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荣(沈阳农业大学)
近年来,中俄两国友好往来和频繁交往,大大促进了中俄两国在安全、经贸和能源等领域展开的充分合作。当下,中俄关系已上升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我国高校开办俄语专业也不在少数。各种翻译理论新方法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以什维策尔翻译等值理论为指导,从等值理论角度出发研究翻译转换法在俄汉应用翻译中的运用,总结出相关翻译规律与模式,为俄汉应用翻译实践积累经验。作为高校俄语专业应该培养具有专业翻译水平的实际应用型人才,俄汉应用翻译专业人才专业翻译能力培养和翻译水准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着翻译质量。因此,在俄汉应用翻译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践翻译教学理论研究,改革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把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翻译实践机会,以锻炼大学生的实际俄汉应用翻译能力。俄汉应用翻译作为一种实用型翻译,并不着重于传递情感意义和美学意义,而是着重于传递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等实际语言意义。我们要积极引进西方功能翻译理论,给我国俄汉应用翻译实践提供借鉴,通过这一理论探索俄汉应用翻译教学和实践有效途径和方法。
近年来西方翻译理论被大量引进中国译界,中国翻译学界借他山之石抓基础研究,注重紧扣时代和实践、贴近现实的应用研究,应用翻译学时代的到来促进了我国俄汉应用翻译教学水平,中国应用翻译学研究注重突出汉外特性、植根中国本土和发扬中国传统。为此,由安新奎撰写的《俄汉应用翻译》一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作用。作者借助应用翻译批评理论分别从语言视角和文化视角两个方面进行应用翻译批评,以国际会展指南、地区外宣资料的翻译作为俄汉翻译理论教学研究、分析和批评的对象,为广大从事翻译理论研究工作者和高等院校的师生的俄汉应用翻译教学与翻译实践提供参考、借鉴和指导。纵观国内俄汉应用翻译研究理论成果,其远远滞后于日益活跃的俄汉应用翻译实践活动。当今国内俄汉应用翻译理论研究队伍虽然不断在扩大,但是翻译理论研究水平却无法满足应用翻译实践需求,对应用翻译实践指导更是力不从心,严重影响了我国俄汉应用翻译质量和科技交流,对经贸合作和对外宣传的效果也极为不利。这部著作内容包括应用翻译基础理论和应用翻译实务研究,基础理论研究包括思维与应用翻译的关系、应用翻译过程研究、图式理论、应用翻译标准、如何使用词典和网络资源、科技文本翻译、事务性文本翻译、对外宣传文本翻译、应用翻译批评等,以及应用翻译在科技、经济和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等。
在书中,作者首先论述了应用翻译与对外交流、思维与应用翻译问题。具体阐述了多种思维形式与应用翻译、口译的预测机制、论口译记忆等。其次,论述了应用翻译过程、图式理论与应用翻译、应用翻译标准、词典与应用翻译、网络资源与应用翻译等问题。第三,论述了应用翻译中的科技文本翻译,如科技翻译种类及科技俄语特点、科技术语翻译、静词翻译、表义结构翻译、产品说明书翻译、医疗保健品翻译和图表翻译等。通过译文欣赏了科普翻译、产品说明书翻译、图表翻译、中医药名翻译等。第四,论述了应用翻译中的公文事务性文本翻译,具体阐述了合资企业章程翻译、认证认可翻译、公证书翻译、实验报告翻译、标准翻译、标书翻译、专利翻译和求职简历翻译,通过译文欣赏了合资企业章程翻译、合同公证书翻译、中标通知书翻译、技术要求翻译、商品鉴定书翻译和求职简历翻译等。最后,论述了应用翻译中的对外宣传文本翻译、语言文化与应用翻译和应用翻译批评,具体阐述了地区对外宣传翻译、语体与企业及产品对外宣传翻译、文本功能与会展翻译、跨文化冲突与翻译之策略、饮食文化与翻译、对外宣传误译之文化视角评析等,通过译文欣赏了企业名称、产品品牌翻译、会展宣传翻译、地区对外宣传翻译、中餐宣传翻译和旅游宣传翻译。
笔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俄汉应用翻译教学理论与文化融合需要展开探究。在重点讲授应用翻译规律和特点的同时,还应该增加俄汉应用翻译训练和俄国文化知识的了解;还需要对俄汉文化及语言文体的语言结构特点,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应用翻译是以传递信息为目的,应用翻译所涉及的体裁范围很广,重视信息传递效果的实用性,涵盖当今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通过西方功能翻译理论对应用翻译实践影响研究,结合俄汉翻译和教学实践探讨俄汉应用翻译的主要功能,揭示俄汉应用翻译教学理论与文化融合研究的现实意义。其次,还要遵循应用翻译的规律与“看译写”原则。“看”字点出了俄汉应用翻译的要害,强调向目的语看齐,反对闭眼瞎译;“看”尚不属于翻译阶段,而属于学习积累和译前见习阶段,更不适合作为翻译标准;一个“译”字包含了对应用翻译规律性认识,把俄语同类材料的写作格式、专门用语、表达方式、思想内容都恰当地表达了出来,在运用翻译中“看”是基础、“译”是结果;“写”是根据翻译发起人意图直接用俄语写作,“写”字里面蕴含着应用翻译的规律。笔者建议在翻译中不要从中文稿译成俄文,最好以俄文直接写作,教师要创建应用俄语翻译理论,并在适用理论的指导下培养大学生运用俄语直接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