在169家国家高新区中位列第六,实现连续4年排名上升,在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表现优秀。
近年来,广州高新区围绕国家战略布局,着眼科技自立自强,聚焦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形成了“1+1+3+N”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集群:钟南山院士领衔的广州实验室总部落户广州国际生物岛;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落地广州科学城;人类细胞谱系、航空轮胎动力学、慧眼等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速推进;新型显示技术、印刷及柔性显示、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等国家创新中心和生物岛实验室、太赫兹国家科学中心、纳米国家科学中心等重大项目强势推进;张伯礼院士领衔的广东省新黄埔中医药联合创新研究院等高水平研究院落地建设,与国家纳米中心、空天院、微电子所等中科院强院大所合作的13个项目进展顺利。
2020年度,广州高新区科技投入额达71.6亿元,支持力度居全国高新区前列。全区各类科研机构超1000家,其中,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6家,占全省新型研发机构的1/10;广东省认定的高水平创新研究院,有8家落户广州高新区,占全省2/3。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占全省四成;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6项和国家专利金奖3项。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广州高新区强势交出了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
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中国纳米谷”
位于广州科学城的黄埔实验室
近年来,广州高新区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以高质量的企业群体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形成“智谷氢谷药谷美谷纳米谷”五谷丰登产业发展新局面。据广州国家高新区管委会、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联合编写的《广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指数(2020)》显示:2016年到2019年,广州高新区重点类别企业发展态势喜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瞪羚企业、“小升规”企业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由2016年的1816家增长到2019年的3599家,规模增长98.2%;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由2016年的2408家增长到2019年的4491家,规模增长86.5%;瞪羚企业数量由2016年的202家增长到2019年的354家,规模增长75.2%;2019年实现小型企业成长为规模企业924家,4年间共有2010家企业实现“小升规”。企业主体的发展活力得到有效释放,与广州高新区近年来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出台支持科技企业、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重点企业的扶持和优惠政策息息相关。近年来,广州高新区在升级“金镶玉”系列政策,推出“高端生物制药8条”“纳米10条”等创新政策的同时,不断加大科技财政资金投入,全力助推科技企业发展壮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至2020年年底,广州高新区上市企业累计达63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累计5家,占全市科创板上市企业的83%;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50%以上。
近年来,广州高新区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打造一系列品牌活动。官洲国际生物论坛、中国高科技产业化高峰会议、全国“纳米之星”创新创业大赛等重磅科技活动接续举办,搭建起科技企业、科研院所、投资机构等科技力量对接交流平台,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
目前,广州高新区已建成华南最大、最活跃的科技企业孵化器集群,孵化面积超600万平方米,其中有6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获评“中国孵化器TOP”之粤港澳优秀孵化器,科学城双创示范基地连续两年获国务院督查奖励。2020年,广州高新区率先出台“港澳青创10条”,全力支持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积极搭建穗港产业联盟平台,打造穗港创新创业创造中心,加快建设广州科学城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其中,澳门青年人创新部落已成功引进港澳企业项目40余个。
2020官洲国际生物论坛会场
第三届中国高科技产业化高峰会议会场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作为全国生物医药产业“重镇”的广州高新区,是全国最早组织起强大科研力量的地区之一。广州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生物安全作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和能力建设”的要求,第一时间联合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纳米科学中心大湾区研究院成立了广州生物安全创新研究院和纳米生物安全中心两大平台,率先打造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试验区。全区约200家科研企事业单位在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等方向抓紧科技攻关,成为全省科技支撑新冠肺炎防控的主力军,全方位构筑防、检、治一体化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体系,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在临床救治和药物方面,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分离出第一株本地被感染病例的新冠病毒毒株,提出氯喹等老药新用方案并展开临床研究,效果良好。在疫苗方面,达博、恩宝、锐博等8家科技企业成为广东省新冠肺炎疫苗研制的绝对主力,达博公司牵头开展的“疫苗开发与生产项目”被列为省科技重大专项,恩宝公司“新冠状病毒S抗原优化设计及疫苗研发 ”项目已完成猕猴免疫实验。在检测技术和产品方面,区内47家企业全力以赴,检测能力占全省9成以上,新冠肺炎诊断检测试剂日产能达250 万人份,占全国的1/4。在动物模型构建方面,省实验动物监测所与广州健康院联合攻关,利用基因敲入技术,建立人源化ACE小鼠动物模型,加速新冠疫苗和靶向药物的临床前实验,推动相关疫苗、药物尽快临床应用。在防疫设备器械与物资方面,赛特智能科技公司医院机器人为武汉定点医院提供医疗物资无人运送,避免医院物流带来的交叉感染;阳普医疗研发的真空采血管自动脱盖机是全国唯一获得三类医疗器械证书、具备病毒防护能力的机器;华大生物旗下4家机构列入国务院联防联控办防护服定点名单,为防护服、一次性手套、口罩、采血管等防疫物资提供免费辐照灭菌处理,处理量占全国四成。
近年来,广州高新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中小企业能办大事”指示精神,构建“高企-瞪羚-独角兽”企业成长链条,遴选培育瞪羚企业261家、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14家,连续3年瞪羚企业数位居全国高新区第二位。坚持“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处处优化营商环境”,成立了“北上广深”四个特大城市中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局,全力建设广东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连续3年营商环境指数居全国开发区第一位。全国首发“秒批”政务服务清单、首创“区块链+AI”商事服务模式、首推涉企证照“44证合一”改革,打造“来了就办一次搞掂”“承诺制信任审批”“订制式审批服务”等服务品牌。此外,广州高新区深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知识产权服务园区动工建设,北大大湾区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中国(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正式运营并成功发行全国首支纯专利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
黄埔区首创“区块链+AI”商事服务模式
在建的GE生物科技园
广州高新区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已成为中国营商环境最好、对外资吸引力最强的区域之一。2020年,广州高新区共举办集中签约动工投产活动8次,引进优质项目超百个,总投资超千亿元,获得了国家级“杰出投资促进机构奖”“杰出投资促进项目奖”两项大奖以及联合国“2019年度全球最佳投资促进机构大奖”;累计引进小鹏汽车、现代汽车氢能源电池、GE生物科技园、龙沙生物药、百济神州、立景创新全国总部、宝能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重大项目22个,其中乐金OLED面板产线(总投资460亿元)量产,粤芯芯片为大湾区唯一量产的12英寸芯片;隆平院士港、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加快落地,中石化广东石油百亿元级氢能项目落子,率先在全国实现氢能源全产业链扶持。
下一步,广州高新区将深度融入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一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形成以国家实验室、国家综合类技术创新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引领,以高水平创新研究院、一流高校等为支撑的战略创新集群。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在生命科学、集成电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筑牢产业“四梁八柱”,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速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打造全球高端制造业重镇。
聚焦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黄埔所能,广州高新区将在深化港澳合作中扛起担当,主动融入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改革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地、创新协同转化新高地、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先试地,在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体现更大担当、展现更大作为、取得更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