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原名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创办于2006年,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和课堂内外联合发起。从2006年到2018年,前十三届大赛挖掘和培养了一批具有语文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
2018年9月13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管理办法》)。依据《管理办法》,原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从第十四届起,正式更名为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由中国写作学会主办,武汉大学文学院、课堂内外联合承办。
2020年8月20日,教育部公布《2020—2021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等35项竞赛获得教育部审批。
2021年9月7日,经教育部备案批准(教监管厅函〔2021〕7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1—2022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的通知》),第十五届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再次进入教育部赛事“白名单”。
随着第十五届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正式开赛,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大赛中获得佳绩就成为广大参赛选手最为关心的问题。在本期杂志中,我们就将针对本届大赛的初赛题目,为大家提供写作秘籍,以期能在参赛过程中助大家一臂之力。
第十五届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赛制与赛程
初赛
参赛组别:高一组、高二组、高三组
截止时间: 2022年1月4日
参与方式:学校登录大赛官网www.cxzwds.cn注册建档后,学生个人在官网完成注册报名、提交个人参赛作品。
复赛
参赛组别:高一组、高二组(高三组不参加复赛)
竞赛时间: 2022年3月- 5月
竞赛形式:现场命题作文竞赛/线上命题作文竞赛
全国总决赛
参赛组别:高一组、高二组、高三组
竞赛时间: 2022年2月(高三组)2022年7月(高一组、高二组)
竞赛形式:现场命题作文竞赛
命题
复赛试题由组委会办公室联合各省语文教研室、一线特级教师、合作高校专家共同命制;总决赛试题由中国写作学会、武汉大学文学院领衔,联合业界专家共同命制。
评审
初赛由学校组织语文骨干教师进行初评,组委会组织专家对学校初评结果进行复评;复赛评审由组委会联合当地合作高校专家及一线教师共同完成;全国总决赛评审由协作高校中文专业教授、一线中学特级教师共同完成。
奖项
全国总决赛设特等奖10名、一等奖150名、二等奖600名、三等奖若干,指导教师获同等指导教师奖。根据学生参与情况、获奖情况,授予积极组织、成果突出的学校优秀组织奖。
第十五届创新作文大赛初赛题目一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202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发布。纲要指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对于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知识产权离自己很远,但其实在我们身边知识产权无处不在:5G通信技术有专利、新上映的电影有版权、名牌服装有商标、我们自己的参赛作品有著作权……这些,都是知识产权的体现。而如果知识产权不受保护,我们喝饮料就可能是“雷碧”,吃的方便面就可能是“康帅博”,用的学习资料就可能是粗制滥造的盗版……
为提升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复兴中学计划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主题活动,请你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准备一份在活动上的发言稿。
要求:题目自拟,字数:1000~1500字。
写作秘籍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参赛选手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在审题上没有什么难度,要想写出佳作,需要在发言稿这一应用文体上下一番功夫。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要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发言稿。
一、发言稿的格式要求
1. 标题
