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数学核心素养 构建开放数学课堂

2021-04-26 18:11郭兴华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个性化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郭兴华

【摘 要】 随着课改的深入,核心素养已逐步成为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小学数学教学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数学学科关键能力从开放的教学素材、课堂形式、作业设计等多角度来构建开放的数学课堂,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 开放数学课堂 个性化发展

近年来,学校教育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以生为本”的数学课堂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应用所学知识,并形成知识体系。笔者尝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构建开放的数学课堂,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

一、开放的教学理念,激发主体意识

社会的进步,课改的深入,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已成为学校教育中重点关注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以更开放多元的教学方式去破解,努力把数学开放式教学理念贯穿于数学课堂中。开放的教学理念要整体关注育人观、教学观、学习观。

1.育人观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具有工具性与育人性。新课标的基本教育理念就是“育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现数学课堂育人目标对于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学学习中通过多维度让学生感悟知识探究价值,培养开放的数学思维,坚持真理、严谨求实,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2.教学观

数学教学观是对数学教学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与方式的主体性认识与理解。随着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教师教学观必须随之发生转变,需要教师以更开放的教学理念,从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的数学认知基础出发,以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完善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3.学习观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理念的学习观是学生对学习有内在的欲望和兴趣,将学习看成是一种内在的发生与构建过程,是现代教育新理念的体现。数学学习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经历猜想、说理、实验验证的学习探究过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活中处处用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数学学习不分时空,全方位、终身且具有开放性。

二、开放的教学素材,提升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只是一种数学技能,而教学素材的安排和问题的提出,却需要精心地准备和预设。合理有效的教学素材在课堂中能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成功的必备条件。

1.直观素材,促知識建构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直观形象为主,直观的教学素材能凸显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因为学生有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经验基础,所以学生在体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实践操作中,能直观感知到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一半、半径、高之间的转化关系,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利用学具直观操作更符合学生的感官认知,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手脑结合,实现公式的推导和知识的建构。

2.趣味素材,促问题探究

将生活中的趣味素材融入数学教学中,能满足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的年龄特点,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和趣味素材的辅助下展开高效探究活动。如在教学“折扣问题”时,教师设计出“商场店庆”的购物情境,让学生根据店铺折扣以及商场折扣,解决妈妈购物时遇到的问题。“购物”中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折扣”的理解程度,还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3.网络素材,促能力提升

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资源可以直接或间接变成学生数学学习的素材,大大丰富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如在教学“制订假期旅行计划”时,教师可以推荐某旅行APP,让学生利用APP制订合理的假期旅行计划。在制订旅行计划过程中,经历时间安排、旅游路线、住宿、门票等一系列相关数学问题的过程,新颖的网络素材,开放的参与机会,数学与生活完美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促进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能力的提升。

4.差异素材,促素养发展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由于认知基础不同一定会呈现个体差异。教师不但要坦然面对学生的这种客观因素,而且要利用好这种差异,设计差异化的学习素材,引导学生共同学习,再通过学习探究和互助来逐步解决这种差异,从而实现学生解题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发展。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时,在练习活动环节,教师采取差异化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别设计了4个小问题,供学生自选:快速反应。要解决以下问题可以怎样转化?①测量一个土豆的体积;②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化小为大);③测量一根铜丝的直径(化少为多);④测量金字塔的高度。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选题解答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对这4道题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找出异同点,发现普遍规律,使学生对转化策略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开放的课堂形式,发展数学思维

1.小组合作,促进思维生长

小组合作学习能给予学生足够的参与空间,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每个人在小组中担当角色,在合作中手脑口并用,不仅能增加学习自信心,也能发现别人的长处,主动向同伴学习,提高自己。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活动要求:小组合作,组员轮流摸牌,摸20次,每摸一次组员负责记录。让学生思考:我们可以怎么又快又好地记录?最后比较统计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明确要求,组员各司其职,分工、操作、记录、比较、反思,合作中促进思维生长。

2.质疑讨论,激发思维碰撞

在问题回答、作品汇报展示中,学生及时质疑同伴的答案,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讨论。如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时,在根据方格图上的点说出数对的问题时,有同学写的数对是(4,5),也有同学写的数对是(3,4)。看似点和数对一一对应,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同一个点会写出两个不同的数对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讨论一下。质疑的过程就是思维碰撞的过程,也是知识建构形成解题技能的过程。

3.专项竞赛,完善思维维度

小学生的好胜心强,适时组织学生进行专项竞赛,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如在教学《周期问题》一课,新课导入时,开展记忆比赛:屏幕快速闪现数字,男生记男生题,女生记女生题。第一次数字:男生2749,女生3456;第二次数字:男生274923786291,女生345634563456。两次比赛,最终女生获胜。这时男生们称不公平,女生记的数有规律……就这样,通过竞赛顺利唤起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独创性和敏捷性等,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新课的探究欲望,思维在竞赛过程中逐步得到完善。

4.数学实验,提升创新思维

数学学习不只是演绎逻辑,数学实验教学就是让学生经历亲身体验,自主探究、验证、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的过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让学生猜想: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几分之分?学生自由猜想后,教师提出:怎样验证?首先,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模型进行第一轮验证;第二轮再用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进行实验;最后对比发现得出结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观察、对比、总结,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合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开放的作业设计,促进个性发展

1.开放的作业内容,供需求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作业的内容不能局限于教材上的练习,可以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用数学的眼光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作业内容可以是撰写数学日记、数学小论文、数学小报等。如在疫情期间,作业可以是“根据疫情期间相关数据的变化,结合自己的了解撰写数学小论文或制作数学小报”。利用开放的主题,聚焦疫情期间相关的数学问题,学生可以从自己关心的内容方面来完成作业。

2.开放的作业类型,促发展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材特点,制定不同类型的作业。课前可以布置预习、前测类作业,唤起学生的认知基础;新课教学完可以布置巩固类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单元教学完可以布置应用拓展类作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学习“动手做”;实践活动内容,可以布置实践探究类作业;整册教材复习时,可以布置知识梳理、思维导图等整理类作业。开放的作业,使得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3.开放的作业时空,提质量

根据作业内容、作业类型及作业时效的不同,给学生自主开放的作业时空,独立或合作完成,居家或在校完成相结合。比如:预习作业、课堂作业当天完成;课后作业可以相对宽裕,手抄报两天完成,数学小论文可以一周完成,而调查报告可以一个月完成。通过精心设计,合理整合时空和思维的不同维度,确保提升学生作业质量。

综上,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就是提升学生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直接决定数学课程培養目标落实情况。关注开放的教学素材、课堂形式、作业设计等,多角度构建开放的数学课堂,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促进学生充分展现能力,激发其自信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主动学习,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娟.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4).

[2]付瑶.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广角”教学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注: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二期课题“城郊结合部小规模学校小学数学习的困难及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立项号2017JK12-L077)。

猜你喜欢
个性化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有序学习探究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思考
谈体制化时代下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及对未来教育之路的见解
改善学校教育,促进青少年个性化发展
乐学· 自主·分享
论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
新常态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之重
民办高校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模式探索
落实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