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英明
38年前,我有幸与原中央委员刘春樵(1923—2006)因公事相处了三天两夜。38年过去了,当时的情景时常在我脑海里浮现,刘老的教诲时常在我耳际萦绕。
那是1983年8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我从丹洲公社(时属湖南常德地区常德县)督导预防接种工作后骑自行车返回我所在单位常德县(今常德市鼎城区)河洑区卫生所。刚进大门,同事丁时慧叫住了我:“小高,刚才区公所打来电话,要你到区公所去一趟,王志远书记找你有事。”
我立刻调转自行车车头,几分钟后来到了河洑区区公所办公室,只见王志远和分管文教卫生工作的副区长高士开与一位皮肤黝黑、衣着朴素的老者正在交谈。王志远见到我后,向我介绍那位老者:“这位是刘春樵书记。今天叫你来是要你陪同刘书记办件公事。”
随即,王志远又将我介绍给刘春樵。接着高士开向我布置任务说:“刘书记离休后回到了蔡家岗,他今天上午参加区里的老干活动后,提出要到河洑山下看一看农村改水的情况,本来我们区里几个领导要陪同的,但刘书记执意不要我们陪,只要一名专业人员陪同。你作为区卫生所防疫专干,也负责农村改水这块工作,只有请你陪刘书记看看现场。”
刘春樵接过高士开的话说道:“小高,大热天,今天要辛苦你了。情况是这样的,河洑公社有几个群众和我谈起,他们的饮水条件差,吃的是地表水。河洑山有股泉水,他们希望将泉水引到农户中,愁的是没人牵头办这件事。我离休回到家乡了,现在没什么事,我想到现场考察一下,给区委、区公所参谋参谋,争取把这件利民的好事办成。”我连忙应允,心想这事本是我分内的工作,况且还能有幸陪刘春樵一起办事。
虽然那天是第一次见到刘春樵,但作为邻近公社出生的我,对刘春樵的身份和经历还是大概了解的。刘春樵于1923年2月出生在常德县蔡家岗公社舒公殿大队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成年后当过兵,做过农村基层干部,先后或同时兼任蔡家岗公社党委书記,常德县委第一书记,常德地委副书记,湖南省委常委、省人大副主任,中共第九届、第十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1983年2月离休,离休时他向时任省委书记要求不住省里和地区的老干所,要回蔡家岗居住,省委同意了他的请求,同时,党组织关系也转回了蔡家岗。
接受区里领导交给我的任务后,我自然成了刘春樵的临时工作“搭档”。出发前,刘春樵对我说:“我以前是担任过一定的领导职务,现在离休了,就是老百姓了,所以你不要叫我书记、委员、主任,春樵同志、老刘、刘伯随你叫。我俩今天就走路到河洑山去,沿途可以看到、听到一些真实的东西。”刘春樵是一位高官,现在虽然离休了,但作为参加工作不到两年也未曾见过高级干部的我,在他面前难免有些拘束,听罢他一席话,我俩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顺从当地人对他的习惯称呼,我就叫他“刘伯”,他也挺高兴的。
他脚穿一双皮凉鞋,肩背一个黄挎包,头戴一顶大草帽。在炎炎烈日下,我俩一老一少,一前一后,行走在田间小道上。从区公所出发,沿途经过河洑公社的岩桥、全美、洪流、南湖大队,在中途请上熟悉水情的老农做向导,三人乘小木船渡过渐河,来到河洑山北麓,只见一股清澈的泉水,顺着一条溪沟潺潺流入渐河。我们用步伐丈量了泉水口到地面的落差,又向老农询问了泉水有无旺季、有无断流现象等情况。
当我们初步了解掌握泉水的一些基本情况后,已是黄昏。我和刘伯来到附近的河洑镇准备食宿,在一家饮食店吃过便饭后,住进了一家小旅社,印象中,一晚的房费是每人几元钱。我和刘伯住在一间双人间。睡觉前,他询问我的工作、生活和家庭情况,而对他的辉煌经历避而不谈。在交谈中,当他得知我的老家也是本区的石板滩雷家铺时,他用商量的语气对我说:“我打算明天从河洑、灌溪、石板滩三个公社的西南边步行回到蔡家岗家里,你能不能陪我一起去?我想利用这个机会听听群众的意见,看看基层情况。你也可了解一下农村卫生工作。”我丝毫没有迟疑,爽快地答应了陪他去乡村“旅行”。