发言稿不同于书信,书信可以写题目,也可以不写题目,但发言稿一定要写题目。题目可以是发言的主题,也可以是根据主题拟写的发言题目。
2. 称呼语和问候语
发言稿一开始要对现场听众进行称呼和问候,这是基本的礼貌,也能借此明确发言对象,唤起听众的注意,营造合适的交际语境。
称呼语要顶格写,要得体。如在学校开展的主题活动上发言,就要写上“老师们、同学们”等称呼。
问候语一般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大家好”“下午好”等。
3.开头
发言稿的开头,也叫开场白。它在发言稿中有着特殊的作用,起着打开场面、掌控现场、吸引听众、引入正题的重要作用。发言稿的开头,不仅要围绕发言主旨去设计,还要综合考虑听众职业、听众心理、发言场景、发言基调,以及发言者的身份、个性特征、文化修养、语言表达能力等因素来进行设计和写作。
需要注意的是,发言稿的开头一般要交代发言的背景、主题或者发言的题目。如“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我今天想和大家交流的主题是××××”等。
4.主體
发言稿的主体是对发言主旨进行具体分析和论证的部分。在写作过程中,要精心安排主体的结构,运用各种方式处理好层次、节奏和衔接等问题。
发言稿常用的结构主要有以下三种:
(1)并列式。围绕发言主旨,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发言主旨进行阐述和论证,使听众对此有全面的、具体的了解和认识。这是发言稿写作最常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2)递进式。围绕发言主旨,依据事物或事理的内在逻辑,采取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方式,将问题论述得透彻明了,使听众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从而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要害。
(3)对比式。围绕发言主旨,从正反或者更多不同的层面进行对比阐述,造成强烈反差,增强说服力。
5.结尾
结尾是发言稿的收束部分,它是在主体之后的自然延伸或升华。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结尾的好坏,对发言是否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出色的结尾往往能给发言增色不少,给听众带来意外甚至震惊的效果。在写作发言稿的结尾时,要注意自然得体、言简意赅,给人以寻味和思考的空间。同时还要感谢听众的聆听,再次强调交际语境。
二、发言稿的写作技巧
1.主旨要明确
发言稿的写作,首先要明确一个主旨。这个主旨就是发言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和主张,希望通过发言影响听众,使之理解和接受,进而在行动上积极响应。从发言稿的写作来看,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主旨,就无法有目的地去选择材料、谋篇布局,无法在整体和细节上做出精心设计。
2.材料要典型
在确定好主旨后,发言稿的写作就要注意选用典型材料,对发言主旨进行多角度的、具体的阐述,以充分论证发言主旨的正确性、可信性,使之深入人心,获得认可与响应。
3.条理要清晰
条理清晰的发言结构有助于听众迅速把握住发言的重点内容。议论性的发言稿建议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亮明核心观点,中间用三到四个分论点进行阐述,结尾呼应开头,再次强调中心观点;故事性的发言稿要注意夹叙夹议,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应不时地借助分析、评论点明发言主题,将听众的理性思考聚焦在核心观点上。
4.语言要通俗
发言稿注重语言的表现力,讲究“上口入耳”,对发言者来说要可讲,对听讲者来说应好听。有些发言稿内容其实很动人,但由于不善于使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使整个发言稿显得艰涩、刻板,“面目可憎”。因此,在遣词造句方面,应少用冷僻、拗口的词语,多用口语,使发言稿富有人情味。俗话说:“长句硬如铁,念稿要出血。”发言稿不是总结、汇报稿,尽量少用长句、少喊口号,多用短句,表意明确又铿锵有力。
5.情绪要饱满
好的发言稿自有一种激发听众情绪、赢得好感的共情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取决于发言稿思想内容的丰富、深刻,见解精辟独到,发人深思。其次,在语言表达上注意感情色彩,把说理和抒情结合起来。既有冷静的分析,又有热情的鼓动;既有所恶所憎,又有所喜所爱。
佳作范本
虽然在前十四届创新作文大赛中,没有出现过要求参赛选手进行发言稿写作的题目,但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却出现了数道要求考生写作发言稿、演讲稿(演讲稿的写作要点与发言稿基本一样)的作文题目。下面,我们就通过两篇高考佳作,来学习下如何打造一篇能获得评委青睐的发言稿。
原题再现>>
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点击>>
诵劳动之诗,歌劳动之章 1
亲爱的复兴中学同胞们:
大家好!
