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跨界学习”,提升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2021-04-28 23:50杨丹
教育界·下旬 2021年2期

杨丹

【摘要】在发展学生语文学科关键能力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是教学短板。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培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意义是什么?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教师要重视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融入“跨界学习”,摆脱语文学科本位教学局限,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跨界学习

“跨界”的意义是一种“转型”,旨在突破学科本位的“界墙”限制,拓宽学生的语文学科视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主要是通过对非连续的、碎片化信息进行筛选、提炼、整合和优化,查找自己所需的有价值的信息,从中获得关键信息的能力。巢宗祺认为:“非连续性文本的实用性特征、实用功能很明显,培养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就是要指导学生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获得有意义的结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体现了学生对信息片段的理解、挖掘和整合,为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跨界学习”,要跨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界墙”

从字面意义来看,“跨界”是学科本位“界墙”的突破,“跨界学习”之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就是要从非连续性文本中,从文字、句式、段落、图表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在生活中,非连续性文本随处可见,如地图、清单、说明书等。对小学生而言,渗透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超越了语文学科范畴,让学生能够从非连续性文本中了解更多的知识。同时,“跨界学习”,要转变阅读思维。非连续性文本,与传统阅读具有差异。在教材文本阅读中,教师通常指导学生抓住中心句、中心段来探究文本的主旨思想。但在非连续性文本中,由于信息的“碎片化”呈现方式,学生需要带着求异思维,以扩宽认知视野,突破语文阅读界限。

例如,在“有趣的文字”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围绕汉字文化,突破单纯的识字、写字教学,让学生从汉字学习中提高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在导入设计上,从歌曲引出“方块字”概念。什么是“方块字”?接着,展示中国的汉字演变历程,从“一撇一捺”中来讲解与汉字有关的故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活,对汉字文化充满了热情。教师播放《仓颉造字》视频,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请同学们结合视频,说一说这个故事。这时,要注意启发学生,观看视频时要边听边看边想,特别是对图文并茂的编排方式,能够挖掘更多关于汉字的故事。汉字很多,并非由仓颉一人来完成。这个传说为我们了解汉字、感受汉字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汉字本身来说,其字形也在经历不断的演变。教师列出一张汉字演变时间轴,让学生观察时间轴,说一说对汉字的演变有何想法,这张时间轴上有标题,有图表说明,怎样来读懂时间轴。教师指导学生从多个方面来串联相关信息。如商代这一时期,对应的汉字是“甲骨文”,这些汉字多刻在龟甲、兽骨上。参照这一方法,请同学们再说一说其他不同的字体及相关文化,进而逐渐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历程与对应的时间点。认识了汉字的演变历史,对于汉字本身又有何用处呢?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了不同字体的汉字,请同学们对打乱顺序的汉字进行归类。这些汉字宝宝迷路了,请帮它找到家。对汉字字形的学习、字音的理解,还藏着更多的故事。如有些汉字,字形很相近,读音也相同,但指代不同的事物。

最后,汉字作为古代文字,并非唯一的。全世界还有其他的古文字,通过对几段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学生认识了古印度文字、古埃及文字、古巴比伦文字。但是,在这些古文字中,只有中国的汉字得以传承。也就是说,汉字是世界上从未间断的文字,也是人类社会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由此,对本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总结,让学生从视频阅读中观察图文等关键信息,从认识时间轴中辨析不同的字体对应的时间序列。

二、“跨界学习”,要拓宽学生看待问题的阅读视野

在构成语文综合素养中,打破语文学习观、阅读思维的局限,要从看待问题的视野中,引领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学生自主、自由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边界应该是开放的、融通的,要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交叉。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时,要突破学科自身的边界,让学生在无界思维下畅读,激活语文创造力。面对非连续性文本,如何把握其意义要点?在引领学生阅读图文、表格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趣味性和科学性。