第二天早上,我俩在路边店吃过面条后,沿着渐河的北面,走阡陌,行山路,走走停停,他见到哪里的稻田需要施肥治虫了,哪里的山塘需要整修了,哪里的油茶需要垦复了,一一记在小本子里。不知不觉到了中午,经过河洑公社的林园大队,灌溪公社的常桃、株木大队,到灌溪公社的乐福大队,在老支书张松林家吃过便餐后又继续西行。到了灌溪公社窑顶大队,大队支书谭延胜向我俩介绍,大队正在筹建饮料厂,希望我俩在办理证照、产品销售、卫生达标上给予帮助,刘伯不假思索地答应尽力而为,为办厂跑跑腿、动动嘴。刘伯还要我发挥卫生工作专长,联系相关部门对卫生达标和产品质量给予指导和帮助。
临近傍晚,我俩来到了我的家乡——石板滩公社雷家铺大队,大队支书刘志堂是位从土改时期就做起的老基层干部,与刘春樵同龄,是刘春樵的老相识、老朋友,刘伯自然就少了一些客套,对刘志堂说:“今晚就吃住在你家里,晚上还要请你喊些人来开个座谈会。”刘志堂也对刘春樵说:“老伙计,终于盼到你了,你在位时到我们大队来,看了一圈,嘴巴都没打湿就走了,这次你主动提出晚上在我家吃住,你没有忘记我这老基层,太好了!”
刘志堂家又是杀鸡,又是在堰塘打鱼,做了一桌丰盛的菜,两位老伙计吃得很开心。晚饭后,大队和所属生产队的干部、群众代表30多人聚集在刘志堂家的禾场上开起了座谈会,用现在时髦的话说举办了一场“乡村夜话”。8月中旬,虽没有7月的酷热,但也是高温难耐,参会者摇着蒲扇,熏着蚊香,你一言,他一语,讲出了农民和基层干部的所思所想所盼。散会后,刘伯要刘志堂找来两个竹床,当晚,我和刘伯就睡在露天的竹床上,倒也感到凉爽舒适。
第二天上午,我们从雷家铺出发,途经南加坪大队和蔡家岗公社的岩巴垱、高冲、延寿大队,来到刘伯的家。他家坐落在蔡家岗集镇西北角,是栋三间砖木结构的平房,屋内的陈设十分简陋。进屋后,他对老伴说:“今天我带了一位客人来,赶快到集镇上买菜,这几天小高辛苦了,今天中午我要陪小高喝几杯。”我以前没喝过酒,那天我盛情难却,还是端起了酒杯,和刘伯喝起了他家的谷酒。我俩边吃边喝边谈这几天的所见所闻所思,并进行了梳理归纳。刘伯还吩咐我,回单位后写出三个材料:一是《关于启动河洑泉水引流自来水工程建设的报告》;二是《关于当前加强农村工作的几点建议》;三是《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几点建议》。
我回单位后,按刘伯的思路写就了上述三个材料。不几日,我和刘伯相约到区里跟领导汇报,得到了区委、区公所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一些建议很快很好地得到落实和解决。当年年底,因陋就简,河洑“泉水引流自来水工程建设”竣工,解决了河洑镇和河洑公社西南边几个大队近15000人的饮水问题,窑顶大队的饮料厂也已建厂投产,河洑区的农村卫生工作当年在全县也处于领先位置。
38年过去了,我已经由一个23岁的毛头小伙成为一名退休人员,刘春樵同志早在2006年4月22日也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当年的泉水引流自来水工程早已被受益人口更多的农村改水工程所取代。
但我与刘伯相处三天两夜的经历却使我终生受益。他那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一直影响着我;他那种深入实际、联系群众的工作态度一直教育着我;他那种心系百姓、为民办事的爱民情怀一直感染着我;他那种退而不休、奉献永无止境的人生境界一直激励着我。
(作者系常德市鼎城区原政协委员、区法院刑庭庭长)
(责任编辑: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