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艳 林垚
361008,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厦门市口腔疾病诊疗重点实验室
患者,女,44 岁,左上后牙曾有冷热刺激痛,近1 周来出现自发性疼痛,放射性痛,冷热刺激加重疼痛,夜间痛,来院就诊。
27腭侧颈部见龋坏,表面牙龈增生覆盖,探痛明显,冷诊敏感,叩诊(±),松动0度;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示: 27腭侧龋坏近髓,腭侧根分叉处见暗影,颊侧、腭侧均分为双根管,远中颊侧根管上1/3完全钙化无明显根管影像。
27急性牙髓炎。
27显微根管治疗后冠修复。 处置:27牙局麻下电刀切除腭侧增生牙龈,去龋,断面齐腭侧牙槽骨,水合玻璃离子严密充填腭侧窝洞,面开髓,行牙髓失活术,调,医嘱。1 周后复诊,27上橡皮障,牙科手术显微镜下开髓,见髓室底发育沟呈现“X”形态,DG16探寻根管口,腭侧见两根管口,距离较远,采用#8C+锉探查根管走向,腭侧双根管分叉角度较大,尤其近中腭根,略偏向远中颊侧,建立MB、MP、DP根管直线通路,DB根管口不明显,依据修复性牙本质颜色、质地,结合CBCT及其他根管口位置初步定位,拍摄X线片示定位是否准确,通过读片示DB根管口定位准确,6#K锉探查疏通,EDTA凝胶辅助软化钙化根管,疏通4根管,确定工作长度,M3-Pro根管预备,1%次氯酸钠消毒液冲洗根管,氢氧化钙糊剂消毒。 10 d后复诊,27上橡皮障,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SDR封闭根管口,光固化树脂充填,调,抛光。拍摄X线完成片。
CBCT以其高分辨率、无损伤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牙髓病学领域中,主要包括根管内外吸收病例分析、术前治疗计划的制订、牙髓疾病病因分析、了解根管形态等。CBCT扫描从三维重建角度观察病变解剖结构及其发展进程,能减少和消除周围组织结构的影像重叠,其优越性远高于传统根尖片[1],同时它与传统CT成像的不同之处在于所有数据通过一次扫描获得,因此,扫描时间和辐射剂量均显著减少。
上颌第二磨牙典型的牙根形态是3个牙根(近颊根、远颊根、腭根),关于牙根和根管数目的变异的报告在文献中并不少见[2]。以往对于上颌第二磨牙的根管形态学研究多集中在近颊根第2 个根管(MB2)存在情况[3],以及融合根、复杂根管形态情况。
A、B: 腭侧龋损近髓腔,两腭根,远颊根管上1/3完全钙化; C: 腭侧牙槽骨吸收达腭根根分叉处; D: 近中腭根与近中颊根融合; E: 腭侧观; F: 颊侧观; G: 近中观; H: 根尖观
A: 远颊根管口; B: 显微镜下见颊侧两根管; C: 显微镜下见腭侧两根管; D: 4根管充填后X线片
Libfeld等[4]对1 200 颗上颌第二磨牙的文献回顾及影像学分析发现腭侧双根管只占0.4%。由于4个牙根上颌第二磨牙的发生率较低,因此对其进行研究的相关文献较少偶以病例报告的形式发表。随着牙科手术显微镜及CBCT的应用,国内外关于上颌第二磨牙腭侧双根管病例报告及上颌第二磨牙的根管变异情况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杨博等[5]对上颌磨牙腭侧双根发生率及解剖特征的锥形束 CT研究中发现上颌第二磨牙腭侧双根的发生率1.12%(11/979)高于第一磨牙0.31%(3/978) ,戴德华等[6]对1 684 个上颌第二磨牙根管构型的CBCT 研究中发现腭侧双根双根管所占比例为1.2%,提示上颌第二磨牙腭侧双根管情况仍占有一定比例,因此口腔科医师需对此类解剖形态变异有充分的认识,及时发现,合理处置,避免遗漏根管,提高根管治疗的远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