三千年史载,不外乎金戈铁马帝王家;九万里悟道,方知热爱劳动为立身之本。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薪火相传,无一不由劳动创造,凭劳动传递。感叹之余,也不忘倡导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让你我共同携手,诵劳动之诗,歌劳动之章。
个体力量,靠劳动彰显。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这是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真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劳动,就是我们成功路上的垫脚石,奋斗路上的指向标。针对当前出现的“劳动无用论”,我想说,广大同胞们,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想要的,都要靠双手去取得,凭劳动去创造,无论你是用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劳动者的汗水永远闪耀着令人尊重的光芒。
社会进步,靠劳动驱使。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追溯历史,无论是刀耕火种的奴隶社会,还是战争频发、物资匮乏的混乱时代,抑或是人人安居乐业、生活富足美满的小康社会,劳动永远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进步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百米高楼拔地而起的同时,人们也愈发被动地困于一囿。如果不劳动,怎么才能与周围事物建立联系?怎样才可以与自然亲密接触,找到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国家富强,靠劳动奠基。
劳动,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身处日新月异的社会,正值中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关键期,正逢中国日益走进世界大舞台的中央,我们青年一定要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在习近平总书记“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号召中,躬身力行,将劳动的力量汇聚成一朵朵浪花,为国家繁荣富强贡献独属于自己的劳动力量。2
劳动最光荣,热爱劳动的人最可爱,愿你我共同携手,诵劳动之诗,歌劳动之章。3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①标题化用苏轼《前赤壁赋》中的句子“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句式整齐,明确点明中心。
②文章主体以句式整齐的三个分论点引领,结构清晰。论证从个人、集体、国家三个层面展开,层层递进,逻辑严密。论证过程中引用自然,语言流畅,铿锵有力。
③结尾沿着习总书记“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号召,自然地发出呼吁,再次以“诵劳动之诗,歌劳动之章”照应开头,直接点题。
原题再现>>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点击>>
“千里马”的伯乐精神 1
各位同学:
大家好!
齐桓公“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而重用管仲,管仲助齐桓公不费兵车而九合诸侯。此二人者,一人深谙君王用人之道,一人有蕩平天下的谋略,但在这段历史中,给我感触最深的却是慧眼识人而又甘居人下的鲍叔。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鲍叔无疑是管仲的伯乐,这种精神我们不妨称之为伯乐精神——既能发掘他人潜能并为这种潜能找到发展空间,又能在必要之时牺牲自己的利益——这种伯乐精神恰恰为现代社会所需要。
现代社会,个人意识渐渐觉醒,每个人都努力地打破自己能力的天花板,渴望成为名垂青史的千里马,但愈发激烈的竞争也催生了很多的“失意之人”,苦于机会有限,即使才华横溢如周瑜,也会与命中注定的那个诸葛亮相逢,进而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叹。但请记住,成就伟业并非谋臣或将军的单一作用使然,伯乐的价值也许更为重大。
有人会质疑道,照你这样讲,伯乐不就是自己没能力而专门为有才者让路的废物吗?
我认为实则不然,伯乐精神形成的基础是雄厚的实力。鲍叔大胆举荐管仲,萧何月下追赶韩信,欧阳修大力栽培苏轼,他们绝不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而被迫选择他人,相反,正是因为自身实力强大而更能认识到奇才的珍贵难得。每一个伯乐,在识别人才之前又何尝不是一匹千里马呢?只有在自己的领域里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才更会有一双全面评估千里马的慧眼。2
