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兵
近来读到两则党史故事。一则是,敌人围剿中央苏区,革命先烈江善忠为掩护伤员,独自把敌人引向绝壁孤峰,弹尽粮绝时,用鲜血在衬衫上写下“死到阴间不反水,保护共产党万万年”,纵身一跃,英勇牺牲,年仅21岁。另一则是,湘江战役中,为掩护党中央和红军主力渡江,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腹部中弹不幸被捕,他从伤口处掏出自己的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践行了“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年仅29岁。
这两则故事中,先辈们的壮怀激烈令人震撼,也让我们从历史情境中去理解是什么支撑共产主义战士们前赴后继、勇往直前,是什么让我们党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走到今天。1
坚定信仰具有不可阻挡的力量。一代代共产党人信仰坚定不移,凝聚在同一旗帜下,在接续奋斗中产生深厚情谊,聚合成无坚不摧的力量。毛泽东同志曾说:“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有了主义的旗帜,有了为主义而励志奋斗的人,就会生发出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
回望百年党史,多少令人心潮澎湃的瞬间,多少令人心生敬仰的人。他们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因共同的信仰聚合在一起,成为革命的同志。铁索横江时,有人甘作人梯,让战友踏过前行;冲锋陷阵时,有人纵身一跃,用身躯堵住枪口;饥寒交迫时,有人把棉衣让给别人,自己却被冻死……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正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坚定信仰,不怕牺牲,奋勇向前,我们才走到光辉的今天。2
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我们脚下的土地浸染着革命先辈的鲜血,我们背后的江山挺立着共产党员的忠魂。作为党员干部,无论身在何处、身居何职,都应时常叩问初心,学习先进,与身边的同志互相激励,共勉同行。如此,信仰更加坚定,行动更有方向。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征程上依然会有艰难险阻,会有激流险滩,会有挑战考验。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发出的伟大号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3
——摘自《人民日报》(2021年10月12日第19版)
①文章以江善忠和陈树湘两位革命先烈的故事开头,令人读之大为震撼,接下来作者便顺理成章地引出了更宏大的时代主题,丝毫不显突兀。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有时也会遇到要写一些比较宏大的主题,比如信仰、初心、家国情怀、中国梦等,这些主题容易写得不接地气、口号连篇。而在文章中如果看不到真情流露,那么文章就必然会缺乏打动人心的力量。所以我们要学会把那些较为宏大的主题跟鲜活的人生结合起来,用真实的人和事去诠释它们,让它们变得真实可感、触手可及。要相信能够打动你的文字,必然也能够打动读者。
②我们在举例的时候,如果遇到不记得人物的姓名或者有许多个类似人物的情况,就可以像本段一样,用“有人……有人……有人……”的方式来进行举例。而且排比式的列举法不仅能让文章显得素材丰富,也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
③文章紧紧围绕“信仰的力量”展开论述,回望百年党史,通过一个个革命先烈的故事,来论证信仰的伟力,阐明共产党人是如何走到今天的。最后再发出号召,呼吁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可谓慷慨激昂、振聋发聩。
〈素材延伸1〉
江善忠:用鲜血书写革命信仰
1928年冬,江西省兴国县长冈乡,15岁的贫苦农家子江善忠毅然投身革命,后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裁判部长。红军长征开始后,作为当地群众领袖,江善忠留在苏区坚持游击战争。敌人对他恨之入骨,贴出告示悬赏5000块大洋收买他的人头。
1934年10月,江善忠带领队员将20多名红军伤病员转移安置在长冈乡石门寨冰心洞。不料遭叛徒出卖,敌人纠集大批人马追来。为了给伤病员转移赢得时间,江善忠决定把敌人引向岔道。然而,这条唯一的岔道是一条通往石门寨芒槌峰的绝路。
芒槌峰地势险要,岩洞密布,江善忠利用山岩做掩护,一步步、一枪枪把敌人引向峰腰。子弹打光,他就用石头往敌人身上砸,最后将周边能搬动的石头都用光了。临近芒槌峰顶,身负重伤的江善忠平静地脱下灰布褂,蘸着汩汩流淌的鲜血,用颤抖的手指慢慢地在灰布褂上写下“死到阴间不反水,保护共产党万万年”两行血书。在敌人“缴枪不杀”的叫嚣声中,他一步一步爬上峰顶,浑身是血的身躯挺立着,双手举起一块大石头,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向敌人砸去,然后望着北方——红军长征的方向高喊:“共产党是杀不尽的,胜利属于共产党!”随后毅然跳下了悬崖。
〈素材延伸2〉
陈树湘:断肠明志铸忠魂
陈树湘,生于1905年,湖南长沙人,中共党员,2009年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1919年,湖南早期革命运动组织“新民学会”成立,年仅14岁的陈树湘即受到反帝反封建思想的熏陶。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陈树湘受到毛泽东、何叔衡、蔡和森等人的影响,投身革命。1922年秋,陈树湘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春,陈树湘接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三十四师师长,长征开始后,该师一直担任后卫掩护任务。在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战役中,陈树湘率部浴血奋战七天七夜,完成了掩护党中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和主力红军强渡湘江的任务,创立了历史功勋。
在遵照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东返湘南的战斗中,陈树湘腹部受伤,可他仍率部分伤员顽强阻击,掩护师余部近百人成功转移,直至弹尽粮绝,不幸被俘。面对敌人的审讯,陈树湘闭口不言。当敌人要为他医治伤口的时候,他也坚决不配合。在被捕的时候,陈树湘就已经下定决心,不管是生是死,都坚决不能给敌人任何打击红军的机会,一定要为革命流盡最后一滴血。敌人只好把他押送到长沙去。不过,押送人员显然低估了陈树湘的决心。路上,他竟然趁敌人不备,忍着剧痛,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