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卉捷 路鹏飞
近年来在政策和产业技术的共同支持下,智能网联汽车正逐步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主旋律。作为新兴产业,行业内普遍认为智能网联汽车将对汽车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与此同时也在落地应用及商业化运营过程中面临诸多新问题。本文将从创新理论的角度分析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与前景,挖掘智能网联汽车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外部驱动因素,并从创新理论角度总结智能网联汽车商业模式发展的阻力和应对方式。
一、以创新视角分析智能网联汽车商业模式发展
(一)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面临商业落地命题。智能网联汽车现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心之一。从技术层面来看,智能网联汽车已进入道路测试常态化运行、示范运行多点开放的新阶段;从市场层面来看,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自动驾驶行业市场规模将超2350亿元,法维翰咨询公司(Navigant Consulting)也预测称到2035年全球自动驾驶汽车销量将达到9450万辆,整体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形势。在政策和产业技术的共同支持下,智能网联汽车正逐步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并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但同时,智能网联汽车在推进落地应用及商业化运营的过程中依然面临诸多困难。2020年5月,奥迪技术总监Hans在接受Automotive News Europe的采访时表示,奥迪将不会在全球范围内为现款A8引入TJP(Traffic Jam Pilot,交通拥堵自动驾驶)功能;此前福特北美总裁也曾表示,福特将放弃L3级别自动驾驶;博世则在公开演讲中一再推迟TJP落地的时间,“落地难”正逐步成为业内共识。其中,既有技术原因,也有政策原因以及市场认可度原因,这些原因都可以视作经济创新活所依据的系统性原理的一部分。智能网联汽车作为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一种企业创新活动,它的出现与发展受到企业创新规律的影响与制约。研究智能网联汽车商业模式发展规律,需要结合企业创新活动的大背景,将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的各种创新活动进行联系和比较,实现从发展现状中梳理出原理和规律,为产业发展方向提供判断依据。
(二)创新理论可以为智能网联汽车商业模式发展提供指引。20世纪初,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首先提出创新理论,用以解释经济发展和周期。熊彼特把创新定义为生产函数的变化,即通过引入新产品、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获得原料或半成品的新供给来源、建立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等方式重新组合生产要素,从而推动企业发展。如今随着知识进步和社会发展,对创新理论的认识也在不断演进。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资本活动高度活跃、人类知识水平空前提升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各级经济发展主体进一步审视创新理论的影响,认为创新理论是各创新主体、创新要素交互作用下的一种复杂涌现现象。
经过多年的丰富和发展,创新理论已发展成为融合科技、经济与管理要素的重要理论工具,世界各国都在运用创新理论与实践分析国家、产业及企业层次上的竞争优势与挑战,创新理论本身也在现实社会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从创新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智能网联汽车商业模式发展,梳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要素,发掘智能网联汽车商业模式发展的驱动力和阻力,进而提出符合智能網联汽车产业实际的发展建议。
二、智能网联汽车商业模式发展过程与创新理论高度契合
(一)智能网联汽车商业模式发展符合创新理论内涵。作为创新理论的原创者,熊彼特认为经济发展的重心不是寻求实现或者维持均衡,而应该是研究如何打破均衡,均衡的破坏就是创新。智能网联汽车由于功能性和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其出现明显丰富了传统的汽车产业链角色,加入了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网络安全、计算机技术等技术版块,打破了传统汽车产业的分工方式和利润分配。
同时,正如熊彼特所言,创新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概念,而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涉及经济活动中出现的诸多新情况、新事物,而这一点也在智能网联汽车商业模式的发展过程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其中,对智能网联汽车计算平台等核心系统功能要求的提高、系统升级频次的增加以及软件价值比例的提升,促使汽车电子产品软硬件解耦,打破了传统零部件供应商和整车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使得诸多具备软件开发技术优势的企业有机会参与汽车产业的利润分配。此外,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始终以取消人类驾驶员、实现道路交通统筹优化为目标,从而造成平台运营企业在车辆运行过程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为车辆运营企业提供了崭新的市场空间。
可见,智能网联汽车商业模式的发展符合创新理论的内涵,不仅为市场提供了新产品,也带来了新的工艺技术和生产方法,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实现了新的商业组织形式。
(二)智能网联汽车商业模式发展涵盖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两个方向。在对技术创新的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技术研发的投入不一定会与产生的创新成果成正比,市场也并非只是被动地接受研究开发的成果。而在应用创新模型中,过分强调市场需求的作用,往往导致引起重大的突破性创新的不足。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学家们也开始意识到应用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协同作用。