伯乐精神最可贵之处,是谦逊的态度和重才之精神。实力强大者虽能识人,但久居高位而受人尊崇的他们,不一定甘心屈居人下。试想,若鲍叔深知管仲之才但心生嫉妒,甚至产生加害之心,历史结局也许会就此改写。现代社会亦是如此,各行各业均有竞争,但当行业标准不是“能者为上”,而是有权者利用手中的权力为所欲为时,这个行业便成了一潭死水。所以,永葆谦逊的态度与推崇人才的初心,显得格外可贵——当我居于高处时,我是奋进的千里马;当我发现才华高于我的人才时,我甘做助他一臂之力的伯乐,这种伯乐与千里马互相转化的精神,才是国家进步的源源不竭的动力。
我们老说每个人的梦汇聚起来就是中国梦,但并非简单的“各干各的”就能成就中国梦。奋斗时,我可以是千里马;必要时,我也可以是伯乐——这才是“汇聚中国梦”的正解。3
①在大多数人看来,伯乐的作用在于能识别“千里马”,而这位考生却反其道而行之,其作文题目是“‘千里马’的伯乐精神”,让人眼前一亮。
②本文先是引出一部分人的质疑——“伯乐不就是自己没能力而专门为有才者让路的废物吗”,树立靶子,融入驳论思维;紧接着便引经据典论述“只有在自己的领域里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才更会有一双全面评估千里马的慧眼”,体现出了非同一般的思维角度。
③文章后半段着眼于“谦逊态度和重才精神”,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和中国梦的建设,论述“伯乐与千里马的互相转化”,让论述更加深入,也让论点更具有现实意义。
第十五届创新作文大赛初赛题目二
2021年9月17日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我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从2021年到2022年,我国将接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
请你以中国建成空间站为背景,发挥想象,创作一篇科幻小小说,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字数:1000~1500字。
写作秘籍
这道题目紧贴中国即将建成空间站这一时事热点,在审题上亦没有什么难度。写作的难点在于,题目明确要求参赛选手写作一篇小小说,这对参赛选手的写作能力是极大的考验。要知道,如今的高中生平时训练的都是议论文写作,很少有人会去尝试小小说创作。所以,面对这道题目,不少参赛选手就会感到无从下手。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要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小说。
一、小小说的特点
1.篇幅短小
小小说的篇幅短小,字数只有几百字到一千多字,往往通过撷取生活中的一个镜头、一个场景,甚至是一个瞬间,反映人物在某件事或某个场景中的片断行动,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揭示出某个道理。有人说,小小说的理论之一就是“露出冰山一角”。这是个极为贴切、形象的比喻,小小说表现的只是大千世界的一枝一叶,是冰山一角。作者就是要通过这一枝一叶、冰山一角表现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唤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的兴趣,同时,也要给读者提供阅读后的快感,能够引发读者无穷的想象。
2.情节简单
情节冲突是小说的基本要素之一,情节简单并不意味没有情节冲突,只是小小说的篇幅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叙述一系列具体的事件,不可能详尽地写人状物,不可能大段地叙事抒情。因而,它必须突破一般小说“展现矛盾——发展矛盾——解决矛盾”的三段式情节结构。它至多只能叙述一个具体事件,只能以富有典型特征的瞬间或镜头来展现人物的特点,反映生活的本质。很多时候,作者会将读者能够想象到的情节都尽量省略,从而造成令人回味的效果。
3.人物集中
小小说由于情景单纯、篇幅有限,只能着力刻画一两个主要人物,只能抓住主要人物性格的某一侧面,突出其性格的主要特征,即传神之点、闪光之点。小小说往往从横切面着笔,通过对人物的典型动作、有个性的语言、一点感情的抒发或瞬间的心理状态的描写,把人物的性格特征画龙点睛般地勾勒出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以小见大
小小说的这一特点是就它反映的内容和意义而言的。“小”是指所选的题材截取生活面要小,只有这样才适合小小说表现的需要。但正如佛家所说的“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篇幅的短小、情节的简单并不意味着小小说内容的苍白和思想的浅薄。一篇优秀的小小说往往包含了作者对生活的哲理性思考,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探索,做到了篇幅的短小与内容的博大、意旨的深远的完美统一,也就是说,其反映的内容和意义并不小。这就是小小说的“大”,也是我们在进行小小说创作时要努力追求的境界。
二、小小說的写作技巧
1.立意
立意是什么?立意就是作者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一种观念或者说能让人心动的东西,是一种个性条件下世界观的艺术再现,是一篇小小说当中支撑全篇灵魂的那个“杠杆”。
