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合板后浇板带无支撑体系施工技术研究

2021-04-28 01:35李骏毅唐颖
重庆建筑 2021年4期
关键词:板带螺杆吊装

李骏毅,唐颖

(重庆建工第十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重庆 400039)

0 引言

随着国务院和各地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推动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 加上近十年来我国在装配式建筑方面的探索研究,部分技术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施工污染、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施工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1]。 近年来,在装配式建筑中大力推广应用“新三板”(叠合板、叠合楼梯、预制内墙板)。 其中,叠合板后浇板带接缝处因施工方法不当,易造成接缝跑浆、后浇板带下挂错台、接缝不密实等问题。 因此,项目部人员针对叠合板楼面后浇板带接缝问题,通过项目叠合板楼面后浇板带接缝技术攻关,总结出装配式建筑叠合板后浇板带无支撑体系施工工艺。

本文以金山街道J3-1/04 地块社区综合服务用房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了装配式建筑叠合板后浇板带无支撑体系施工工艺,可为今后相似项目提供借鉴。

1 工程概况

金山街道J3-1/04 地块社区综合服务用房项目位于重庆金山街道J3-1/04 地块。 1# 社区服务中心建筑面积8060.9㎡,地上6 层,地下1 层;2# 幼儿园建筑面积2917.57㎡,地上3 层,地下1层。 二层~屋面层采用预制叠合板施工。

2 施工工艺原理

该工艺主要适用于采用木模的预制叠合板施工。由于叠合板与板底模板刚度差别较大, 叠合板在混凝土浇筑时挠度变化较小,相对地,由于模板刚度小,浇筑时变形相比较大。 两者变形的不协调性,使得浇筑时两者之间会形成缝隙,从而导致接缝处漏浆。

传统方式是与木模板支设采用相同的支撑, 板带处增设立杆,减小模板挠度变形。 该工艺采用直径16mm 以上的零料钢筋头与对拉螺杆焊接成T 型对拉螺栓,并将其压在叠合板上,与支承钢管通过山型卡对拉,抵消叠合板吊装和浇筑混凝土时对模板支撑系统的竖向冲击荷载导致的模板弹性变形,同时配合海绵条进一步降低漏浆风险。该工艺一方面简化了支撑体系,方便施工;另一方面保证了后浇板带的成型质量,避免出现漏浆、不密实的现象。

3 技术特点

(1) 利用零料钢筋自制“T 型对拉螺杆”加固件,投入少、节约成本。

(2) 拆模后成型质量高,混凝土表面观感好,平整度得到了显著提高,避免了顶板天花二次打磨维修。

(3) 措施简单,可操作性强。

4 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

4.1 工艺流程

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叠合板验收→测量放线→贴海绵条→叠合板吊装→叠合板校正→T 型对拉螺杆安装→模板清理→水电管线敷设→叠合层钢筋绑扎→叠合层混凝土浇筑→模板拆除→对拉螺杆处理。

4.2 技术要点

4.2.1 T 型对拉螺杆制作

根据叠合板施工图纸,提前计算后浇板带宽度,确定切取钢筋头长度, 钢筋头长度=(后浇板带宽度+100)mm。 利用直径16mm 及以上的零料钢筋头与14mm 对拉螺杆焊接成 “T 型对拉螺杆”,如图1 所示。

4.2.2 模板支撑系统搭设

按照经审批的叠合板模板支撑架施工方案进行模板支撑系统搭设。 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成型效果, 将整个顶板的模板按同一顺序、同一方向对缝平铺, 且必须保证接缝处下方有龙骨。 在模板及其支架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足够的临时固定设施,以防倾覆。支架的支承部分应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如图2 所示。

4.2.3 测量放线、粘贴海绵条

在支设好的模板上进行测量放线, 准确标注出叠合板的位置。 在放线位置沿线粘贴海绵条,预防叠合板后浇板带处漏浆,如图3 所示。

图1 T型对拉螺杆焊接

图2 模板支撑系统

图3 叠合板后浇板带粘贴海绵条

4.2.4 叠合板吊装、校正(图4)

(1) 将构件吊离地面,观测构件是否为基本水平、 各吊钉是否均匀受力。 构件基本水平、吊钉全部均匀受力后起吊[2]。

(2) 按图纸所示构件位置以及箭头方向就位, 就位的同时, 观察楼板预留孔洞与水电图纸的相对位置 (以防止构件厂将箭头编错)[3]。

图4 叠合吊装、校正

(3) 构件安装时短边深入梁/剪力墙上10mm,构件长边与梁或板与板拼缝按设计图纸要求安装[2]。

(4) 叠合板吊装完后,必须有专人对叠合板底拼缝高低差进行校核,拼缝高低差不大于3mm[4]。

4.2.5 T 型对拉螺杆安装、模板清理

在叠合板后浇板带中间位置,距梁边不超过250mm 且间距不大于850mm 的位置开孔安装T 型对拉螺栓, 模板底部利用双钢管与山型卡结合对拉夹紧, 以抵消叠合板吊装对模板支撑系统的竖向荷载导致的模板弹性变形, 从而保证板带在浇筑时不出现变形,如图5、图6 所示。

