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江
湖北省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内二科,湖北宜昌 443000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严重危害了公众健康,该病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但现阶段仍未发现具有特效的治疗药物[1]。对重型患者,临床上普遍进行托珠单抗免疫治疗、氧疗、机械通气、康复者血浆治疗等多种西医方法治疗,具有明显治疗效果[2]。COVID-19属于中医疫病范畴,化湿败毒方作为一种中药处方,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推荐可用于重型患者的治疗[3]。本文研究分析西医联合化湿败毒方治疗重型COVID-19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3月本院收治的重型COVID-19患者50例,均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重型诊断标准。5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27~70岁、平均(48.5±1.3)岁;研究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26~70岁、平均(48.0±1.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对患者进行西医治疗。托珠单抗治疗,首次剂量 4~8 mg/kg,推荐剂量为400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静脉滴注,输注时间大于1 h;首次用药疗效不佳者,可在12 h后追加应用一次(剂量同前),每日累计给药次数最多为2次,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800 mg,7~10 d作为1个治疗周期。同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氧疗、机械通气、康复者血浆治疗等。
1.2.2研究组 患者接受西医联合化湿败毒方治疗,西医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化湿败毒方组成:生麻黄6 g、杏仁9 g、生石膏15 g、甘草3 g、藿香10 g(后下)、厚朴10 g、苍术15 g、草果10 g、法半夏9 g、茯苓15 g、生大黄5 g(后下)、生黄芷10 g、葶苈子10 g、赤芍10 g;服法:每日1~2剂,水煎服,每次100~200 mL,以口服或鼻饲方式,每天2~4次。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持续治疗1个月的临床治疗效果。显效:患者自身的呼吸困难、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炎症因子水平恢复到正常范围内;有效:自身所发生的临床症状改善超过60%,炎症因子水平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无效:临床症状、炎症因子水平等均无达到上述标准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4]。(2)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常规和炎症因子部分指标水平,包括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YM)、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全部患者均在治疗后半个月的清晨空腹状态下接受静脉血的采集,将所采集的标本经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随后将血浆储存于-20 ℃的低温环境中。利用全自动生化仪器对WBC、LYM、CRP、ESR等指标进行检测,上述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实施[5]。(3)对比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凝血时间延长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更优(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两组患者的血常规和炎性因子水平 治疗半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WBC、LYM水平明显更高(P<0.05),CRP、ESR水平明显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血常规和炎症因子部分指标水平
2.3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的消化道出血、凝血时间延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指南(第七版)》中特别要求将化湿败毒方应用于重型COVID-19患者的临床治疗中[6]。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更优(P<0.05),说明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化湿败毒方基础方治疗,能够极大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理想。这是因为化湿败毒方主要用于危重患者“湿、毒”的治疗中[7-8]。化湿败毒方具有良好的化淤解毒功效,其在西医免疫治疗的基础上加入可以增强临床治疗温热类疾病的有效性,进而有效缓解重型患者的瘀毒互结证[9-10]。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半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WBC、LYM、CRP、ESR明显更优(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消化道出血、凝血时间延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说明临床上西医联合化湿败毒方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机体的炎性反应,降低病毒的感染性,且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机体恢复。
综上所述,将西医联合化湿败毒方治疗应用于重型COVID-19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减轻炎性反应,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