立意的深刻与否,决定一篇小小说是否成功。也可以这么理解,立意即作者通过作品表达的主题。但文学创作历来反对主题先行,小小说如何才能做到恰如其分呢?大家可以把立意藏于情节的脉络中,用故事推动人物的命运发展或走向,这样就能避免直露地表达想要表现的主题,也就能避免立意浅白。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小小说的立意应指向社会生活的应有价值,应侧重于展示人性的真善美,或者批评人性中的假恶丑。简而言之,小小说应贴近人性呈现主题。
2.开头
小小说的开头一定要简洁,一笔就插入故事,且要有吸引效果,要一下子就抓住读者的眼球,把读者带入作者所描绘的世界中。切记,小小说是用凝练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演绎文章主题的,千万不可起笔之后便信马由缰,极力铺陈,亦不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如果是以刻画人物为主的小小说,开头可以描写人物的外貌或突出人物的特点,亦可以以人物对话开头,开门见山地进入情节。如果是以写事件为主的小小说,可以在开头点出中心事件,最好能设置悬念,以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亦可以在开头写出与情节有关的物体,全篇就紧紧围绕这个物体展开。当然,以景物描写开头在小小说写作中也比较常见,但需要注意的是,小小说的景物描写不能等同于散文的写景,一是不能放开笔墨,二是要为情节的展开服务。
3.主体
写小小说,主体部分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情节的布置和结构的安排,一般要做到三点。首先要“单纯”,往往是一事叙完,即成一篇,而事件的发生又往往是在很短的时间内,绝不多生枝蔓。其次要“明快”,就是入题直截了当,不多敷衍,也不过分渲染,最忌未入题以前就先来一大堆背景、环境的交代和描写。小说有正叙、倒叙、轮叙、插叙、追叙、补叙等多种叙述手法,这些手法小小说都可以采用,但都须明快自然,很快就把事情交代清楚,切忌枝枝蔓蔓,切忌画蛇添足。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波折”。小小说忌平铺直叙,要小容量中有波折,犹如山中小溪,蜿蜒曲折。而要让小小说有“有波折”,最常采用的有两种方法:(1)巧合法,即通过人物出乎意料的奇遇或事情的某种巧合,构成曲折的故事来表现主题。(2)误会法,即作品中的人物迷惑于事物的表面现象,从而引起矛盾,推动情节的发展,造成悲剧或喜剧性的冲突——可以是一方误会另一方, 也可以是双方互相误会; 可以是一个误会, 也可以是多个误会;可以是悲剧性的误会,也可以是喜剧性的误会。
4.结尾
结尾在小小说的创作中有非常大的意义,一定要高度重视,因为它很可能会关系到作品的成败。小小说结尾多用陡转,即人们常说的“欧·亨利式结尾”。这种结尾的特点是“巧”——文章的整个布局为结尾服务,读者以为情节东向演进,结果却西向而行,抖包袱,亮底牌。这种结尾打破了情节发展惯用的结构手法,能取得“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艺术效果,能给读者以新奇感,并能使主题得到升华。
小小说结尾的陡转是作者写作智慧的体现,但采用这种结尾需要注意三点:(1)陡转的火候非常重要,过早亮出底牌会让人兴味索然,最好是在文章的最后一段甚至最后一句话才“转”。(2)在小小说的前半部一定要多层地、大力地铺垫。铺垫不足就“转”,没有力度。(3)陡转一定要出新、出奇、出巧。要打破常规,突破已有的思维模式,敢于反成说、反惯例。如果作者设置的结尾是读者能想到的,无法给读者以新奇感,那么这样的“转”就没有意义。
佳作范本
由于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试图在高考的作文之外创出一条新路来”(原北京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漆永祥语),所以历届大赛的命题都采取了与高考不一样的方式,而且鼓励参赛选手进行文体创新,因而在历届大赛的获奖作品中涌现出了不少小小说佳作。下面,我们就通过其中的两篇来看看什么样的小小说才能在创新作文大赛中受到评委的青睐。
原题再现>>
第十三届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题目
请以“穷”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字数2000字以内。
佳作点击>>
穷
文/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 刘怡含
“咱班有没有,”班主任顿了顿,“有没有家境不太好的同学?”
死一般的寂静。只有风扇“吱呀吱呀”摇曳着扇叶。那边不知是谁低低地咳嗽了一声。“没有就算了。”班主任开始上课了。
下课了,他突然神神秘秘地招我出去。
我的心“咚咚”直跳,寻思着自己犯了什么事儿。在一个偏僻冷清的楼道里,他搂住我的肩膀,慈爱地注视着我:“阿正,我记得你爸爸是打工的?”“不是啊,我爸開厂子的。”“哦……那,那是为自己打工呐。”他尴尬地干笑了两声,“是这样,有个领扶贫金的名额。你看你长得比较黑瘦,要不咱班就你去领吧。”“不成啊老师!这钱应该留给真正……”
“不要白不要——”他已经走远了,声音在回荡。“不要白不要——不要白不要——”我攥着不知何时被塞入手中的通知单,烦躁得跺了下脚。1
为了准备领扶贫金的感言,我旁敲侧击地问我爸:“爸你小时候挺穷吧?”爸用筷子搓起一小块软糯的红薯:“你爸小时候天天吃这个,随便烤的,硬的,纤维粗得很,胃都吃疼了……”
说到动情处,他的眼里像兜着两泡陈年的泪。质朴的叙述里,我的眼前展开了一幅暗淡的画卷,腐坏陈旧的木梁,缺角的积灰的碗,黝黑而麻木的面庞。那是真正的穷,是在宽敞舒适的大宅中安然享受美餐的我,要去假扮的“穷”!