4.2.6 水电管线敷设、叠合层钢筋绑扎

图6 叠合板T型对拉螺栓紧固

在叠合板后浇带安装好T 型对拉螺栓后,按照图纸要求进行水电管线的敷设与叠合板钢筋的绑扎。 敷设管线和绑扎钢筋时,应注意对安装好的T 型对拉螺栓进行保护,如图7 所示。

图7 水电管线敷设及叠合层钢筋绑扎

4.2.7 叠合板混凝土浇筑

钢筋、模板验收合格后,将叠合板板面及侧模清理、洒水湿润,再进行混凝土浇筑。 在叠合板后浇带浇筑时,应安排看模人员重点关注山型卡的紧固情况,发现问题立即进行加固。

4.2.8 模板拆除、对拉螺栓处理

在楼面混凝土达到规范规定的拆模强度后,拆除后浇板带模板。拆除后的山型卡应收集好,以便于下一层继续使用。露出混凝土面的螺杆及时切除,并做防锈处理,如图8、图9 所示。

图8 后浇板带模板拆除

图9 后浇板带模板螺杆割除并刷防锈漆

5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 实行样板制度。 在大面积施工前首先做样板施工,经相关单位确认后方可大面积施工。

(2) 硬架支模和拼缝支撑上皮标高必须准确,且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强度与稳定性,以保证其不下沉、不倾斜。

(3) 叠合板应采用厂家提供的吊框吊运,吊装就位时应认真调整,以免板在支座搁置长度不准确。

(4) 施工荷载不应大于叠合板受力要求,施工中应防止构件受到冲击作用。

(5) 叠合构件的叠合层、接头和拼缝,当现浇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要求时,不得吊装上一层结构构件;已安装完毕的装配式结构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 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

(6) 严格按要求施工, 距梁边不超过250mm 且间距不大于850mm 的位置开孔安装T 型对拉螺栓, 模板底部利用双钢管与山型卡结合对拉夹紧, 以抵消叠合板吊装对模板支撑系统的竖向荷载导致的模板弹性变形, 从而保证板带在浇筑时不出现变形。

6 效益分析

6.1 质量效益

使用T 型对拉螺栓加固,减小了因模板弹性变形产生的模板与叠合板间缝隙,能够保证顶板水平平整度,提高叠合板接缝处成型质量,避免发生叠合板后浇板带错台、跑浆现象的发生。 对施工工期、质量和安全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6.2 工期效益

经过项目部综合推算, 采用常规支撑体系与该技术相比较,主体阶段工期基本一致。 常规施工拆模后因混凝土浇筑冲击模板易发生模板弹性变形下垂,导致最终顶板平整度误差偏大,装饰施工前需打磨、剔凿,精装移交时间增加10d 以上。

6.3 成本效益

以一条3m 长叠合板后浇板带为例,需要T 型对拉螺栓4 根。与后期剔凿打磨后浇板带比较,使用预埋T 型对拉螺杆的成本增加约35 元,人工打磨修补约需82 元,综上所述,可节约成本47元,可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和维修费用,从而降低施工总成本。

6.4 环保效益

该工法充分使用工地钢筋零料,节约材料、绿色环保。

7 结语

随着相关政策的完善以及建筑业的飞速发展,装配式建筑正逐渐成为主流,叠合板后浇板带的漏浆问题也日益突出。 运用上述T 型螺杆与支承钢管对拉,同时配合海绵条的施工工艺,能够很好地解决漏浆问题。 与此同时,T 型螺杆充分利用钢筋零料,节约了施工成本,值得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板带螺杆吊装
基于DBN-BP 深度算法的热轧板带横断面预测*
板带拉伸机钳口夹紧缓冲装置分析计算
半圆形溜尾提升吊盖吊装应力分析
金属板带坯料的连续挤压生产方法
钢框架内填再生混凝土墙结构等效模型分析
一种同轴式挤出机用混炼输送机构
再谈液压吊装
注塑机PVC注塑螺杆
大跨度悬索桥钢箱梁吊装之跨缆吊机吊装探讨
注气口前后段螺杆中聚合物熔体的数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