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茹雪 景婷婷
关凯元在西乡塘的一个“鸳鸯楼”小区
2021年2月4日,一名学生告母校中国政法大学(以下简称“法大”)的官司一审开庭,超过20万人在线观看了直播。
在这之前,原告关凯元曾多次站上法庭。他告孔庆东,还告诺基亚、腾讯、百度,等等,以争取合法权益之名,游走于纷繁诉讼之间。争议声不绝于耳,有人觉得他为了出名、“碰瓷式打官司”,也有人认为他是抗争者。
2月4日的官司围绕法大取消关凯元入学资格是否合法展开。法大在2019年5月公示拟录取关凯元为博士生,发放录取通知书后,又公示取消其入学资格,理由是关在“2019年9月2日未按时入学报到”。
关凯元研究生即在法大就读,2019年毕业论文未获通过,延期至2020年1月才取得硕士学位,符合博士生资格。他认为入学时校方发放校园卡、安排住宿等,事实上承认了自己的“博士生”身份,未被告知“不符合资格”,之后再取消入学资格不符合程序。
一名法大老师告诉《南方人物周刊》,有案外人情操作不是不可以,开学时关凯元没有学位证书,按规定可以保留一年入学资格,等拿到学位后延期入学,但学校已经在网上做出决定,公示取消他的资格,没法撤。“法大的态度是坚决拒绝他的。”
目前,本案仍在法院一审的审理阶段,尚未判决。
“我要起诉中国政法大学”,关凯元在多个场合讲过这句话。
2015年,关凯元进入法大读研究生;2019年,法大录取关凯元为博士生。念书期间,关凯元在网絡上披露过法大的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取得现实进展,但同时也给他留下“刺头”的称号。
比如,法大向2015级通过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入学的研究生每人收取了12000元学费(教育部规定为8000元,这一费用此前一直由公费承担)。关凯元是这十几名研究生中的一员,他以“违反教育部收费规定”为由,向研究生招生办反映,最后学校退了钱。
他的研究生同学刘朋告诉本刊记者,学生私下吐槽过法大的很多事情。比如,学校有段时间把宿舍楼窗户焊住,说是为了安全,“但他们不去想发生火灾怎么办,不从学生角度考虑。”
学生普遍的态度是,反映没有用,“学校管理层不可能因为我们一句话改变”,刘朋这样解释学生们听之任之的原因,而关凯元不一样,“他就要讨个说法,像《秋菊打官司》。”
正常的话,关凯元应该是2018年研究生毕业。他此前多次跟人聊过“无法毕业”的担忧。小学校友归伶昌劝他,硕士毕业就出去工作吧,关凯元不答话。
关凯元想继续念博士,选择导师非常关键。按照一般程序,硕士生需要先确定想报考的博士生导师——确认老师有博士生名额、在学术研究水平与方向上获得老师的认可,再进行后续考试与申请。
关凯元曾联系了北大、人大、复旦、中大等学校的博士生导师,但都没有结果。同年,他申请了法大的博士生,仍告失败。
一位了解内情的老师告诉本刊记者,老师之间也会交流学生状况,有的和关凯元接触后不满意,“别的都不要他,只能来法大。”
2018年,关凯元选择了延迟毕业一年,准备保留研究生身份,2019年继续申请博士。法大的一名老师告诉本刊记者,2018年,关凯元的硕士论文通过了匿名评审,但他主动放弃答辩,选择延期毕业。2019年5月,法大发布拟录取博士生公示,关凯元在列。
意外的是,2019年关凯元的硕士论文没有通过匿名评审,无法参加答辩,不能按时取得学位证书。直到2020年1月,论文答辩通过,他才拿到硕士学位证书。
2019年9月2日,法大博士生入学日,关凯元拿到属于博士生的校园卡,入住宿舍。一个学期结束后,他无法参加考试,才得知自己已经被学校“取消入学资格”。
事实上,早在2019年9月18日,法大已发布《关于取消胡熙瞳等39名2019级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公示》,其中包括关凯元。
2020年9月9日,关凯元向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提交诉状,不满法大“取消入学资格”。2021年2月4日,此案一审开庭。
关凯元在小区内与邻居争论
关凯元辩称,学校发放校园卡等,属于事实上承认自己的博士生身份;法大在其网站子栏目中发布公示,没有告知其本人,这不符合程序。
校方指出,关凯元没有按规定入校报到,取消入学资格是合理的。事实上,关凯元无法完成报到流程——当时他尚未取得硕士学位。
关凯元回应,他可以申请延迟入学,直到取得硕士学位后再报到,而不应该是在未被告知的情况下,被学校以“资质不符”为名取消入学资格。
“结果不重要,但我就是要打下去。”在关凯元的概念里,这更像是一场“个人面对公权力的抗争”。
法大的一位老师告诉本刊记者,这场官司中,关凯元的“死穴”是,没有硕士学位就没有博士生的入学资格。发校园卡等可以算是学校工作人员的失误,不涉及博士生的学籍问题。要看这两点谁的效力更大,事实根据是9月2日(博士生入学报到日)关有没有硕士学位。
“法大的态度是坚决拒绝他的,学校已经在网上做出决定,不会撤。”这位老师解释,“人情角度,当时没有硕士学位,可以保留一年。但关凯元是刺头,在任何BBS上,一直骂法大,学校干嘛给他保留呢?”