智能网联汽车由于其产品的复杂性,在研发和运营过程中涉及科技企业、通信服务企业、零部件开发企业、整车企业和车辆运营企业等多主体参与和多要素互动,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内部推动力的技术进步与作为外部拉动力的应用创新协调作用,共同推动了创新发展。其中,技术进步从根本上提升了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功能性和可靠性,同时降低了产品应用成本,为开展大规模商业化部署提供先决条件。而应用创新为智能网联汽车开辟了应用场景,拓展了用户范围,并为技术研发过程提供了应用示范,进而提升了公众的认可度,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商业运营培育了市场环境。
创新双螺旋理论将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两个方向看作共同演进的螺旋结构,技术进步为应用创新提供了可用性基础,而应用创新为技术进步提供了前景激励,并且通过触碰技术产品的应用极限,倒逼技术演进。智能网联汽车正是在人工智能技术、智能芯片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关键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同时在道路交通领域出现明确的提升道路安全、降低运输成本的应用需求的环境下出现的。近年来,在制度创新层面也体现出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的双重支持,国家和各级主管部门不仅积极制定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释放重点领域科技支撑计划,支持组建产业协会,实现技术集聚和人才集聚,同时积极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开放测试道路、允许区域内示范运营,初步实现了技术的应用、转化以及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应用创新机制,形成创新双螺旋动态作用下的创新生态。
三、从创新理论角度梳理智能网联汽车商业模式发展动力
(一)智能网联汽车商业模式发展的驱动力。在对创新理论的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商业模式创新具有系统性和外向性特点,进而认为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力可能来自于企业内部与外部两方面。其中,外部驱动力包括技术驱动力、需求驱动力、竞争驱动力和政策驱动力,而内部动力主要来源于企业家自身的创新素质或企业团队的创新能力。
首先是技术驱动力,它被认为是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因素之一。与智能网联汽车密切相关的人工智能、数据计算和移动通信等关键技术使得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应用需求,同时也在改变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换模式,使企业间的分工合作更加符合新技术产品的特点,并不断创造出新的运作模式、工艺技术和管理方法。
其次是需求驱动力。产业实现利润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通过各种形式的技术和服务创新及时适应变化,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智能网联汽车正是顺应了提升车辆运行安全性、降低人力成本、提升运营效率的市场需求,才使相关企业、资本市场和政府主管机构看到了在这一领域持续投入创新成本的前景,从而源源不断地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注入发展动力,并在完善产品与服务能力的同时注重打造品牌价值、树立企业形象,不仅满足用户的客观需求,也着力于迎合用户的主观需求。
再次是竞争驱动力。所有企业都希望自己能比竞争者更有效地响应市场需求,从而扩大生存和利润空间。因此获得竞争优势成为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促使企业运用创新活动加速提升产品形成、降低应用成本。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竞争驱动力的作用不仅体现在优势产品与技术方案的陆续发布和研发投入规模的持续扩大,也体现在企业对行业话语权的抢夺和对技术路线及价值主张的笃定。
最后是政策驱动力。对于产业发展而言,政府机关不仅是站位更高的决策者,更是商业模式创新的触发器。它既可以通过直接资助的形式促进创新,也可能通过政策倾斜产生新的市场规则,还能通过宣贯手段引导市场需求的转变。各国智能网联汽车近年来的快速发展都离不开各级主管部门在资金、政策、技术、市场环境建设等层面的大力支持。
从企业内部来看,尽管商业模式创新具有外向性的基本特征,受到各种企业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是各种外部因素对于企业商业模式的影响还都需要通过企业家产生影响。因此,从企业内部来看,其创新驱动力主要来自于企业家的创新精神。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是企业家创新精神为现有资源赋予了新的财富创造能力,是改变经济结构原有状态的动力因素。综观全球范围内成功的智能网联汽车及相关科技企业,特斯拉、华为、Waymo等,无不闪耀着优秀企业家的创新与开拓精神。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大多表现为思维方式的创新,很少直接体现为具体可实施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等职能创新行为。因此这些创新精神的实现都需要通过企业团队高效利用企业内部资源,并最终实现企业内部多个层面的连续创新。因此商业模式的创新是涉及企业各个层面和多种职能的商业模式创新,而企业家所扮演的是主导性的角色,这种角色的重要性往往在小型企业中体现的更加明显,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逐渐弱化。
(二)智能网联汽车商业模式发展的阻力。事实上,分析商业模式发展的阻力需要采用动态的视角。对企业创新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力量,可能跟随时间与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曾经推动商业模式发展的动力也可能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成为阻力。正如当下的领先技术有可能过时,甚至面临淘汰,曾经围绕改技术所做的研发投入、市场定位等都可能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负担。同理,企业家的创新思维如果不能及时更新,也将在未来成为企业发展的束缚。除此之外,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新兴产业,其商业模式发展还面临着来自于运营成本、研发周期、发展路线及产业生态等方面的阻力。
