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萍
摘 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阶段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基本教学环节。现阶段对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开展了多项尝试。确定教学培养目标后,深入分析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现状,才能找出教学管理阶段的各类问题,帮助高中生不断提升地理学习水平,实现课程教学策略的优化调整。
关键词:高中生;地理教学;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15-006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5.033
地理课程在高中教学阶段承担着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引导的基本责任,建立起探究性的课程教学模式,帮助高中生在观察、调研、实验等各个环节,通过动手操作完成地理知识的探究分析。目前高中生的学业压力相对加大,学生在实践能力发展阶段能够获得的条件十分有限,地理实践能力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甚至会影响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围绕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探讨优化课程教学策略的措施方法,对学生发展进步起关键的作用。
一、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的内涵及基本构成
(一)内涵
关于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界还没有精准的定义,中学教师需要总结实践经验,应用适合高中生的教学策略。从大方向上看,作为学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后形成某种能力[1]。拥有良好的地理实践能力,能有效参与各类地理实践活动,学生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应对在实践探究期间面对的各类学习问题。
(二)构成
地理实践能力是地理学科能力的基本范畴,也是核心素养培养不能忽视的部分。业内专家将地理学科能力分为信息能力、閱读能力、用图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五个方面。文章研究的是地理实践能力这一分支构成,将其细分也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观测能力。地理课程中地图的应用相对较多,在不同的学习目标引导下,需要应用的地图类型也有所不同。利用地理仪器进行观察,了解地质结构特点及其基本组成部分,辨别岩土矿石等物质,是发展学生观测能力的基本条件。地理观测能力要求学生能更好地完成对地理事物的观测,有计划、有目标地感知事物,并对其中的地理知识进行探究分析。观察的对象相对较多,人们在认识地理事物的基础上,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重要影响,从而提升自己的智力发展水平。
2.地理考察能力。在研究某一区域的地理状况期间,会事先进行地理调查的相关活动,了解本地区的地理事物分布状况,经过调研之后撰写调查报告,室外的考察活动因此突出。对于高中生来讲,这是依托课堂教学环节亲近自然环境的方式。调查研究作为学生提升地理实践能力不可或缺的环节,透过地理知识的表象,将理性分析与感性分析有效结合,通过自己的努力,学生能掌握更多有效的地理信息资料[2]。研究表明,国内外知名的地理学家都会深入到地理环境中开展地质调查活动,掌握一手的信息资料。高中地理教师要适当地启发学生,提升学生的考察能力。
3.地理实验操作能力。实验也是地理课程中的基本构成部分,确定教学主题,设置实验探究环节,要求学生有操作实验仪器的基本能力。这与化学、物理等学科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都需要通过实践探寻某种规律,或掌握相应的原理。实验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具象思维,也是必要的学习探究条件。
4. 地理绘图能力。绘图能力要求学生有绘制地图或地理图表的基本能力,地理知识本身与地图就有紧密联系,这一能力要求学生在识图、读图、用图、分析图表的过程中反复练习,提升图形与文字转换的效果,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绘图能力也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先决条件,尤其是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教师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兴趣引导,都需要绘图能力的支持。
二、高中地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问题所在
(一)目标不明确
高中地理教师以发展学生地理实践能力为基础,确定课堂教学目标,使课程教学活动能按照计划目标进行。目前高中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为了强化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在地理知识或问题解析的过程中使学生能够掌握主动权。高中地理本身的实践性较强,与社会实践生活联系密切,但这一类型的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会导致地理教学活动的局限性,以致影响后期的实验探究、创新拓展、模型创建、绘图构思等。
(二)主体地位被忽视
高中地理教学阶段,教师责任重大,学生也面临一定的学习压力。按照课程教学进度以及课时情况,整个教学过程十分紧凑,因此在地理实践能力培养期间,存在问题是难免的,学生地理课程主体地位被忽视现象较为普遍。教师以实践活动或实践主题为基础,发展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就会在实践内容、方法、地点等方面出现问题,这时连活动计划目标都已经确定了,高中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实践过程,主体地位被削弱。
(三)未实现创新引导
实践能力培养会伴随相应的实践活动,高中生在课程开始之前,对这一类活动有一定的兴趣,期待新颖的学习模式,能将自己的学习范围扩大。而教师在组织地理实践活动期间,应用的课程教学情形较为单一,教学阶段也会按照某些流程设置实践探究的环节,想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还存在诸多问题。