一遍遍改稿,一遍遍演练。我对着镜子练习着表情,要有些悲,又要有些自揭伤疤的羞,还要有深深的感激。镜中那张脸,一开始尚有些僵硬,慢慢地,慢慢地,竟真的挺像张穷人的脸了。我真的像是个穷人了。我望着镜子繁复的花边,怔住了。
领扶贫金的那天到来了,我特意穿上了最旧的一双球鞋。本来它已“退休”,将被丢进垃圾桶了,如今却又重获新生,陪着我来奔赴这“神圣”的使命。我低着头站在一边,台上领导动情地讲述着,掌声雷动,我拍得手都红了。“这笔扶贫金,照亮了这些穷苦孩子们的人生之路!”镁光灯为领导高大的剪影镀上一层金边,台边的黑暗之中,不知是谁“哼”地冷笑了一声,像是和谐的旋律中一个尖锐的音符,直凿到我心里。
排着队上台,灯光太过刺眼,眼前是一片模糊的光的海洋。光影之中,好似浮现出一张张黝黑的面庞,浮肿的眼泡里兜着两泡穷人的泪,目光偏又如钩子,挠得我直发慌。忽然有人踢了一下我的鞋,唬了我一跳。转头一看,原来是隔壁班的小胖。“你也是跟我一样,被抓来顶包的吧。”他低声嗤笑。“你要死啊!这台上呢。”我低声骂道。“呵,你这耐克的球鞋,这么大一个‘勾’,不怕人瞧出来?”我的脸“腾”地热了,话筒却又刚好传至我手中。
仿佛一切都静止了。我什么都看不清,只感觉到热浪裹挟着我,汗湿了话筒柄,脚有些发软。那声冷笑忽然从心底冒出,我握紧了话筒。我实在演不下去了!这出装穷的戏,我受够了!“我,我其实不……”
话到嘴边,忽然愣生生咽了回去。领导的脸上堆满了慈悲的褶子,她看着我笑着。我低了低眉,并了并脚,挤出穷人的脸,如同我无数次演练的那样。“我其实真的非常感谢能给我这样的穷苦学生一个机会……”
我的眼眶湿润了。领导动情地拭着泪,台下前排的嘉宾席里也传出低低的啜泣声。一切触动之声汇作一支交响曲,荒诞地奏响在空中。我握着厚厚的装了钱的信封下了台,缭绕的交响曲越来越远,我快步走着,终于将它抛在了脑后。站在室外的灌木丛中,我终于抑制不住地号啕大哭。泪水似从心中冒出,决堤一般。我终究演了这出戏,成了一个“穷人”。而真正的穷人,又在哪个黑暗的角落中号啕大哭呢?2
回到家中,我没拆开那个信封。回想着镁光灯下戴着面具演戏的我,我觉得自己的精神越发“穷”了起来。我决定把这袋扶贫金放到班级讲台桌上,或许它能遇到真正的主人。然而那红色的“扶贫金”三个大字终究太过刺眼,我给它套上了个牛皮纸信封,像套上自己的遮羞布。
然而,那个信封一直静静地躺在讲台桌上,无人问津。窗外的风携来的灰尘,黑板擦拭间拂出的粉笔屑,一层一层,掩埋了它,掩埋了无数被遗忘在援助和制度之外的贫苦的面庞。3
①一系列丰富传神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让一个不同寻常的班主任形象跃然纸上,同时将故事背景也大致交代清楚,可见作者的文笔功力十分扎实。
②作者详写了主人公假装穷人去领扶贫金的过程,依旧使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把这一荒诞滑稽的场面写得真实可感,令读者忍俊不禁,但笑过之后却陷入沉思。
③以“粉尘掩埋信封”这一细节作结,直指文章的现实意义,乃全文的点睛之笔。“讲好一个故事、写好一个人物”,说起来简单,却并不容易做到。本文作者作为一名高中生,能在情节构思、人物刻画上展现如此高的水准,实在是令人称道。