例如在学习课程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对于课程表,表格文字如何阅读?如何理解?生活中,如何利用课程表?如何制作课程表?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将目光聚焦于课程表。“有一个小朋友,每天上学,都不知道上什么课,请同学们想一想,如何帮助他?”同学们想到了课程表,可以通过课程表来记住每天上什么课。接着,出示班级课程表。“请同学们看一看,課程表的结构是什么?都有哪些内容?”教师给每个课程名称都设置拼音,引领学生一起阅读课程表及具体的课程内容。然后,出示一张空白课程表,请同学们将课程名称填入课程表中。在课程表完成后,请同学们数一数:每天上几节课?一周有多少节课?哪一门课程上得最多?哪一门课程上得最少?其他课程一周上了多少节?在指导学生掌握课程表阅读方法时,引入情境。出示一张课程表:“很多小朋友都会看课程表,但是小明看不懂,你能帮助他学会看课程表吗?谁看出我们星期一上的是哪些课?周二有哪些课?周五呢?横着来看看,你又发现了什么?请同学总结一下,在看课程表时,需要将‘横框信息与‘竖框信息结合起来,‘横框信息指明了具体课程内容,‘竖框信息说明了具体的时间。今天是星期三,马上要上第4节课了,你能帮小明找一找上的是什么课吗?怎么找?”为了考查学生对课程表的准确理解,还可以设置考核内容。对照课程表,用手指出某一课程,挑选学生说出这节课是星期几第几节课。同桌之间可以相互合作,考查对课程表的应用能力。最后,创编课程表儿歌:“小小课程表,用处真不少,今天什么课,一看就知道,用品准备好,提前做预习,用好课程表,学习会更好。”

三、“跨界学习”,要促进语文外延与生活外延的衔接

生活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要结合语文与生活的内在、外在联系,消弭语文与生活的壁垒,让学生从语文中认识生活,从生活中感悟语文,实现“跨界学习”。

例如:在节假日,同学们最快乐的事莫过于陪着父母去旅游,在旅行过程中,哪些内容是最令人难忘的?请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参观了哪些文物?体验了哪些游乐设施?如某學生陪家人一起游览了九寨沟,被九寨沟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深深吸引。在旅行中,他还坐了一次绿皮火车,虽然与高铁、动车相比,绿皮火车很简陋,但令人很难忘。假期又来了,同学们又可以陪着父母去参观旅游了。今天,方敏一家准备去素有“六朝古都”之称的南京开展一次历史文化之旅,方敏要做父母的领队,跟家人一起去探索旅行中的学问。但是,当好领队可不容易,这里有很多学问。

首先,预定车票。教师出示车票的正反两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车票的内容,从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同学们通过交流,知道从车票上可以确定车次,车次上写明了从某地到另一个地方所乘坐的具体的火车车次;还有座位等次,如二等座、一等座,还有相对应的车厢、座位号码,如08车就是第八节车厢。在火车票上还有一个二维码,这个二维码用来识别车票的使用者信息,如记录了车票的车次、座位以及持票人的个人信息等。

其次,搭乘公交或地铁。到达南京火车站后,需要乘坐地铁1号线,赶往提前预订的酒店。教师出示照片:“请同学们看一看,如何提炼看站牌的信息?”通过同学间的交流,大家知道了需要先找出自己所在的站台名称,再找目的站点,根据箭头方向,确保乘坐的方向一致。

再次,要提前设计旅游线路。南京的人文景点很多,需要根据自己的旅游时间合理设置每日的行程,才能让旅行更充实。教师出示南京市部分景点信息表,让学生通过阅读表格题目、横向阅读、纵向阅读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并根据表格内容为方敏设计一条合理的一日旅行线路,让学生根据材料分组合作。如,线路1:新街口——总统府——南京博物院——明孝陵。对该线路进行评价,有无重复的路?转车游玩时间安排得是否得当?重新设计旅游线路:新街口——明孝陵——南京博物院——总统府。比较这两组线路,说一说理由。同学们通过对旅行线路的设计,从中获得了哪些知识?学到了哪些学问?

总之,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要激活学生主动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信息,引领学生进行信息整合与提炼,通过“跨界学习”,让学生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提高分析力、判断力以及创新实践力。

【参考文献】

陈幼芳.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16):63-64.

朱俊阳.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要聚合与实用[J].语文建设,2020(03):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