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要:数学是小学当中比较重要的科目之一,学生通过数学科目来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计算能力及数学技能,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学好数学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要从低年级来培养学生的数感,就像音乐有乐感,英语有语感一样,数学也有数感。根据课程标准来解释数感,意思就是可以用数来解决问题,用数来比较大小,能进行估算运算等。由此看来数感就是人与数的一种感觉或者是一种理解,去进行数学判断和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因此在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数感是非常关键的,尤其是一年级那是他们真正学习数学的起点。
关键词:一年级;数学;数感
新课标指出要发展学生数学各项能力,其中数感是重中之重。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的影子,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培养数感。数感不仅包含数量关系、运算顺序、单位换算等方面,还要通过数感去选择更合适的解题策略,一般数感好的学生会脱离条条框框,选择更为简便的算法,不局限于运算规则。建立良好的数感有利于学生在数学领域更好地发挥各项数学技能,增强数学技能。因此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尤为的重要。通过数感的培养,让学生不再畏惧数学学科的学习,不断提升数学能力。
一、通过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数感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情景教学有利于启动学生的数学思维,激活数学细胞,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心智还不够完善,长时间地讲授课程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倦,久而久之就会对数学产生抵触,而且数学中有很多难以理解的知识,因此情景教学在一年级中是效果比较好的教学方式。数学源于生活最终也归于生活,因此生活中很多实物可以在数学中进行运用,学生对生活中的物体是比较熟悉的,借用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做出无意识的反应。例如,在一年级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的时候,可以采用实物的形式进行学习。
通过三幅图片学生能够快速地数出梅花鹿、企鹅、小鸡的具体数量,还能够发现数字是逐渐变大的,引导学生学会一个一个的数,和多个数的方法,根据不同的题目要求图片内容选择不同的计数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多加几个进行练习,有利于巩固学生的知识,做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学生头脑中会形成深层记忆,下次遇到同类型的题目可以通过直觉做出反应,这也是学生建立数感的重要标志。
二、通过生活体验让学生建立数感
数学的学习不是简简单单算出一道题或一个数而已,而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年级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的年龄阶段需要通过学习由形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在体驗学习的过程中建立数感。在小学一年级主要是学习整数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如果教师硬性地告诉学生这个具体的数字,学生得到的知识就是一个数字,这个数字没有它本身的含义。教师应该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寻找有关的体验,例如,在学习数字8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去找找生活中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数字,学生不难说出他家钟表中有8,鞋子号码有8、手机号码中有8,或者说是爸爸今年38岁,我是8月的生日,在生活体验中数感得到了有效地提高。
三、在数学语言中领悟数感
数学学习活动其实是一个抽象思维进行的数字活动,数学语言在这项思维活动中起着重要的载体作用,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数学交流,前提是掌握好数学语言,因此数学语言表达对数感的培养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可能刚开始学生说不到数学的关键点上,但老师要不断地进行引导逐步强化,慢慢地学生会有意识在数学课上说出有效的数学语言。在平常也可以与学生进行数学交流,例如,你几岁啊?多高啊?还有一些长度问题等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学生对这些问题是比较感兴趣的,只有在这种数学交流当中学生的数感才会不断得到提升。
数感是通过大量的学习,而产生一种不由自主的数学意识行为。数感比较好的学生会在需要的时候发挥它的作用,他会利用自己的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实践联系起来,提升数感。例如,学生在学习了圆、分、角后可以去进行购物,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准确地算出自己的花费、剩余等问题。通过学生实践就能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感受数学并不枯燥乏味的,数学就在身边,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和生活的关系非常的密切,只要我们用心观察,都能找到数学的身影。与生活相联系能够让数感得以升华,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数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时半会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个方面进行有的放矢的渗透,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存在,体会数学并不是那么抽象的,就在我们身边,利用生活经验去培养数感学生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学习起来也是比较轻松的。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数学技能,挖掘数学资源和教材,让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学习。要多鼓励学生引导,利用具备的知识经验去解决问题,在逐步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数感。
参考文献;
[1]李雪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探讨[J].科幻画报,2021(11):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