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彬彬 王丽爱 吴雪云
(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福建 宁德 352100)
高血压脑出血主要是因为患者血压升高导致颅内血管压力较大,发生破裂出血,从而引发该疾病。流行病学显示,其临床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以及复发率相对于心血管疾病较高,约占1/3,死亡率更是居所有心血管疾病的首位,也称为脑卒中、脑溢血[1-3]。同时该疾病具有发病急、重,发展迅猛,是目前外科治疗的重难点,手术治疗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但临床实践证明,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因此为了降低并发症风险,临床常进行护理干预[4-5]。因常规护理较为简单,对手术室各类风险预防针对性较弱,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本研究中,选择84 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选择手术室安全护理与常规护理干预进行对比,观察两者对手术成功率与并发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在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选择我院84 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护理差异性分组,各42 例,组内纳入标准:(1)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6]的诊断标准。(2)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2)严重精神疾病或躁动症患者。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核对患者手术信息,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协助其完成各项检查,与医生交流,遵医嘱完成降压处理,对突发情况进行紧急处理,及时告知医生患者指征变化,术中配合医生高效完成手术,术后观察患者各项指征的变化,待意识清醒后,体征趋于稳定后,送至病房。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手术室安全护理,其护理流程具体如下:
(1)建立手术室安全护理小组:选择具有丰富临床抢救护理操作能力、工作经验3年以上或本科以上学历工作满5年的护理人员与护士长、主治医师组成手术室安全护理小组,由护士长进行统筹安排,组内成员均进行手术室安全护理专业知识及护理操作培训,并定期进行考核,以保证护理质量。
(2)术前护理: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相关检查,对其意识形态、生命体征进行动态监测,从而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同时对其急性急救处理,使其保证绝对卧床休养,给予氧气、进行降压处理,使其血压保持相对稳定,调整体位使其头部抬高,保持头部处于中线位置。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咪达唑仑、丙泊酚进行镇静、芬太尼和吗啡镇痛,20%甘露醇、呋塞米及白蛋白联合进行脱水等护理干预做好身体准备。同时利用温热水或肥皂水对患者手术区域进行清洁,并利用龙胆紫划定手术穿刺范围,提前备好各类(低分子肝素、生理盐水、尿激酶等)冲洗液,以及相关手术器械完好以及消毒到位,减少感染事件的发生。同时与家属围绕患者的病情进行沟通,告知其手术相关注意事项以及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取得家属支持,签订手术同意术,一一解答患者疑问。
(3)术中护理:待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协助麻醉师完成麻醉,调整至最佳手术体位,充分暴露术野的同时也要保证麻醉师对麻醉效果的监控;头部与心脏保持平行或略高于心脏,患者输液通道尽量选择上肢,便于输液管理;变化过程中注意轻拉轻放,预防过度牵拉,使患者肌肉、血管等发生损伤。患者如果过度紧张,可以与患者交流,调整手术室氛围,同时通过其轻拍、握手等安抚患者不良情绪,让患者得到支持,放松身体。同时注意麻醉诱导时加快补液速度,注意观察静脉通畅速度;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有效检测,观察患者失血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及时补充血液,对输血患者反应加强观察力度,如有异常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4)术后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待其麻醉药效过后,第一时间对患者术中表现进行赞许,肯定其所作为根据患者反应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了解其不良情绪的来源,给予疏导,使其积极配合后期护理工作的开展。患者稳定后将其护送至病房,与病房护士讲解患者个体情况,做好记录,并于第2d 展开随访,讲解术后注意事项,给予鼓励与肯定,同时告知患者并发症处理方法。
(1)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成功例数以及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脑水肿、切口感染、发热、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的例数。
(2)血压水平:护理前、护理后,利用血压仪(厂家:吉林东华原医疗设备;型号:东华原YXY-61)测量患者收缩压、舒张压。
(3)心理状态:护理前、护理后,利用心理状态评估量表(MSSNS)评定,4 个方面进行分析,分别为焦虑、愤怒、抑郁、孤独,共38 个项目,占比分别为8:10:10:9,采用四级评分法评定,分为总是、经常、偶尔、极少,对应1、2、3、4 分,其中分越高心理问题越严重。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间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愤怒、孤独、抑郁、焦虑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心理状态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心理状态(±s,分)
表2 比较两组心理状态(±s,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例数(n)42 42护理前24.34±4.17 24.71±4.41 0.395 0.694护理后16.98±3.15 20.04±3.14 4.459<0.001护理前25.63±5.47 24.57±5.95 0.850 0.398护理后18.57±4.14 24.14±4.19 6.128<0.001护理前27.85±5.57 27.67±5.48 0.149 0.882护理后18.15±4.57 22.57±4.98 4.238<0.001护理前26.16±5.04 26.19±5.16 0.027 0.979护理后17.91±4.22 21.34±4.16 3.751<0.001愤怒 孤独抑郁 焦虑
护理后,组间手术成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血压水平(±s,mmHg)
表3 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血压水平(±s,mmHg)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χ2/t值P 值例数(n)42 42手术成功率[n(%)]41(97.62)39(92.86)0.262 0.608护理前105.46±6.59 106.71±6.49 0.876 0.384护理后91.26±4.12 95.62±4.62 4.565<0.001护理前165.46±7.49 164.95±7.84 0.305 0.761护理后141.62±5.16 146.85±5.23 4.613<0.001舒张压 收缩压
护理后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临床对于该疾病目前尚未有良好的治疗方法,及时接受治疗也会对患者神经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该疾病致残率极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7-8]。目前临床对该疾病的治疗方式常以开颅手术为主,可以最大程度清除脑内血块,减轻血块对神经系统的压迫,最大程度地减少脑损伤[9-10]。有关研究报道,该疾病发病6h 内进行救治,其预后效果较好,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越早接受手术成功率越高,为了使患者尽早做好手术准备,临床进行常进行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手术目的、治疗效果以及其他手术相关注意事件[11-12]。但常规护理过程较为简单,缺乏一定针对性与应变性,部分患者易滋生不良情绪,增加手术风险性。因此本研究对患者采用手术室安全护理,护理后,组间手术成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组内观察组血压水平(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该手术室护理方法有利于稳定患者血压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分析其原因:(1)选择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与主治医师、护士长共同建立手术室安全护理小组,对组内成员抢救、护理操作、护理专业知识进行培训、考核,保证护理工作过顺利开展。(2)术前收集患者基础信息,基本病史,做好术前降压准备,稳定其血压水平,并对其进行止痛、镇定处理,准备好手术所需器械、药品,并与主治医师商定应激方案,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手术相关事项讲解,提高其对该疾病治疗的认知度,做好心理建设,取得手术知情同意书,(3)术中对患者进行体位调整,需要充分暴露术野,方便麻醉监控,同时注意轻、慢,以减少对血流循环功能、呼吸功能的影响。同时保证术中静脉通路通畅,诱导的同时加快补液速度,加快药物循环速度,预防麻醉引起血管括约肌松弛,促进血液有效循环。同时对心理状态较差的患者采用动作、言语安抚,减少术中应激反应,以减少术中应激反应。(4)术后及加强对麻醉未清醒患者各项指标的监测,确保其生命体征稳定,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抢救,同时对清醒患者术中表现进行表扬,以提高患者自信心,放松心情。同时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工作,并在其住院期间进行随访,随访期间针对并发症、术后注意事项进行强调,促进患者恢复。本研究中,观察组MSSNS 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护理方法可以有效预防不良情绪的产生,减少手术风险。
综上所述,采用手术室安全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稳定患者血压水平,调节患者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