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国际经济学I》课程教学研究

2021-04-27 13:25邱云秀
科学咨询 2021年3期
关键词:进口关税切入点课程内容

邱云秀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0)

引言

根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在这一大背景下,高校专业教师应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开展方式,并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有效结合,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主流价值观的熏陶。《国际经济学I》课程作为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是从微观角度研究国际范围内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及国际经济关系对资源配置的影响,除了培养学生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外,更培养学生具有发展思维和国际视野,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1]。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在2020年上半年,我校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开展了线上教育,在正常教学内容中,引入课程思政,对学生进行主流价值观的熏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际经济学I》课程的思政元素分析

《国际经济学I》课程是理论性强的一门课程,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有一定难度,因此在引入“课程思政”时不能完全照搬思政类课程中关于价值观、道德规范等专业知识,避免引起学生对这类知识的抵触。因此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注重国际性理念的培养,选取“国际”和“经济”两大特点,挖掘思政元素,并对课程内容进行细化,完善课程内容和教学设计。

《国际经济学I》这门课程首先是一门经济类课程,“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是存在的。同时这门课程是从微观角度研究全球范围内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国际间的经贸关系,整个课程的思政元素就为围绕着“国际化”和“经济”展开。“国际化”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面向世界、胸怀祖国的情怀,而“经济”是培养学生具有理性的经济思维。

根据课程特点,整个课程内容离不开国际贸易、产业,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的各种经济行为,这便是我们探寻的思政元素的主体。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下面的内容:中国入世及关税减让所内涵的大国精神、一直持续不断的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及其经济原因分析、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及其为之做出的各种努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成功举办及领导人发言中的关键数据、近几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言中体现的中国对外开放、贸易政策及其成就等、中国制造的2025计划等等。这些具体的思政案例将会从不同角度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培养学生面向世界、胸怀祖国的情怀。

二、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教学实施过程

在《国际经济学I》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体现课程思政是非常具体的[2]。首先便是根据思政元素将课程内容细化,然后针对每个知识点对应不同的思政元素进行具体的内容讲授,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一)课程内容细化

《国际经济学I》课程的课程内容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环境三大部分,根据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将各个时期具体代表性的国际贸易理论加以体现,同时不同的贸易理论体现不同的贸易政策措施,具体知识点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内容知识点细化表

(二)课程思政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对应选取不同的思政内容,从不同角度对学生的大国思维、大国担当等国际化思维进行锻炼和培养,将思政真正于无形中潜移默化的融入教学,达到育人的目标。分析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思政实施过程分析

下面选取课程教学的几个知识点进行具体应用展示。

①比较优势理论

切入点为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的主旨演讲中有关贸易自由化、有关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取得的成就等,连续两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成功举办,用行动证明了支持贸易自由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决心。同时根据通过阅读材料分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体现中国奉行贸易自由化,支持自由贸易,取得巨大成就,呈现中国的大国责任和担当,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面向世界、胸怀祖国的情怀。同时根据中国50年代的贸易观点对目前中国的航空技术落后的现状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探究该理论的贡献以及不足。

②产业内贸易理论

切入点为由德国的工业4.0到“中国制造2025”,通过资料阅读分析,中国制造业如何实现“中国制造2025”计划。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结合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知识点,思考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如何从大规模生产转向大规模定制,如何通过科技水平的提升来促进制造业发展,那么产业内贸易理论下中国制造品既出口又进口的经济根源是什么,通过这一系列引导性问题的思考与解答,提升学生看待和理解问题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③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切入点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通过阅读资料,思考中国的新兴产业发展为什么这么快速?利用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核心内容,从中国在新兴产业贸易政策方面是否借鉴了幼稚产业保护论,从而分析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新兴产业贸易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从这一角度理解中国新兴产业发展的原因。但从全球角度看,幼稚产业是否应该得到政府的扶持,如果幼稚产业需要政府的扶持,贸易保护政策是否是最佳的政策。这一系列现实与理论结合的思考,让学生对该知识点除了理论理解,更能从实践角度,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锻炼了学生的国际化思维,培养了其面向世界、胸怀祖国的视野和情怀。

④大国征收进口关税的效应

切入点为中国放宽市场准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通过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大幅降低多种进口商品的进口关税,中国关税总水平已经降到超出了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也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从大国征收进口关税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是否符合贸易大国的特征,在不断降低进口关税税率的过程中中国的福利会受到哪些影响,中国的进口关税税率是如何确定的等等一系列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用经济学的思维模式,从关税效应的角度客观地对待大国征收进口关税的问题,让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加突出培养学生面向世界、胸怀祖国的视野和情怀。

⑤进口配额实施的效应

切入点为我国粮食进口关税配额的申领条件和分配原则。我国每年均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粮食,一方面在保护本国粮农利益,另一方面要控制粮食的进口数量,因此会对粮食进口实施关税配额制。根据该知识点及相关资料的学习,学生会思考、解决中国在制定粮食进口配额额度以及发放时是否跟其他国家进行协商,进而思考中国这一做法的初衷,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

切入点为“一带一路”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经济等各方面的往来越来越密切,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也越来越多。通过资料的学习与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福利有什么变化呢?中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如何的呢?进一步思考归纳本节的知识点,世界各国为什么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这一行为给各国带来的经济效应是什么?通过不断的思考、讨论、以及归纳总结,学生看待问题不再单一视角,从而培养其面向世界、胸怀祖国的视野与情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通过切入点引入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实现不同知识点的建设与学习。如中国不断降低进口关税的切入,除了在上述大国征收进口关税的效应分析可以利用,还可以进一步分析,中国在遵循世界贸易组织原则下,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在新的贸易环境下,我们国家的外贸战略应该如何调整等等。再比如,“一带一路”的切入点,除了上述借助“一带一路”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内容来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还可以借助“一带一路”与中国的对外开放内容,分析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资本流出、外资流入过程中的收益情况,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国际资本流动有什么影响等等,通过引导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分析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培养和开拓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具有重要意义[3]。

三、结束语

课程思政的发展是课程改革发展的一大趋势。但课程思政绝不是简单地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的结合,不能突兀地进行思政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偏好为出发点,做出令学生满意的“思政味”课程,育人于理。本文通过选取世界各国间的经贸关系为切入点,将《国际经济学I》课程的专业知识点进行细化,并与思政元素紧密结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大国情怀。但课程思政是对思政课程的补充,思政课程在整个思政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仍引领是主流价值观的重要基石。

猜你喜欢
进口关税切入点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浅谈圆锥曲线问题的切入点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国务院决定较大范围下调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
部分配方奶粉进口关税降至零
孟加拉国政府将提高大米进口关税至28%
以知识产权为切入点创新德育工作
找准工作切入点 在做实上下功夫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