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本亚明·利斯特
2021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本亚明·利斯特和戴维·麦克米伦,以表彰他们对“不对称有机催化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本亚明·利斯特,1968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目前是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煤炭研究所主任之一。除此之外,他还是德国科隆大学的有机化学教授。
11岁的时候,利斯特认为化学家了解一切有关宇宙、物质和人类的问题,但是他真正找寻的可能是一些幼稚的哲学问题的答案——“这个世界由什么组成?”“现实的本质是什么?”于是,利斯特和其他人一起打造了一个小型实验室——尽管他们只有11岁,却开始用强酸做实验,甚至制作了一些火药。随后,利斯特发现化学并不能给他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但是研究化学真的非常有趣,他因此爱上了化学,现在也是如此。“我很高兴踏上了化学之路。每一个对化学有兴趣的年轻人,如果他们对此怀揣热情,我都推荐他们选择化学,化学绝对值得。”利斯特说。
有些科学家可能会把赢得诺贝尔奖當作职业目标,对此,利斯特的建议是:“一旦你进入科学领域,不要计划着赢得诺贝尔奖,这不是能计划的事情。你能计划的就是拥有一段快乐的人生,从事你真正感兴趣的事业,度过充满热情和趣味的生活,这就是幸福生活的关键——做你热爱的事情。”
锐评:有的人把工作当作得过且过、养家糊口的职业,有的人把工作当作获得乐趣和成就感的事业。只有找到能让自己获得快乐并甘于为之奋斗的事业,才能找到人生的价值,才能不枉这一生。正如利斯特一样,怀抱着对化学的热爱,克服种种困难,不断追求卓越,成功和荣誉自然会来敲他的门。
04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2021年10月7日,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揭晓,73岁的坦桑尼亚小说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获奖。
评委会给古尔纳的获奖理由是“毫不妥协并充满同理心地深入探索着殖民主义的影响,关切着那些夹杂在文化和地缘裂隙间的难民的命运”。而在此之前,很少有人关注到古尔纳,尽管他曾入围布克奖、惠特布莱德奖、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等文学奖项,但均未成功,直到瑞典文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念出这个“冷门”的名字。
古尔纳生于1948年,在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岛长大,20世纪60年代末作为难民来到英国。退休之前,他在坎特伯雷肯特大学任英语和后殖民文学教授。古尔纳迄今出版了10部长篇小说和一些短篇小说,难民主题贯穿于他所有的作品之中。
评委会表示,古尔纳对难民经历的处理重于身份和自我形象。在他的文学世界里,一切都在变化,包括记忆、姓名、身份。他所有的书中都有一种由知识激情驱动的无休止探索,就像他在21岁时作为难民开始写作一样,这在他的新作《来世》中同样突出。在包括难民在内的移民问题困扰世界、全球化遭遇重大阻碍的当前背景下,选择“冷门”的古尔纳,也体现出诺贝尔文学奖对于现实世界的一种价值关切。
锐评:此次将诺贝尔文学奖颁给“冷门”的古尔纳,很大程度上是因其创作与诺贝尔文学奖倡导的美学理念相近,即“奖给在文学领域里创作了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最优秀作品的人”。古尔纳的创作用“第三度空间”颠覆了传统书写方式,虽小众,却有文学史意义。而且古尔纳自己就是一个难民,又写难民,或许难民群体也能因为他的获奖而得到关注。
写作点拨
无论是古纳尔执着于对难民主题的书写,对难民心理和难民命运的关切,还是利斯特怀抱着巨大的热情,专注于化学催化剂的研究,他们都有一种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魄力,而这也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他们的故事可以用于写作保持热爱、追求卓越等话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