原题再现>>
第七届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题目
题目一 请从下列人物或词语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作为关键词,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体裁不限,不超过2000字。
蔡元培、鲁迅、胡适、雷锋、韩寒、郭敬明、方舟子、史蒂夫·乔布斯、网络、传媒、教育、青春、理想、穿越、我的大学、我的高中
题目二 如下两段话,出自鲁迅一百多年前的论著。仔细阅读,然后将自己的心得整理成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超过2000字。
“盖使举世惟知识之崇,人生必大归于枯寂,如是既久,则美上之感情漓,明敏之思想失,所谓科学,亦同趋于无有矣。”(《科学史教篇》)
“诸凡事物,无不质化,灵明日以亏蚀,旨趣流于平庸,人惟客观之物质世界是趋,而主观之内面精神,乃舍置不之一省。”“物欲来蔽,社会憔悴,进步以停,于是诈伪罪恶,蔑弗乘之而荫,使性灵之光,愈益就于黯淡。”(《文化偏至论》)
佳作点击>>
阿娃的眼泪
文/山东省文登新一中 刘 冰
已是午后,天闷得让人感觉是在蒸笼里。阿娃把电动车停到楼下,取出车上的最后一包快递。快递是方方正正的,单据上写着里面装的东西是书籍。阿娃摸了摸已被包装遮住的书角,拭去面上的灰,豆大的汗珠啪啪地滴下来。
七年前,十八岁的阿娃怀抱着从邻村借的高中课本,拖着蛇皮袋踏上了去县城高中的路。课本被汗浸湿,黝黑的皮肤被书角扎得发痒,他始终没有用课本扇风。中考放榜当天,阿娃家门口大白天地放起了红炮仗——村子里好几年才出一个高中生哩!邻村一个上过高中的后生将自己的高中课本庄重地递给阿娃:“娃,好好拿着,城里的孩子也快開始预习了。”阿娃听爹妈说,这后生高考后就把自己闷在家里,后来就拼命地干农活,哪也不去,问话也不回答。阿娃怔怔地望着他消瘦的背影,看着手中那已被翻过无数遍的课本,鼻子竟有点酸,差点掉下泪来。
“嘟——嘟——”打了两遍电话,仍然无人接听。大片乌云从天边漫卷而来,压得人心慌。敢情这快递还送不出去了?阿娃捏着快递单和笔,打量着不带雨具就骑车赶任务的自己,头微微有点疼,疼出一种莫名的担忧。而这担忧,竟莫名的熟悉。1
“李娃!”班主任点到名字,阿娃腾地站起来,七尺黑汉在六十人的教室里很扎眼。底下传来几个女生的窃窃私语:“我还以为是个美女。”“不是汉武帝的宠妃有叫这个名的吗?”“那是野史!”“嗯,是够野的。”一个女孩转头看了几眼庄稼地里出来的李娃,点点头,捂着嘴笑了。
李娃听不太懂普通话,所以他不知道女孩们在谈论什么。他只是觉得,她们交头接耳的模样有点像自己家的老鼠。后来的几天,他发觉这些女孩一直说着他听不太懂的“老鼠话”。教语文的班主任偶尔文绉绉地大发感慨:“啊,孩子们,你们正值青春啊,大好时光啊!”然后李娃偶然瞥了一眼别人的课桌,桌上有张小字条:青春是一场华丽的盛宴。
青春能吃?李娃想起这个月所剩无几的饭票,忧心忡忡。从乡下来的李娃年龄比同学们都大,饭也吃得多。他愣是不明白,家里人吃不完拿来喂鸡的白菜,在学校也要这么多饭票。至于青春,难道是自己年龄大了,都吃完了?