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在研发及应用过程中人力投入、车辆采购、设施环境建设,甚至测试牌照申请等投入都很大,给相关企业带来了很高的成本压力,甚至在核心零部件研发和车队运营领域形成较高的资金壁垒。
在研发周期方面,由于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复杂度高,涉及多个高新技术领域及安全关键应用,研发与验证周期较长,因而在近几年内难以达到理想的量产规模,产品市场化周期较长,在这个过程中往往需要相关企业持续投入,保持技术和产品优势,从而给企业造成较大压力。尤其是对尚不具备盈利能力的新兴企业,往往在刚取得一定技术突破等待市场开放的过程中便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
在发展路线方面,现阶段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相关的标准规范体系不健全造成技术发展路线的不确定,相关企业的技术方向之争在一定时期内可能有利于加速技术进步,但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浪费和发展力量分散,增加了企业的创新难度。
四、从创新理论角度总结智能网联汽车商业模式发展成果
在智能网联汽车商业模式发展过程中,通过提升技术水平,重整产业分工,调整产品定位和跨越市场边界,初步实现了价值创新。
(一)利用技术进步实现价值创新。在创新理论中,技术作为企业创新的主要动力,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企业价值创新提供了基础与动力。但是,技术创新只有通过为用户创造新的应用价值才能給企业带来商业价值,实现价值创新。智能网联汽车通过自动驾驶和网联通信技术的加持,大幅度提高了车辆运营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拓展了车辆的运营空间,提升了用户的驾乘感受,从而建立起用户的付费意愿。现阶段在无人配送、RoboTaxi、无人矿山等领域已经出现试运营企业,初步实现了商业化应用。
(二)重整产业分工实现价值创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由于自身的复杂性,在传统汽车产业链中引入了人工智能、网联通信等行业分工,超越现有产业边界,并打破了原有的供需关系和分润方式。汽车产业的价值链条从原有的汽车制造与销售,拓展为技术研发、软硬件产品制造、测试验证、升级服务、车队运营、平台运营等诸多方面。而原有的以零部件供应商和整车企业为核心的封闭式合作模式,也随着软件价值比重的提升而逐步开放,科技企业、平台企业开始深度参与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研发和运营,并创造出新的价值增长点。
(三)调整产品定位实现价值创新。智能网联汽车对于产品定位的调整并不局限于通过增加高科技元素提升产品的高级感,而是从根本上拓展了汽车产品的功能范围和应用空间。智能网联汽车将驾乘人员从驾驶工作中解放出来,并通过丰富的信息咨询和互联服务填补了用户的空窗时间,大幅提升了用车体验。同时智能网联汽车也在提供传统出行服务的同时,充当起网络终端、通信平台、零售平台等功能角色,提供丰富的附加服务,实现价值拓展。
(四)跨越市场边界实现价值创新。智能网联汽车对于市场边界的拓展与传统企业发掘细分市场、拓展新客户的方式不同,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将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业务领域,而是将常态化布局多个市场。比如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企业将“顺理成章”进入后装市场,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提供持续的升级服务,也可以成为平台或者车队运营企业,直接面向用户端提供出行服务。传统汽车市场中,汽车生产、维护和运营之间的市场边界将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出现而逐步淡化。
五、从创新理论角度提出智能网联汽车商业模式发展建议
(一)注重市场需求和新技术能力匹配。经过十多年的探索遇发展,人们意识到,能够完全取代人类驾驶员的高等级无人驾驶技术(不限定应用场景的通用无人驾驶)在现阶段还不具备完善的工程化和商业化条件。而用于固定线路场景的商用车,如园区摆渡车、物流车等,以及高速公路等结构化道路场景中乘用车,因其较明朗的应用前景而受到市场青睐。另外,泊车场景也将成为消费者高度关注的自动驾驶技术。因此相关企业在努力提升新技术能力的同时,应该密切关注市场需求,不能一味追求提升自动驾驶等级,而应该重视短周期内容易实现的应用场景,积极响应用户实际需求。
(二)积极寻求方法降本增效。随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形态逐渐成熟,基于出行服务、物流服务、场地作业服务等商业模式具备落地条件之后,相关企业将不再局限于通过降低人力成本实现利润价值,而将通过开发基于OTA的付费功能更新,提供个性化软件服务和内容服务,通过开发多用途车辆形态,提升车辆利用效率,通过建立产品生态,提升车载平台产品的议价权等商业模式持续保证智能网联汽车的运营收益,提升企业的盈利规模。
(三)与政府主管部门建立互动关系。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過程不仅需要企业从自身出发提升技术水平并拓展商业模式创新思路,还要求相关企业具备坚实的政策基础,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走出研发环境、走向市场创造政策条件。这需要相关企业与政府主管部门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企业依托自身对于智能网联汽车具体领域的深入理解,支撑政府建立合理可行的政策法规及标准;政府则能够在政策落地的过程中进行反哺,支撑企业的市场化运营。在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政府资源是和资金、技术等实力同等重要的促进因素,是企业取得商业模式发展先机的必要条件。
(四)努力克服企业家与管理者的思维局限。智能网联汽车商业模式创新依赖于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同时也离不开各级管理者的实施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家要紧跟技术和市场发展动态,及时更新自身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始终保持开放式的创新思维。而各级管理者由于在职能上强调微观性与业务性的特点,则需要在权力契约的约束框架之内与企业家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积极发挥代理人作用,保持对自身的创新要求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