和母校打官司,只是关凯元诸多官司中的一件。几年前,他因与孔庆东的诉讼进入公众视野。
2012年5月6日,孔庆东在微博上引用了一首陆游的诗,戏称自己所写。关凯元评论:“诗已经不错,可确实格律不对,就算不严格按照古人韵部,好歹孤仄孤平不该犯。”
“你不要装作懂格律好不好?你说的驴唇不对马嘴,你连原诗都没看,你就是个狗汉奸,你当我不知道啊!你懂你妈的什么孤平?我看你妈又孤又平!”北大教授孔庆东回复关凯元。
关凯元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孔告上法庭。法院判决孔庆东败诉。彼时,关凯元还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系学生,面对媒体采访,他说“90后都太淡定了”,应该有人站出来,“引发一些争论,才有趣。”
官司打赢后,关凯元私下和朋友谈论,提到孔庆东,脏话不断,马博文回忆,他是关凯元为数不多还有联系的高中同学。他给关凯元的备注是“大炮关”,形容他是“炮佬”,这是广西方言,指爱耍嘴皮子、喜欢高谈阔论的人。
关凯元从小喜欢辩论,钻牛角尖。同学和他的任何一次聊天都会变成辩论,归伶昌向本刊记者回忆。很多时候,辩论只能被动结束,因为上课铃响或者放学,“他不会主动停止说服我,除非我不理他,否则无休无止,直到他赢。”
法学在关凯元看来是维护、追求正当权益的方式。
2012年,关凯元一纸诉状把诺基亚告上法庭。起因是他买的诺基亚手机从口袋掉出来,摔坏了。销售商同意退货。关凯元不满意,认为诺基亚曾以“耐用”为宣传点,甚至有人发图说诺基亚硬到能砸核桃。关凯元想通过这个事,实践他的法学知识,做第一个完全独立处理的案件。
因为字数和宣传不符,有人在福州告《小时代》的出版商虚假宣传,败诉。关凯元见状,在北京递上同样的诉状,结局也是败诉。
告知网、告腾讯、告百度……他记不清后来又打过多少场官司。有时,开庭审理中,轮到被告方律师发言,关凯元觉得“很长,喋喋不休”,干脆在法庭上背英语单词。
研究生期间,他还曾两次向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状告司法部。关凯元向司法部寄送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的材料,快递无法送达或被退回,他因此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判令司法部依申请进行政府信息公开,承担诉讼费用与快递费用。
两次诉讼均被驳回,法院认为关凯元没有按照信息公开的要求寄送材料,如寄送地址中,将“司法部信息中心办公室”写成“司法部办公厅办公室”,未按要求注明"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字样,等等。
回看过去的官司,他坦言有些自己准备得不充分,选择诉讼不成熟。
电瓶车是市民热爱的交通工具
官司之外,长久以来,关凯元和中国政法大学其他师生之间也常常格格不入。
硕士或博士期间,跟随同一位导师的学生,常称“同门”。有一年教师节,“同门”们商量给导师买个扫地机,这在其他学生和老师眼中是约定俗成的礼节。
礼物六百多元,“同门”均摊下来,每人一百多,正念研究生的关凯元不同意,退出了。后来,他在一个课间给导师送了些润喉糖,“同门”认为他是“嫌(扫地机)贵”。
关凯元还有许多类似的不合群举动,在法大师生中流传广泛。有一次,学生们一起去北戴河旅游,回来后,几个同学和关凯元不说话了。因为他们一起吃饭点了某个菜,AA付章时,关凯元称“没吃那个菜,拒绝付钱”。
研究生期间,和关凯元同宿舍的学生多次向学校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研工办”)反映,不愿和他同住。有些学生开学回校,会给研工办的老师带些家乡特产。关凯元从来不会,在他眼里,那些老师是行政体系下的“机器”。
關凯元多次向本刊记者表达,有志于从事学术。“要观察一个东西,就要跟它保持距离,才能看到全貌。”
他似乎并未意识到,自己也在被观察。在一个单位实习期间,他在微博上发布文章,揭露该单位的不足之处。对方直接让关凯元走人,“吃着我们的饭(单位管午饭),怎么能这么干呢?”
关凯元的导师有意提携他,有时带着学生们参加些名流聚会。关凯元时常在席间高谈阔论,甚至发表对时局的激烈言论。同席者纷纷不满,“有的老板很有钱,懂事的话,敬个酒,把老板微信加一下。”关凯元不干,“他屁股沉,站不起来。”
不过,他也有主动出击的时候。得知硕士论文没有通过,关凯元给学校领导发信息,“不给我通过,我就××。”这番言论起初吓住了一些人,后来经过调查,校方觉得不过是他为实现自己目的的一种方式,于是没有人再理他。他也真的没做出什么过激举动。
这件事的真实性得到关凯元和校方的证实,但双方说法不一。关凯元认为自己是受到“不公正对待后,按照程序规定反映问题”;学校老师认为这是一种“威胁”,并据此评价关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很会算计”。
外界对关凯元的态度显而易见。相关导师同意关凯元念他的博士生申请之后,他门下的学生专门开了个会,讨论如何应对,最后得出结论,“您最好别招他来。”
老师同意他来,但学校最后“按照程序规定”,取消了他的入学资格。
对这个决定,关凯元在法大的一位老师表示,“他(关凯元)自己的为人处世占了绝大部分的因素。”这位老师认为,关凯元不适合待在体制内,他在任何行政系统下都无法生存。
针对关凯元起诉母校这场官司,本刊记者采访到多位他的同学及校友,有些人觉得他就像鸡蛋碰石头,多数人的意见是,关凯元是“碰瓷、想出名”,像他之前打过的很多起官司一样。
(文中人物马博文、刘朋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