说实话,阿娃从早上出来到现在不但没有吃饭,连口水都没喝。没吃饭是怕多耽误时间,没喝水是怕路上找洗手间。现在自己急急地赶过来,连个电话都打不通。阿娃一肚子的无名火烧到手指头,狠狠地按下了拨号键。“什么破工作!”他开始怪起自己的工作来。
高中三年,李娃很少打电话,只有收学费的时候才不得不和爹妈说一声。爹本要到学校给他送钱,他怕爹既受累又耽误农活,执意要自己回去取。几十里的山路,夏有烈日冬有雪,李娃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回走,再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回去。
念了这么多年书,你他妈连个快递都送不出去!阿娃突然间又开始怨恨起自己来。他有点头晕,嘴干得难受,心里憋屈得直想掉泪。
没有昂贵的辅导班,没有优质的课外辅导资料,没有想都不敢想的加分政策,阿娃用尽全身力气,像干农活一样使劲,每晚挑灯夜战,终于换来在一所二本学校学习的机会。
家里的红炮仗又响了,灿烂的火花映出了爹妈紧皱的眉。看热闹的人很多,却没有人给他送来大学课本,没有人能告诉他以后的路怎么走。高考前几天,班里为了缓解大家的紧张情绪,开了次班会,让大家谈谈自己的理想,憧憬自己的美好未来。同学们畅所欲言,或宏图大展,或稳中求胜,只有李娃一言不发。
谈理想吗?干啥呢?在城里找个工作把爹妈接来?那也得先考大学啊!考哪呢?我怎么知道!好好的一次班会,竟把李娃搅得心烦意乱。台上的同学还在滔滔不绝地发言,阿娃却是真的想哭。2
“喂,我是送快递的!我都打好几遍电话了!”阿娃心里有气,声音中带着委屈。“我刚才在午睡,马上就来取。”是一个男人的声音。没过一会儿,楼梯上走下来一个中年男人。阿娃隔着几步远就把笔递过去:“签字!”没有等待即将结束的欣喜,只有一腔怨气憋在心里。“呵呵,小伙子等急了!多大了?看样子和我女儿差不多!”男人也不生气,一边签字一边和阿娃说话。“孩子,进去喝口水再走吧。”男人微笑着看着阿娃。阿娃被那一声“孩子”弄得有点慌,也顾不得心中的怨气了,手足无措地说:“您……您比我爹年轻。”男人仰头一笑,随即望着阿娃的工作服,慢慢地开口:“其实,我小时候送过报纸,也很辛苦。”阿娃听见自己的心“怦”地跳了一下,他点点头,却不知该如何应答。好在男人适时地露出释怀的笑:“那段日子都过去了。”
都过去了,都会过去的。几个轻浅的字散在湿热的空气里,并随着空气钻进阿娃的鼻孔——温温的,像眼泪的引子。
一道闪电忽然晃疼了眼睛,轰隆隆的雷声震疼了耳膜。阿娃扫了一眼楼牌——××大学职工楼。他迅速跳上电动车,回头大声地对男人喊:“老师,我先回了!谢谢您!”
暴雨毫无防备地从空中砸下,阿娃的泪水肆无忌惮地奔出眼眶,在滂沱大雨中肆意流淌。年轻的面庞被雨水和泪水打湿,却仍高高地扬起,不羁中涌出满满的骄傲。
“我才二十几岁,应该还有那不能直接当饭吃的青春。我还能做很多事,人生好好地过,理想的路一步一步地走。”阿娃这样想。3
①寥寥数笔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突出了阿娃内心的焦灼。文章采用了现实和回忆交叉叙述的手法,作者巧妙地借用了一些承上启下的句子,让这种时空的来回转换得以顺利衔接。
②考上高中跟考上大学的情景对比,令人唏嘘。因为没人指引方向,李娃的内心一直迷茫不安,而对青春的不屑一顾、对理想的嗤之以鼻、对未来的彷徨不定,其实都是他内心迷惘的体现。故事的情节设置紧紧围绕着文章主旨,描写生动,生活气息浓郁。
③作者从出题人给出的众多词语中选择了“青春”“理想”“我的高中”“我的大学”作为关键词,用李娃这个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送快递的故事,有效地串联起了这些关键词。从怀疑青春,到相信理想,李娃因为送快递途中遭遇的一件小事,完成了思想的成长和蜕变。故事逻辑顺畅,主旨明晰,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打动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