三、提升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的相关举措
(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作为实践能力的基本构成部分,地理观察观测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现实生活,了解地形地貌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读图能力。在这类实践活动组织阶段,教师要将课前准备工作落实到位。首先,要了解各类仪器设备的应用要求,在观察或观测的过程中让学生熟练应用各类工具条件。其次,了解地区差异性后,将区域性的地理资源条件应用起来,确定适宜的考察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对环境的观察与分析[3],这一组织活动要求学生在实践期间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研究。除了现场观察、观测可以应用仪器设备,在学生前期准备以及教师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网络工具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比如我国的南北方地理环境差异性较大,确定温度和湿度两个研究要点进行观察分析。学生在现场观察当地的地形地貌,并完成一段时间的气温测量。关于降水量的分析可以直接在官方网站中调取相应的数据信息,两者结合可以在观察的过程中发展个人的实践探究能力。学生经过长期的锻炼,能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持续性地对某个研究课题进行观察,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地理学科精神。
(二)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高中生拥有良好的综合实践能力,才能将各类地理知识有效应用起来。学生在实践活动之前,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理论知识探究分析,关注学生实践技能的发展,按照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推进实践活动,要在教学之前将小组划分工作落实到位。确定分组之后,学生自由讨论确定研究的课题,并分析实验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提升,每个人都有机会在分组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思想。教学实践表明,这是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
比如在城镇化发展阶段,西北、华北地区如何获得经济发展条件?要以地理环境为基础,探究西部地区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并对课程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分析。确定课程教学模式之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搜集各类资料,也要让学生从自己周围环境开始,了解经济发展与地理之间的紧密联系。自然环境、物资条件、交通运输等都对地方经济建设有重要影响,此时的实践活动还需要应用科学分析方法,明确地区发展所需,表露学生的真实想法。
(三)优化实验教学环节
实验作为地理学科的基本构成部分,对学生地理實践能力培养有重要影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实现自我锻炼,从而在课内知识探索期间通过实验掌握更多的主动权。要注意的是,以往在学生实验能力培养期间,教师会在台上给出各种方案,并构建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现阶段应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参与实验方案制订的机会,并适当调整实验的比重,帮助高中生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4]。
比如在自然灾害中,泥石流就是因为流水防护工作不到位导致的,此时的实验探究环节就可以设定为利用砂土模拟土坡实验,使学生在实验场所选择的过程中不受场地的局限,在教室就能将这一探究学习过程顺利完成。
(四)制图绘图阶段加强指导
制图绘图也是高中生在地理课程学习阶段应着重加强的基本技能。地图绘制是一个考查学生地理知识学习情况,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更关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高中生往往对地理绘图有较强的兴趣,渴望掌握绘图的方法,展示自己的学习思想和调查研究结果。绘图与调查研究工作的有效结合,明确自然环境与地理知识紧密联系,也是探寻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必要条件。不少地理知识的学习探究都需要结合实地进行调查研究,有效获取一手资料。社会调查活动确定之后,要按照调查方案、调查目标的要求保障方案的合理性。以绘图制图为基础的调查就是利用其他形式记录学生调查过程的方法,地图中调查地点的山川地貌、交通设施、植物密度等都是反馈周边地理环境条件的有效措施。
高中生在地理知识探究学习阶段,对地理绘图内容有一定的兴趣,而掌握制图绘图的方法需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开始。教师在了解学生兴趣之后,利用多样化的方式给学生拓展绘图能力的机会,也可以结合立体化的材料,制作简单的模型,将生活类的物资应用起来,都能提升学生的实践活动参与性,给学生发展个人能力的机会。
总之,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探讨优化课程教学策略的有效措施。学生拥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后,能主动开展地理知识探究分析,并建立良好的地理课程学习习惯,为提升自己的学科能力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蔡美玉.如何提高高中生的地理实践能力[J].人文之友,2019(12):242.
[2]陈燕.基于实践活动的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张小丽.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
[4]余玲玲.地理园在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8.
[责任编辑 张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