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2021年河南省教育工作会议采用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会议晒出河南省“十三五”期间教育事业“成绩单”,并以“十个度”点明2021年教育工作着力点。
“十三五”期间,河南省出台了《河南教育现代化2035》及五年实施方案,各级政府投入责任有效落实,各阶段生均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建立,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从2015年的1271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881.9亿元,增幅达48%。
教育普及程度全面提高。河南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由2015年的83.22%、94%、90.85%增加到90.22%、96%、92.55%,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了50%,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
各阶段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入园难”“入园贵”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超大班额”比例连续7年下降,“择校热”“上学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郑州大学、河南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高等教育取得里程碑式的突破。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河南省将围绕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加强现代化教育体系建设、全力提高各学段教育发展质量等十个方面,重点在“十个度”上下功夫。
一是“高度”,即持续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提升教育事业发展的政治高度,形成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
二是“角度”,即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握好教育事业发展的角度。要着力解决好疏于德、弱于体美、缺于劳等问题。要发挥思政工作铸魂育人的重要作用,发挥教材和课堂培根启智增慧的基本功能,发挥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综合育人的积极效应,积极构建家校共育的一体化工作体系。
三是“宽度”,即着力加强现代化教育体系建设,拓展教育事业发展的宽度。要进一步提升基础教育供给能力,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构建完善全民终身學习体系。
四是“亮度”,即全力提高各学段教育发展质量,提升教育事业发展的亮度。要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打造高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五是“力度”,即积极推动教育综合改革尤其是评价改革,强化教育事业发展的力度。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加快办学体制改革,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做好新时代教育交流与合作工作。
六是“温度”,即不遗余力地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事业发展的温度。要带着使命推动教育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带着感情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孩子,带着责任推动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七是“限度”,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突破教育事业发展的限度。要调布局,推动教育布局优化提升;优结构,推动学科专业匹配发展;提水平,推动办学层次提质升级。
八是“广度”,即持续加强全省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育事业发展的广度。要在师德师风建设上严要求,在教师管理服务上求创新,在教师地位待遇上出实招,在教师梯队攀升上谋长远,在师范教育质量上抓提升。
九是“强度”,即大力加强教育保障工作,提高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度。要筹好“经费”,充分发挥教育经费基本支撑作用;用好“网络”,不断增强教育信息化服务能力;抓好“治理”,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守好“稳定”,确保教育发展和疫情防控双胜利。
十是“效度”,即强化高校科技创新,加大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效度。要大力实施高校基础研究能力增强工程,深入实施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计划,持续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河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